《尋路》一九三零
——吹毛求疵評《尋路》(之四)
《尋路》1930年,只用了兩集便到了33集的“常凱申”夫婦過圣誕節的場面,這當然是1930年圣誕節。也就是說,從時間軸的角度來看,從31集到34集完成了《尋路》一九三零。前面一九二七、一九二八、一九二九這三年時間各用十集,而這一九三零年只用了4集。以12月30日,紅軍集中優勢兵力,全殲了冒進龍岡的敵“圍剿”軍主力第18師,活捉敵前線總指揮兼第18師師長張輝瓚結束了1930年的《尋路》。這似乎預示了后面眾多內容可能會被壓縮。看來我們對于《尋路》的1930可以從容進行討論了。
一、進入1930年《尋路》的背景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會議通過的由毛澤東主持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所確立的建黨建軍原則,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即著名的古田會議,古田會議解決了如何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它所確定的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和從政治上建軍的原則,為后來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成功實踐奠定了基礎。從尋路的角度來看中國共產黨才真正找到了通向革命成功的正確道路。在這個決議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里程碑。"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部分(后編入毛選第一卷)對紅軍建立以來的各種不良傾向和錯誤思想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文章首先指出紅軍中存在的問題,并羅列了各種問題的觀點和表現,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同時制定了糾正的方法。每個時期黨內都會存在各種錯誤思想和錯誤觀點,這種糾正方法針對性強并強調如何進行改正。1929年以前的歷史事件表明,中國革命走城市起義道路是行不通的,完全應了一句古話"秀才造返,三年不成"。同時,即使是武裝斗爭,離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也不成。一九二九年以前的教訓表明"沒有正確的政治思想就等于沒有靈魂。"革命仍然會失敗。這種方法即使在今天也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當年"關于單純軍事觀點"與當今"單純經濟觀點"何其相似。當年的"軍事好,政治自然會好,軍事不好,政治也不會好"的,則更進一步認為軍事領導政治了。"如果我們今天把"軍事"換成"經濟"也同樣合適。"認為軍事政治二者是對立的"的觀點,與當前認為"經濟政治二者是對立的"何其相似。毛澤東同志在"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中指出:"以為紅軍的任務也和白軍相仿佛,只是單純地打仗的。不知道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重讀這些文章,在今天仍然還具有重大啟迪意義。同理,如果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我們的經濟,哪還要共產黨干什么?今天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為了人民群眾生活幸福?還是單純為了GDP?為了造就更多騎在人民頭上的富人?為了買更多的美國國債支持他們更好地在全球進行所謂的"顏色革命"?當年毛澤東同志指出:"這種思想如果發展下去,便有走到脫離群眾、以軍隊控制政權、離開無產階級領導的危險,如像國民黨軍隊所走的軍閥主義的道路一樣。":今天,我們黨內是否有脫離人民群眾,離開共產黨領導的危險呢?或者目前即將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還有對"關于極端民主化"、"關于非組織觀點"、"關于絕對平均主義"、"關于主觀主義";"關于個人主義"、"關于流寇思想";"關于盲動主義殘余"等錯誤思想來源分析及糾正措施。這些措施的結果,使紅軍正式嬗變為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一支有別于舊式軍閥軍隊或土匪武裝,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了一九三零年。
