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筆耕不輟,抨擊時弊;
她培養青年,不遺余力;
她年近八十,卻思維敏捷,視角犀利;
她不是黨員,卻赤誠為國,嘔心瀝血;
她以耄耋之軀,遠赴南街村、朝鮮追尋紅色足跡;
她勤儉節約,卻有義捐6萬元為大學生買書的手筆……
她的背后,是一種精神、一種氣魄,正是由于這種精神和氣魄,她才從一個孑然一身的老人,變成一支充滿戰斗力的紅色娘子軍。
初識張桂芝奶奶是在08年4月。那時的我,只身來到北京尋夢。奔波大半個月后,我滿身疲憊,但意志仍然倔強地挺立著。一天早上,我坐在鐵科院的健身器材旁休息,遇上一位面帶微笑的奶奶。顯然,她很納悶一個年輕人為什么在大早上就無精打采地閑坐著。我就告訴她我累了。這是一位健談的老人,問完了我的個人奮斗史之后,她鼓勵我朝著目標走下去,然后就談到了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在話題不知不覺轉到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時,她豪情滿懷,聲如洪鐘。這些思想,我在課本上都接觸過,但從未意識到它們在現實中的力量。分別之前,她鄭重地在我筆記本上寫下了她的名字和電話。這位燃燒著青春激情、熱愛毛澤東思想的奶奶完全顛覆了我對老年人的印象。以后的日子里,生活或者工作中每每陷入糾結,我都會去征求奶奶的意見,她全面辯證的分析,總能指引我走出困惑,讓我擺脫非理性的固執,在自己選定的人生路上走得更理智。
分開之后的幾個月中,我在工作中揮汗如雨,為自己的夢想積蓄著力量。同時,也接到了這位頗有傳奇色彩的奶奶的召喚。她介紹我認識了毛澤東旗幟網和烏有之鄉,讓我見識了一批胸懷天下的像馬賓一樣的革命前輩和張宏良教授等中青年愛國仁人志士。我有我的信仰和激情,這是我一直引以為傲的資本,但認識這個群體之后我才明白,撐起我精神世界的不過是我的個人理想,而他們,看到的是社會,是國家,所以我十分佩服他們對國家、對社會主義的信仰。但我不懂的是,他們卻在和平年代談斗爭,在一個冠名社會主義的國家里談如何捍衛公有制。政治,原來不是我在課本中學到的模樣。遠離了戰火的中國,原來有這么多尖銳的矛盾,有這么多不忍面對的殘忍。海面興許水平如鏡,海底卻是波濤洶涌。我終于明白這位奶奶為什么渾身透著一股革命氣勢。她在為自己的信仰而戰,她是一個洞悉政治形勢,思想深邃獨到,為理想信念革命一生的黨外布爾什維克。
對個人理想的執著,足以點亮整段青春。而對國家理想的忠誠,更會讓一個人充滿力量。第一次走進張奶奶的家,深深體會到了她的不平凡。小小的房間散落著成堆的資料,隨便拿起一本書,她都能用那種強烈撞擊鼓膜的音量對我滔滔不絕。相框里有她和薩馬蘭奇的合影,有她和毛澤東旗幟網創始人孫永仁的合影,房間里掛著有毛主席生前照片的掛歷,這是一位不平凡的老太太。
她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大大小小的活動中,還不忘通知我這個小跟班。每次到了可以發言的時候,她都慷慨陳詞,用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辯駁大膽發出代表群眾的聲音。也許,她有太多的話要講給大家聽,她有太多的激情要去抒發,所以,她拿起了筆,廢寢忘食地開始寫作。她是位嚴謹的作者,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翻閱大量的資料,并且對文稿反復修改,甚至剪掉不滿意的字段,重新謄寫之后再拼接到原文中。每次看到她那些明顯已經改過多次,長短不齊,還沾滿了小條的底稿,我都被這種超越狹隘自我意識的執著深深觸動。
74歲的時候,她為了跟進時事買了電腦,從此開始了線上活動,瘋狂地閱讀社會各界進步人士的文章,為他們的精辟言論拍案叫絕,同時自己也開始發表文章,淋漓盡致地抒發革命情懷。能想象她如何征服這種年輕人都得慢慢適應的現代工具嗎?在此之前,她還是用傳統的手寫方式,一筆一筆寫下她的觀點。而我,負責把這些心血之作打出來。每次成稿之前,她都一遍遍地閱讀修改,而且鼓勵我用心思考,仔細閱讀,大膽提意見。我們的觀點發生沖突時,甚至會唇槍舌戰。在這種思想碰撞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她的精神境界和非凡的洞察力。后來,為了更自由地發稿,她開始自己摸索著打字。能想象她鼻子上架著眼鏡,一邊翻字典,一邊用一個食指敲出4000多字的文章嗎?翻看她的學習筆記,不得不嘆服:活到老學到老,在深埋于心的信仰和不倒的意志面前,還有什么困難無法克服呢?
她的聲音,相信很多人都已如雷貫耳。我們都尊敬地稱她為紅色娘子軍。關于這個筆名,我還曾一本正經地跟她說過有問題:“您是一個人嘛,為什么要說自己是一支軍隊?”她給我的回答是:“這個網名源于我喜歡革命樣板戲,作為女性,我尤其喜歡芭蕾舞劇和電影《紅色娘子軍》。”現在想來,還有比這個更符合她形象的名字嗎?
10月23日老人節那天,她為大學生捐出了6萬元的書。聽她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只說了句:“您太了不起了!”她已經給了我太多太多的震撼,這次的舉動,完全符合她的風格。她的心中,是大愛,愛年輕一代,愛我們共同的祖國。也許國家還有太多的路要去平,還有太多來自民眾的質疑要去回應,但她以前瞻性的思維,堅信國家會有未來。作為青年,作為國家的希望,我想我們能做的,除了在自己的領域里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奉獻青春之外,就是別再做盲目的憤青,要用自己的力量聲援真正為人民謀福利的各界愛國者,讓祖國大地上匯聚紅色海洋,托舉起習近平總書記呼吁的最偉大的中國夢—復興之路: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今天“人間正道是滄桑”,明天“長風破浪會有時”,不屈的中國必將昂然矗立于世界的東方!
愛國北漂
孫莎莎
2012.12.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