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的祖籍是湖南省華容縣操軍鄉,華容縣有華容道,據說就是關爺爺捉放曹的地方,而操軍鄉是當年岳爺爺為鎮壓楊厶操演軍馬的地方。
夠牛吧?
父親今年65歲,是4個親兄弟中的老小,四兄弟中的老二,我的二大爺1970年代末已過世,老三也就是我的三大爺現在75歲,老大也就是我的大大爺今年(2006)9月24日正好80歲了,他現在的我們這個家族的泰山北斗,在此先祝這位老壽星生日快樂。
這不老哥仨并三位老夫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為老壽星我的大大爺準備生日,我們這些晚輩也從旁聽他們的閑聊中聽說了不少典故,“黃驃馬”是其中的一個。
1949年我的另一個姓毛的湖南老鄉帶著幾百萬大軍解放全中國的時候,他的老鄉,我們的這個家族在華容縣被定為地主成份,據我考證這種劃分是冤枉的,因為到我爺爺這支脈,生活得不比窮人好多少,何況我們大家族里還產生過一位紅軍的大將軍,他是中共早年的優秀將領,彭大將軍的入黨介紹人,但1930年代就死了,據說死于內爭,非常冤,有黨史家說過,他如果能活到全國解放,應授元帥銜的――1990年代中共公布黨史上33位偉大軍事家,他老人家就排在毛澤東之后--當然,所有人都排在毛之后。
我爺爺家被定為地主成分,打土豪分田地一直是湖南農村的傳統,這讓年輕的家族長子也就是我的大大爺感到前程難測,當地農會懷疑他最了解家族金銀手飾之類的值錢玩藝的所在,曾把他抓去嚴刑拷打,可是什么也沒得到,我現在也可以向毛爺爺保證,當年的我家確實是一貧如洗了,因為我們這些晚輩至今還在白手奮斗呢。大大爺有文化更有脾氣,而且遠近聞名寫得一手好書法,他早就自忖只有“改革開放”的地主后代們才有活路,于是聯絡親弟弟也就是我的三大爺和另兩個叔伯弟弟一起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去了。
抗美援朝戰爭剛開戰,國家用人之際。
沒想到他的另兩個叔伯弟弟被分在另一個政審馬馬虎虎的中隊,很順利參了軍,而我大大爺和三大爺所投報的縣中隊他娘的政審極左,對地主成分一律排斥,于是我年輕的大大爺和三大爺的參軍夢一下了破滅了。
參軍不成,大大爺垂頭喪氣地回到鄉下的家里,吃過我奶奶就是他媽媽做的飯,然后休息,可一股惡氣不出,怎么也睡不好,第二天天不亮他起床,吃了點飯,跑了很遠的路來到縣里,找到招兵的部門,跟他們大談了一次關于青年人保家為國的人生話題,從現在我大大爺80歲慈祥可掬的蒼老臉上我想像不出當年年輕的時候這個人臉上的那股霸氣和朝氣,他義正嚴辭地說,我雖然是地主成分,但更是中國青年,你們不能剝奪我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權力,云云。當年那些負責征兵的工農干部大字不識一筐,哪見過這樣的架勢,另外可能也覺得我大大爺的確是個人才,于是竟破例同意他入伍了。
破釜沉舟的他喜出忘外。
他又向征兵的干部提出,家里還有一個適齡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三大爺,干部們這回一律擺手放行,OK了。這時距新兵開拔還有兩三天時間,大大爺變賣了身上的衣服和其它物什,租了兩匹黃驃馬,雇了一個馬夫,帶上他的信件直奔鄉下,通知三弟他也可以入伍了,兩匹馬中一匹是馬夫騎著,另一匹是為了三弟回程時騎的,可見當大哥的心思之慎密。
兩匹黃驃馬離開縣城的時候是個大雨滂沱之夜,湖南的大雨,我是見識過的,陰森可怖,又是入夜,伸手難見五指,請想像一下,兩匹秦叔寶坐騎一樣的黃驃大馬疾馳在那樣雨夜中,馬蹄聲碎,喇叭聲咽,堪比《魔戒》中某些意境,所以三大爺后來說那天他接到黃驃馬送來的信的時刻在他腦海中留下了永久不去的印象。
三大爺接到兩匹黃驃馬帶來的入伍喜訊后即刻告別老母即我的奶奶和家人出發奔了縣里――從此兄弟倆光榮地成為了我中國人民志愿軍里的英勇戰士,參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所以,打敗麥克阿瑟和李奇微捍衛了祖國山河,也有我們家族一份功勞的。
戰爭結束。
復員后,大大爺落腳北京,三大爺落腳北大荒,幾十年后的現在,兄弟倆都是子孫滿堂其樂融融,而比大哥小15歲的四弟,也就是我的爸爸長到16歲時即1950年代末也離開家鄉和老媽在大哥三哥的資助下來到北大荒,還遇到了吉林籍的我老媽,就有了我和弟弟,建立了現在我們的家。
這也才有了這次家族為老壽星大大爺80歲空前的大聚會。
我三大爺說,當年湖南農村斗地主的情況相當慘烈,大量留在湖南的有地主成分的人都在各種各樣的諸如土改、反右、文革的運動中丟了性命,三大爺一生敢言熱衷時事放在現在不是五毛就是公知,若不騎上那匹黃驃馬也可能在劫難逃,成為繼那位紅軍英雄之后的我們家族又一個政治犧牲,是當年他大哥靠變賣衣物租來的兩匹黃驃馬改變了他個人和我們這個家族的命運走向。
謹以寫出這個故事,向老壽星以及我的父親、母親及所有的長輩們致意,謝謝他們的奮斗和養育,祝我的大大爺他老人家活過80歲,活過90歲,活過100歲。
-----------------------
注:本文寫于2006年9月,正值我的大大爺80歲生日之際,時過6年,我那一輩子敢言直性的三大爺去年已過世,而1個月前,我在岳陽又見到了一位叔伯叔叔,跟他談起我們家族的天南地北古往今來,哎,人世滄桑,轉眼之間,不但他們那輩人老了,自己這一輩何嘗不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