《尋路》在這一年里,一開始就敘述了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周恩來到莫斯科匯報工作,李立三推行左傾冒險政策,指示紅軍"奪取中心城市"。毛澤東、朱德奉命進攻南昌、九江,他們從實際出發,不僅避免了損失,而且紅一軍團發展壯大,并支援紅三軍團,紅一、紅三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周恩來回到上海,中共召開六屆三中全會,批評李立三的錯誤,停止組織全國總暴動和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行動。惲代英被捕。通過蔣介石的口一筆帶過江西蘇區打"AB團"的情況。
中原大戰結束后,蔣介石即開始部署重兵圍剿紅軍,任命江西省主席魯滌平為總指揮。蔣介石限令圍剿部隊以"分進合擊"于新年前剿滅贛南朱毛紅軍。在米夫支持下,王明等密謀奪取中共領導權,羅章龍要改組中央。
《尋路》第31集一開始即是彭德懷的三軍團攻入長沙,從時間上看已經是1930年7月27日了,在這一年中除了交待到王明將到蘇區,尤崇新、顧順章脫變開始,曾山到蘇區等細節外。同時交待了第一次反圍剿前的一些情況外,米夫與王明、羅章龍、錢壯飛、李克農、胡底(還有曾希圣,應該在本年度中有交待,即后來的軍委二局局長)等后面需要交待的人物出場。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其實在這一年中,還有許多人物和重大重大問題的事件是需要交待的。
一是一九三零年1月3日,朱德率領紅四軍第一、三、四縱隊,從古田出發,轉戰江西。這一路應該是有許多故事的。
二是1月5日,毛澤東給林彪復信,對黨內和紅軍內的悲觀思想作了批評,同時撰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一點在《井崗山》、《紅色搖藍》中敘述得更深刻一些。一是顯示了紅軍中的消極情緒,同時也標志著毛澤東關于"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革命理論基本形成。
三是共產黨內部肅清AB團的斗爭和富田事件,這是一個足以使毛澤東蒙受這種譴責的歷史事件。如果從實事求是的原則出發,其實沒有必要回避。至今還有許多人對“打AB團”與“富田事變“不了解,即便是宣稱"大事不虛"的編劇王朝柱先生,面對這樣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也只好采取回避了。確實“富田事變”雖然過去了許多年,早有定論,但在1980年這個特殊時期,有人又提請胡耀邦重新翻案,1987年再次提起,直到1989年六月后至今再無人提起。其實這個事件早有定論,但目前還有人認為還是一個疑案。在此,竊以為有必要在史實影視作品中正本清源。關于富田事變,過去是有過定論的,但由于近年來的歷史翻案風的影響,至今還陷入各話各說“羅生門”,竊以為比較可信的情況應該是這樣:
富田事變的起因背景是贛西南蘇區與紅軍自一九三○年五月開始進行的“反AB團的斗爭”。所謂“AB團”,本是1927年初國民黨右派在江西省內的一個只有七、八個骨干分子的反共小團體("AB"英文意即"反布爾什維克")。其目的和作用是充當國民黨右派在江西省反對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運動的一個先鋒和馬前卒。其實該組織僅存三個月左右,于1927年4月2日遭到革命力量的打擊后早已經不復存在。
但黨內、軍內雖然經過一九二九年糾正黨內錯誤思想,但黨內、軍內不但還存在錯誤思想,同時可能確實還存在“反布爾什維克”的思想傾向。由于反共的“AB團”是產生并活動于江西省的政治舞臺,因此,凡是一切反共的活動,便似乎都與AB團有共同特征。而實際上,真正的AB團與后來在江西蘇區所肅的并不是原“AB團”組織,而是肅的一種“反布爾什維克”的思想傾向。
因為種種復雜原因,特別是在1930年3至5月間,在江西蓮花、安福、興國等地區,發現了原“AB團”和他們一些下級的“零碎組織”。10月,紅一方面軍攻下吉安時,破獲了國民黨江西省黨部一部分材料,其中也有關于"AB團"的檔案,牽扯到江西省行委和贛西南特委。在這些材料中,據說就有李文林的父親的簽字。因此,從一九三零年五月起,在贛西南蘇區與紅一方面軍內開始了“反AB團的斗爭”。主要內容實際上是為了肅清反革命的工作,由毛澤東所啟動的黨內斗爭使用了“打AB團”這樣可能更容易為干部群眾廣泛接受的口號,在當時的特定環境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打AB團”的起因很多,我認為比較可信的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1930 年1 月,毛澤東任命紅四軍干部劉士奇、曾山組成贛西特委,作為領導贛西南等地的最高機構,但是卻受到贛西南方面的抵制,并罷免了毛澤東委任的劉士奇(毛澤東的連襟即賀怡丈夫)。或許毛澤東認為他的組織路線得不到執行。
