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個月前,我曾經質疑過少數人利用“會議”操控輿論并影響政策的不正常動態,現在,這種勢頭更為明顯了,新的各種改革政策無不出自他們的聲音集合,“會音”已經成了“政策之音”,本人反對這種脫離群眾路線的政策模式。
一年到頭,忙于參加中國國內各類會議的是哪些人呢?不外乎四類:一類是吳敬璉、厲以寧、茅于軾、張維迎、賀衛方等知識界名人;一類是任志強、馬云、潘石屹、王石等產業界名人;一類是國內官方金融界和部委級名人;一類是陳志武、西方諾獎得主、國際組織專家等私化教徒。這幾類人能量極大,他們在任何一次會議的聲音都能很快反映到網絡并主導著網民的思維,他們的“會音”沒有一次不影響到國家政策和改革動向,他們的很多觀點已經上升到“頂層設計”的高度。
近十多年來,中國的政策為什么好看不好用呢?為什么出臺時叫好結果卻挨罵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沒有群眾根基,大多政策都是直接或間接幫少數人謀利、替少數人說話。大家不妨清理一下過去的很多重要政策,每一項政策都留有陷阱或暗洞,“人民”反倒只是披在外層的面衣,是用來掩護既得利益者謀利的障眼物而已。
四類人是如何利用“會音”影響和控制國家政策的呢?一般來說有三大步驟:
第一步是狂轟爛炸。如果他們想改變某項政策或想制定某項新政策,必定先對現有政策進行狂轟爛炸,他們利用開會對國企、對部委、對官員、對具體事件進行無限制、大密度的輿論攻擊,然后把會議的觀點發布到網上,利用網絡所有版面讓網民跟風,直到相關各方被迫忙于應對。
第二步是拋出自己的新政策版本。轟炸的目的不是簡單的批評,他們每轟炸一個目標,就備好了自己的預設新目標,并適時將“新政策建議”送交到有關部門,有些建設甚至可以直達最頂層領導人,他們開會的目的是給政府“開藥方”,藥給了,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新版本”往往都是經過這些主流名人精心包裝和美化過的“好東西”,誰看了都感覺有新意。改革不就是創新嗎?有創新不就很能迷住人嗎?被采用的機率不就提高了嗎?
第三步是放風引誘出臺新政策。一般來說,在狂轟爛炸之后,這些主流精英們會變得短期的“理性理性”,會變相給政策制定部門和改革決策者戴些高帽子,甚至用神化式的語言歌頌一兩個人,鼓吹政府的創新能力和創新魄力,為自己的“建議”能變成“政策”營造合適的輿論環境和政治環境,如果碰到腦子愛發熱的決策者,最后往往會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
下面不妨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房地產政策發展,二是私營銀行。
十多年前,朱總理時代給中國房地產政策的規劃是“7+3”模式,70%的人由政府、集體和個人逐步解決住房問題,30%的人依靠市場用商品房解決。這種模式是不太符合開發商利益的。他們開始制造輿論說西方是以商品房為主的美好市場社會,批評老模式是計劃經濟的怪胎,是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的改革絆腳石,“美國住房大媽”的故事在中國被傳得人盡皆知。通過媒體反復宣傳和發酵,加之大量群眾對自己擁有“房產”和“投資品”的渴望,新的政策方向慢慢有了很好的社會基礎。2003年,在某些住房大佬的參與和建議下,新的房地產政策出臺了,“7”和“3”的關系倒過來了。
結果是什么呢?結果是把中國拉入到“房地產立國”的惡性循環,現在的中國,不管是涉及哪種改革調整,都無法繞過房地產這一關,不管是哪個領導人和哪個部委都被房地產綁架,即便2013年中國已經發出“堅決進行結構調整”的聲音,實質上也沒有真正做到,中國現在什么都敢調整,就是不敢動地產,什么行業都可以缺錢,地產商就不缺錢,一缺錢,各級政府就救急。我認為未來幾年中國在房地產問題上仍然是難有作為。
第二例子是私人銀行。
去年,“浙江吳英案”被炒得熱火朝天,上述四類人多次專門開會為吳英辯護,象吳敬璉、茅于軾、張維迎、陳志武、馬云、任志強等人都是主角。主要理由是:吳英罪不該死亡,貪官更加罪重,應當首先懲治貪官。
面對他們的行為,我當時寫了兩篇文章《張維迎利用吳英案是別有用心》、《再談吳英案,網民被精英和權貴利用》。在文章中,我堅定地認為他們的根本目的并非吳英本人生死,中國判死刑的年輕女性多得是,比吳英罪輕判死刑的也不在少數,他們為什么不去關注?不去撈人?當然,他們更不是為了懲治貪官,他們的目的就是為“私營銀行”做準備。文章一出,幾乎絕大部分網友都罵我沒良心,說我對吳英太殘忍。我回應說:吳英由法律解決,不應由精英解決,精英不能代表中國法律,精英不是為了吳英。
結果又是什么呢?結果很清晰:精英又得逞了,私營銀行終于可以開張了,某大紅商人準備換行改做銀行家了,更多的權貴都在排隊做銀行主。大家要記得,大人物曾經專門去看過某網營商人,并和他有深入交流,從來都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吳英案,貪官得到懲治了嗎?沒有,與吳英案相關的所有官方人士都是安全的,精英絕不會真實關注他們是否犯法,因為這本來就不是精英鬧事的訴求,他們的訴求是利用吳英案打開私人銀行的大門。(至于私人銀行有沒有專家說得那么好,我去年已經專門論述過,本文不表)
“會音”決定政策的例子還有太多太多,不一一列舉。他們拼著命地開會,實際上是在競爭著給政府開藥方,八方“風水師”各顯神通,反正就是沒有中底層平民說話的份兒。請大家反思反思!是這么回事嗎?
有錢才能辦會議,有錢人才能參會,有權人才能參會,會議的層級越高,其政策影響性越強,“會音”決定政策版本的作用力也越大。中國正越來越陷入權貴操縱政策的“頂層設計”程序中,這里所謂的“頂層”是指階級地位的頂層,決非簡單指官方職務的頂層。“會音”操縱政策決不是群眾路線的體現,“會音”不代表“人民之聲”。人民需要的是真群眾路線,不是以少數精英為代表的“假群眾路線”。
最后,我想再作一個提醒:精英們正在瘋狂攻擊中國的戶籍制度,并且已經影響到了最高決策層。戶籍制度有沒有問題呢?肯定有,并且問題很大。要不要改呢?肯定要改。但是,我必須要講的是,精英要改的制度絕不是普通百姓想要的制度,精英改戶籍制度的訴求絕不是戶籍本身,這里面隱藏著非常多的利益重新分配。他們想改戶籍的同時,一直都在回避一個特別關鍵的利益問題。我會繼續觀察政策動態,現在不會公開自己的文章。
請普通平民思考:戶籍改革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你們是要改“戶籍”兩個字還是要改變你自己的地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