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短文反映的問題是“谷堆中的一粒”——讀《人民日報》文章感觸
《人民日報》4月2日20版“讀者來信”的兩篇短文,讀后頗有感觸,很欣慰報社能刊出此類文章,暴露私有制企業違法獲利的核心機密。一篇是《民企會計感嘆會計難當》(湖南懷化市莫開偉);另一篇是《不做假報表丟了工作》(江蘇省沐陽縣蘇秦)。兩文所反映出的問題具有代表性,符合目前的普遍現實,從中可以窺見私企發財秘密的一斑,和國企相比,首先贏在了起跑線上。
莫文講“我與被民營企業聘為主管會計的朋友聚會”, “朋友感嘆民企會計難當”,做假帳現象“嚴重”。尤其在會計報表上要“絞盡腦汁,做好幾套帳”。“他任會計的民企涉及建材、房地產、餐飲等產業,每年經營收入上億元,經營利潤3000多萬元。每年該企業在向相關部門報送會計報表時,董事長總向其面授機宜,指示在會計報表上做‘手腳’”,“每年常常要做三套會計報表”。
“其一,應付稅務部門的虛假報表,以便逃稅,虛列開支,增加成本近2000多萬元,使利潤減少1000萬元,可以逃避企業所得稅幾百萬元”。其二,做假報表“蒙蔽銀行”,“獲得較高的授信評級”,成為信貸支持的‘黃金客戶’”;“其三,應付行業主管部門的假報表”,“表明經營困難”,“向國家爭取優惠政策”。這些“只有決策層少數幾個人掌握”。
蘇秦文敘“四妹曾在一家外企服裝廠做會計。去年工廠要上一個新的印染項目”。“報告上報后的第四天,廠里得到消息,為了鼓勵上大項目,如果新上項目投資總額超過5000萬元,則可得到上級財政下撥10%的補助款,而廠里上報的的投資總額為3600萬元”。“為了能拿到10%的補助款,廠里立即找人拿回了已經報上去的報告,把投資總額提高到5000萬元以上。廠長說”“不擴大規模,只要求四妹把原報告中的相關數據按5000萬元以上修改,重新擬訂一份新報告上報,四妹知道這違背了財經規定,始終沒有同意修改”。老板“竟把四妹辭退了”。私企老板就是皇帝,誰違背旨意就會被開除。國企無此權力。
此類事在私企,不是僅僅這兩家,而幾乎是100%。其活力主要來之于違法亂紀得不到限制,得不到懲罰,而國企無這個動力,利益是企業的,責任是個人的,誰干這等事?其運作程序不可能“幾個人掌握”。
幾年前廠里搞產品改造,請了大學教授具體設計實施。“最近怎么沒來呢?”教授問。“財稅大檢查哩”。“你們怎么經常檢查?”又問。“三年兩審計,財稅檢查是家常便飯”,廠里人回答。國務院每年安排的財稅大檢查,規定重點是大中型國有企業。“你們咋每年都把我廠搜騰(檢查)一遍?我廠又不是大中型企業”,廠長問。“你廠雖不是大中型,但在咱們這可是大的,不查你查誰?中央規定的”。檢查組領導答。“為啥不查私企”?“國務院文件沒規定”。
“心里都明的跟鏡一樣,專門搞國企,放寬私企,改革就是要逐步改完國企,不把國企勒緊些,私企怎能發展,你沒有看清這個趨勢”?教授說,“工廠和農業社不一樣,不好劃塊分割,得一步一步來”。教授有水平,幾十年下來,國企就被整完了。“給國企吐痰”,“冰棍理論”等應運而生,又反而指責國企機制不活等等。私企并非有真正的經營優勢,只是在少繳稅上有天然的方便條件。國家利用各種渠道壓制國企,又經年不停的“四面楚歌”唱衰,國企怎能不敗!
全中國的人恐怕都經過,買東西要不要發票價格不一樣。從“第三代”以來的大小干部都是在“改開”中從基層逐步到中央,自己沒買過東西?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國家收稅的基本依據是以發票計征,幾十年不變,為什么幾十年不在這里改革?放任內外私企在稅收上少交或不交。同樣大小的企業,私企交稅和國企非常懸殊,上下職能機關從來不管。把多少應繳納的稅款變成資本,又重新產生了更大的利益。
資本就是能賺錢的錢。資本主義社會就是用錢賺錢的社會,社會主義是不可能的。用這個標準和現實對照,用毛主席時代對照現在,現在是否是逐步回歸資本主義?用這樣和其它的方式,逐步培育成了龐大的新的資產階級。無產階級被壓制為弱勢群體。
只有具備了人類良知者才肯干社會主義,因為社會主義的利益歸宿是多數人,因而也異常的艱辛。奴隸、封建、資本主義社會,也不能使一個地區或國家滅亡,只是利益取向是人數很少的強勢統治集團與其依靠的階級。現在的稅收管理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奴隸、封建、資本主義社會也不能不給被剝削壓迫者一點活路,不然他們剝削誰去?只是不斷榨取自己所謀求的帶血的利益。群眾的勞動所得就是馬克思闡述的,只能滿足一個勞動力的體力所需,并可不斷的生產出供資本家剝削的新的勞動力后備軍。
這兩件事不是孤立的,在目前是“谷堆中的一粒”。私有制經濟占主體的社會,資產的占有是決定性的,上層建筑是經濟基礎的集中表現,從中可以看出目前資本主義復辟的手段是何等的精細,對國企又是何等的嚴酷,難逃“溫水煮青蛙”的劫數。國企被改革完結之時,也就是“中共社”滅亡之日。
2013年4月27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