二是由于劉真同志被敵人出賣而犧牲,當地黨組織嫁禍于在當地從事地方工作的宛希先并殺害了他。引起和毛澤東有著相當濃厚感情的的袁文才、王佐二人的不滿,并且在自己的隊伍被編入紅六軍第三縱隊后“受編不受調”。王懷、朱昌偕以此為理由,聯絡彭德懷對袁王二人進行報秘密處決。袁王二人的被錯殺前并不與毛澤東商量,雖然袁、王的錯殺與中央來信有關,但由于沒有征求毛澤東的意見,這于情于理于程序都有不合。因此,毛澤東聯系很多情況(或許還有一些情況至今尚未解秘)毛澤東認為黨內仍然存在錯誤思想,甚至有類似“反布爾什維克”的“AB團”在活動(當然不是指真正有原來的AB團活動,) 結合一九二九年底黨內出現各種錯誤思想的交織的情況下,毛澤東或許認為這些情況,構成了對革命的破壞力量,有整頓軍隊的必要,(其實從后來的革命實踐看來,軍隊由于手中的槍,不整頓后果確實很嚴重。)但是,在整頓的過程中,由于執行人員政策水平問題,在肅反AB團過程中完全有可能真正有被冤枉和擴大化的情況。富田事變的發生許就是這樣的后果。
由于在1930年11月1日,國民黨對中央蘇區展開了第一次圍剿,蘇區軍事領導人毛澤東、朱德等率紅一方面軍赴前線作戰,而將對江西蘇維埃政府駐地富田的肅反工作于12月委托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肅反委員會主任李韶九主持。
12月5日,在李韶九的指示下,大批紅二十軍領導被捕,12月8日,毛澤東、朱德等又派古柏前來協助肅反工作。在數天之內,紅二十軍和富田當地蘇區特委、行動委員會即有120余人被捕,其中有17人被處決(這里邊有多少被冤枉者至今不明)。
12月12日上午,紅二十軍第174團1營在團長劉敵率領下發動兵變,逮捕軍長劉鐵超,釋放被捕的政治部主任謝漢昌。下午,紅二十軍攻占富田縣城,釋放所有被捕人員,將包括李韶九在內的中共當地政府人員全部逮捕,僅古柏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曾山逃走。
12月13日,紅二十軍在謝漢昌、劉敵率領下渡過贛江,宣布脫離紅一方面軍,12月15日,原被捕的中共江西省委領導段良弼、李伯芳等人宣布自行成立省委,并指責肅反是毛澤東的密謀,致信朱德、彭德懷、黃公略等人,要求他們立即逮捕毛澤東。紅二十軍還派段良弼前往上海,希望能獲得當時中共實際最高領導人李立三的認可,但段在上海失蹤。
12月17日,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前往平叛,12月20日,紅二十軍派人向彭德懷送去一封據稱是毛澤東所寫的密信,信中毛指示古柏對朱德、彭德懷等進行誣陷。信的內容為:
古柏同志:
據各方形勢的轉變,及某來信,我們的計劃要趕快些,我們決定捕殺軍隊CP與地方CP,同時并行,并于捕殺后,即以我們的布置出擊,僅限三日將贛西及省行委任務完成。于拷問段、李、王等中堅干部時,須特別勒令招出朱、黃、滕、彭系紅軍AB團主犯,并已與某方白軍接洽等罪狀,送來我處,以便早日捕殺,迅速完成我們的計劃。此信要十分秘密,除曾、李、陳三人,任何人不得告知。
10/12 毛澤東
后來查明,時任任江西省行委委員常委兼組織部長,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叢永琮,個業余愛好,就是喜歡摹仿“毛體”,并已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叢永中便被派上了特殊的用場。由于朱德原與毛曾有過節,錯殺袁文才、王佐又與彭德懷有關,為了離間朱毛、彭,謝漢昌等決定采用偽造毛澤東信件的計策,由叢永琮模仿毛澤東的筆跡,偽造了毛澤東給總前委秘書古柏的信,制造毛澤東要把朱德、彭德懷、黃公略打成“AB團”主犯的謠言,企圖造成總前委分裂的局面。他們故意把這封信送到彭德懷手里,彭德懷開始比較震驚,但又覺得奇怪,這樣重大的事件,不派重要的人來進行商談,卻派了一個普通農民青年。這個送信人既不要回信,又不要收條,不肯多呆片刻,追都追不上。一連串疑問和迷惑涌上心頭。彭德懷逾發感到蹊蹺,覺得有名堂。 彭德懷便在油燈下仔細端詳這封密函。最后發現署名日期不對。原來毛澤東寫信,遇到數字時均用漢字,即使是年、月、日也是用漢字,從不用羅馬字和阿拉伯字。彭德懷于是斷定這封密函是捏造的。事實證明了彭德懷的判斷。所謂毛澤東給古柏的密函是富田事變領導人精心偽造的。彭德懷立即將信送給了毛澤東,揭穿了這個陰謀。
