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大話”和“水煮”,比如“大話西游”,“水煮三國”……。“大話”,就是侃大山,夸夸其談;“水煮”,就是灌水熬,慢慢咕嘟。我也時髦一把,水煮一下“改革”。既然是“水煮”,就有些拉拉雜雜,湯湯水水。不過,眼下的電視劇動則幾十集,熬一罐藥都要拍上半個小時。沒有若干集出來,何敢言“水煮”?所以,我的這個“水煮”也要有續集,必須的。
(一)
人人都把“改革”掛在嘴上。如同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革命”一詞,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這個關鍵詞就已經具有“先在的合法性”了——所謂“先在”,即“不證自明”;所謂“先在的合法性”,也就是“不證自明的合法地位”。
改革的“先在的合法性”就像一種普照之光,即使有人心存疑惑,對某項改革政策有不同意見,都不得貿然不敬,而必須首先斷喝一聲:“改革,那是必須的”!然后,才能小心翼翼地給出“但是”云云。在體制內,改革具有不容懷疑、不可置疑的神圣地位,連最另類的學者恐怕也不能例外。
改革,英文reform,意為:改變形狀,變革,改良,革除,革新。為什么不說“革命”呢?改革(reform)與革命(revolution)都有“變革”的含義,區別在于:改革是漸進的,強調量變;而革命則是突變的,強調質變。
人類社會的改革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改變硬件,另一個是改變軟件。前者是生產力與物質基礎的變革——即技術層面的變革;后者是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的變革——即制度層面的變革。
從硬件層面看,技術革新、技術發明和技術創造都是改革,這種改革也就是生產實踐和科技實踐。從這個意義講,人類社會的改革每天都在進行。但我們今天所說的改革,一般并不是指技術層面的變革,而是指制度層面的變革,即: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改革。
不僅生產和科技的改革每天都在進行,即使是制度層面的探索和改良,人類社會每天也都在進行(比如各種法律、法規的修改與完善)。倘若有人拿這種“天天都在做的事情”,來證明自己一言一行的正確性,就很荒謬了。如果有人拿“天天都要吃東西”,來證明自己活得比前人英明偉大,是不是很滑稽呢?如果吸毒的癮君子拿“天天都要吃東西”,來證明吃搖頭丸是必須的,那就不是滑稽,而是別有用心了。
所以,眼下流行的“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不改革誰都沒好下場”,或者“寧要神馬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神馬”之類的說辭,如果不明確“改革”的真實含義,那就只能是毫無意義的廢話,故弄玄虛的唬人,偽問題而已。
欲知后論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更多文章請進入趙磊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