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點資料來……”,在中國的政府機構、事業單位是一句被常常提及的話,甚至有時成了部分人工作的全部。搞資料,是中國政府機構、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進行總結工作、應對檢查、呈現成果、宣傳自我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舉國上下,不論發達地區或是落后地區,不論城市還是農村,大凡每搞一次全國性的、地區性的、單位內部的評優評先,搞資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有時甚至到了,光搞資料,不搞實際活動的地步,比如什么某市消防文明工作先進單位評選、綠化工作先進單位評選,市里根本就沒有人去布置什么消防文明,搞什么綠化工作,相關單位的領導一見紅頭文件來,馬上讓秘書去搞點資料,幾個中心幾條措施寫得井井有條,似乎的確做了很多工作,文件搞好了,提交上去,這市里的評選小組,也真是奇葩,從不下基層看看實際情況,單憑幾張破紙就大張旗鼓地評選起來,末了,頒發證書,全市紅頭文件嘉獎……最關鍵的是還要發獎金!這簡直是光明正大地進行自我欺騙、互相欺騙的面子工程,但領導們就是樂此不疲。諸如此類,已然成為中國體制單位的一大辦公特色,美名其曰“中國特色”。
搞點資料來這一獨具“中國特色”的工作風格,已經深入人心,具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歷經時代的洗禮,經過實踐的檢驗,得到了廣大公務員、事業單位的職工尤其是領導同志的積極擁護。在這一工作作風的影響下,多少懷揣為民服務做實事做好事的年輕才俊蛻變為鉆營文字的高手和工作的奴隸,多少冠冕堂皇的文明評比堆積了無人知曉具體內容的泛黃紙堆,多少納稅人的稅金被冠以各種莊重嚴肅的名頭瓜分在為了“服務人民”的優秀先進公仆的手中,多少為人稱道的“文明九連冠”、 “雙擁模范區”被虛無縹緲的資料“吹”得迎風招展!
搞點資料來,這一簡單的工作方式,長此以往,必將在廣大中國公務員的手中成為寫就新中國構建紙面和諧社會的歷史性工具,成為部分公務員一輩子“引以為傲”的工作內容,成為中國各級政府“自欺欺人”的紙老虎。
搞點資料來,就其本質來說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過分膨脹,搞工作,只重面子形象,不求實際效果;只求應付檢查,不求持續發展;只重評選評先,不重腳踏實地。這如同當下入黨一樣,只要表面光鮮,不求實在表現。這種浮躁、松散、不負責任、不恪守職業道德的工作作風,害人害己、損黨損國!
搞點資料來,這一簡單的工作方式至少暴露了當前體制單位的三大問題。首先是部分公務員工作敷衍了事,領導帶頭弄虛作假,缺乏精神信仰,損害人民利益。整天都想著應付檢查,把資料整理得漂漂亮亮,實際工作卻丁點未做,這與那些滿嘴仁義道德,實則男盜女娼的偽君子有何區別?更可怕的是,公務員考試近幾年持續升溫,整個社會被一種奇怪的“公務員熱”籠罩,社會輿論奇怪地“疲軟無力”,明知公務系統有很多問題,卻在報道時擇其精華去其糟粕,實在令人“寒心”。這也彰顯了國家給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太少,但宏觀層面的報道宣傳卻是“高歌猛進”,一片和諧。偌大的中國,幾千萬的公務員群體,試問具有真正共產主義信仰的有幾人?有幾人真正為人民辦實事?黨員的組織生活多么流于形式?
其次是對公務員的工作缺乏嚴正、有力的科學監督和考核辭退機制。話說要加強自身監督,創造條件讓群眾、媒體、社會參與監督,這就是口頭上的空話,試問作為公共單位,職工的考核標準幾時公布過?考核情況幾時公布過?公務員隊伍幾時辭退過不稱職的人員過?機制不透明公開,不優勝劣汰,不按規章辦事,必定如同青蛙死于不斷升溫的溫水之中。
三是公務員隊伍缺乏活力,看似表面繁榮、百家爭鳴,實則是一言堂,缺少自我批評和理性反思精神。中央文件已下達,全國人民一窩蜂地學習,從不質疑這文件是否正確,是否真的符合民情,天天開會學習,搞資料來呈現學習成果,這就是中央文件的生存環境——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看見領導就向貓見了耗子,巴不得連頭都縮到胸腔里去,握起手來腰不彎斷都誓不罷休。真搞不懂,領導究竟做出多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工作,值得你如此尊敬?都是工作上的同志,不以工作成果而以崗位級別來評判人,怎么看都會扭曲正常的同事關系。
當然,這里必須要申明的是,并非所有的公務員都是“搞點資料來”這一工作作風的執行者,也有仰望星空腳趟“河水”的無奈者;當然,公務員集體并非只有“搞點資料來”這一工作作風,“我還有會”、“我出去談點事”等等可謂難以窮計;當然,這些文字只是聊發感慨希望引起療救罷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