另一件事是,他們鼓動紅二十軍嘩變,扣留李韶九(后逃走),放出被抓捕的人,并率紅二十軍西渡贛江,脫離總前委領導,單獨到永新、蓮花一帶活動。他們沿途還提出“打倒毛澤東”,擁護“朱、彭、黃”的口號。后來陳毅前往紅二十軍駐地永新進行調解,紅二十軍釋放了李韶九等人。這就是當時著名的“富田事變”。由于富田事變的結束,總的來說,紅軍內部沒有形成如蔣介石估計的哪能樣的大面積內哄。
12月12日,張輝瓚得知二十軍發動富田事變,宣布不再服從紅一方面軍指揮,認為有機可乘,加之誤認為紅軍的誘敵部隊為紅軍主力,遂于12月16日下令各軍向中央蘇區實施向心攻擊,并親率18師進攻富田。致使張輝贊被活捉。
其實富田事變是可以說清楚的,沒有必要回避矛盾,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大事不虛”。因此,一九三零年的《尋路》完全可以用十集來描述。
四是1930年1月,陳獨秀另組"左派反對派"。在劇中沒有涉及。
五是中共中央軍事部決定統一全國紅軍的番號和編制,將幾支較大的紅軍編為中國工農紅軍一至八軍。如沒有這一細節,紅軍今后如何更改番號造成觀眾理解困難。
六、2月1日,紅八軍初戰不利,喪失左江根據地。也需要作交待。
七、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決定設立組織局,并成立9人軍委。似應作交待。
八、紅軍有了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其實是有故事的。
九、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左翼作家其實也是一支很重要文化力量,僅僅突出魯迅是不夠的。似應多作墨。
十、國民黨三屆三中全會決議開除汪精衛黨籍。應作簡要交待。
十一、4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通告規定:紅軍一切指揮權完全統一于中央軍委。這在紅軍中應該有反應。
十二、因國民政府裁軍問題,國民黨軍人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聯合反對蔣介石,爆發中原大戰。這方面交待過簡。
十三、中共中央政治局決議在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三軍團成立。中共提出組織兵士暴動問題,鄂豫皖建立紅色根據地,湘鄂邊紅四軍與洪湖地區的紅六軍在湖北公安會師后組成紅二軍團,賀龍為總指揮,周逸群任政委。周恩來應邀在聯共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作《中國革命新高潮與中國共產黨》的報告。等應該作些說明。
十四、7月27日,紅三軍團攻占長沙。后于八月8月23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紅三方面軍在瀏陽市成立。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政委。8月28日,中共總行委主席團會議決定朱德為紅軍總司令。
9月上旬,紅二軍團進逼武漢、十月二次攻長沙失利, 10月,紅軍離開后,何健抓了住在長沙的楊開慧,并且在11月殺害了楊開慧。這一歷史《尋路》作了回避處理。其實也沒有必要回避。
十五、8月6日,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總行動委員會。中央總行委主席團決定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十六、中共六屆三中全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清算李立三路線。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組成蘇區中央局,周恩來任書記。并決定組成蘇區軍委。
十七、11月4日,歷時7個月的"蔣馮閻"戰爭(中原大戰)結束。11月12日,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在南京舉行。
十八、12月16日,中共中央遵照共產國際指示,撤銷李立三職務。在這一點上劇中交待過于簡單,為什么清算立三路線,原因和過程沒有講清楚。
十九、由于《尋路》回避了富田事變,因此,對第一次反圍剿的表述無法準確說明。 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主要是毛澤東提出誘敵深入的戰術正確,指揮得當。同時得力于錢壯飛獲取南京蔣介石作戰方案,中央即時送江西朱毛紅軍。據當事人回憶,當時情報是放在一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辦公廳”信封中送出的。
由于這一戰例比較復雜,用影視文藝表現確有困難。如果觀眾真想了解戰役真實歷史情況應該閱讀軍史記載:
19日,敵新編第五師進占東固。20日,第十八師也進到東固。第五十八師進到招攜,第六十師進到萬安縣贛江西岸地區,第六十一師進到泰和。21日,第二師進到草臺岡,第八師進到新平市、三坑。國民黨軍在進攻過程中,不斷遭到紅軍小部隊和地方武裝的阻擊、襲擾。到28日,"圍剿"軍5個師已逼近紅軍集結地區;第二十八師進到因富;第十八師先頭1個旅進到南壟;第五十師進到源頭,準備繼續向小布進犯;第二十四師進到洛口;第八師進到廣昌,其先頭部隊進到頭陂。
"圍剿"軍由于深入中央根據地,戰線拉長,兵力分散,又不斷遭到紅軍和赤衛隊的襲擾,許多弱點暴露出來,造成了紅軍反攻的有利形勢。紅一方面軍總部,根據10萬"圍剿"軍分成幾路,每路又成幾個梯隊,各路各梯隊之間隔、距離又相當大的進攻態勢,決定實行中間突破,先打其主力譚道源第五十師或張輝瓚第十八師,在敵人陣線上打開一個缺口,將東西諸敵分隔為相距較遠的兩個集團,以便機動殲敵,各個擊破,粉碎"圍剿"。自26日起,為殲滅第五十師,紅軍曾兩度由小布向北開進設伏,但皆因其不脫離源頭居高臨下的陣地而忍耐撤回。小布設伏未能打著第五十師,紅軍即轉移至君埠及其以北地區隱蔽集結,決定改換打擊目標,先打左翼"圍剿"軍。
29日,"圍剿"軍前線總指揮兼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以第五十四旅留守東固,率領師部和第五十二、第五十三兩旅向龍岡推進;第二十八師先頭旅向約溪前進。28日下午,紅一方面軍首長朱德、毛澤東得到敵第十八師主力向龍岡推進的情報,當即決定,以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政衛團占領黃陂附近地區的陣地,在當地赤衛軍、少先隊的配合下,牽制后頭之敵第五十師、洛口之敵第二十四師和頭陂之敵第八師;集中主要兵力于29日分兩路秘密西進,求殲敵第十八師主力于運動之中或立足未穩之際。29日下午,紅一方面軍在向龍岡前進途中,查明敵第十八師已進至龍岡,隨即決定攻擊龍岡。部署是:左路紅三軍于30日占領木坑以北地區和亭子嶺主要陣地,繼向龍岡攻擊前進;紅十二軍(欠第三十五師,指揮第六十四師)于30日拂曉以一部兵力占領龍岡南端之盲公山,主力截斷龍岡至南壟大道,從蘭石、茅坪攻擊龍岡之敵側背;右路紅三軍團、紅四軍以主力向上固、下固前進,以一部兵力進到還鋪附近,向龍岡西北端之張家車前進,而以一部兵力向下固、源頭警戒。在約溪地區的第三十五師,于30日午前折至南壟、龍岡間,配合紅十二軍主力攻擊龍岡,并向南警戒。方面軍總部于30日進到小別附近指揮。
30日,張輝瓚第十八師以第五十二旅為先頭,師部及第五十三旅隨后,由龍岡向五門嶺前進。9時許,其第五十二旅先頭部隊在小別以東登山后,突然遭到紅三軍先頭部隊的迎頭痛擊。接著,張輝贊展開2個團和4個團兩次向紅軍進攻,均被擊退。此時紅軍已完成了對敵第十八師的包圍。 16時,紅軍發起總攻。敵人向西突圍未成,隨即潰散。赤衛軍、少先隊和紅軍戰士一起沖殺,搜索潰散之敵。黃昏前,戰斗全部結束。此戰,紅軍全殲張輝贊第十八師師部及兩個旅共9000余人,活捉師長張輝贊,繳獲各種武器9000余件,初戰獲勝。張師被殲,在源頭的魯道源師倉皇東撤。紅軍即揮師東向,乘黑夜向東急進。
1931年1月3日,譚師退到東韶,紅軍乘其立足未穩進行突襲,殲其半數,俘其官兵3000余人,殘部向永豐方向潰逃。其它各路"圍剿"軍也慌忙撤退。此役,紅軍兩戰均勝,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圍剿"遂被粉碎。
是中國工農紅軍建立后殲敵最多、戰果最巨大的一次戰役,也是紅軍由以游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轉變過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紅一方面軍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在蘇區人民支援下,以少勝多,共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和3個多旅約1.2萬人,繳獲各種武器1.1萬余件,取得了反"圍剿"的重要經驗。
竊以為這個重要經驗就是在戰略上"依靠群眾,誘敵深入"。在戰術上采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術。
東方春曉
2013年7月1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