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木材加工企業車間的設備出現了故障,技術人員煎熬了兩周仍無力解決,無奈之下,只好高薪請了一位外地工程師來修。最初這位工程師對設備出現的故障也束手無策,后來他通過網絡在線求助,根據網絡上網民提出的最佳解答方案,終使設備又開始了往日的忙碌。這是一則酒席間聽來的真實故事,類似的故事在網絡時代正舒展著它的張力。
“網民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人們只需要坐在電腦前,鼠標輕輕一點,就可以查到想要的資料,求解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和信息。這種被所有人“分享”甚至是“擁有”的網絡表現形式,在美國科學家安德魯魯沙利看來,“唯一可行的定義,就是實現了共產主義”。
網絡共產主義是個好東西,它既讓民眾找到了一個“人心向善”的原點,也形成了推動公民社會成長的一股力量。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性之善,就像水往下流一般自然。網絡展板上,自然的人性之善更是一覽無余:最后一刻挽救24名乘客的最美司機、勇接墜樓孩童的最美媽媽、臨危不懼勇救學生的最美女教師、大街上跪地為溺水老人實施人工呼吸的最美護士……一連串的事實證明,所謂的人心冷漠不過是悲觀估計,是對社會部分存在的不完美現象的一種責難。
也正是基于網絡對社會部分不完美現象的披露,繼而形成的“對沖力”,讓人們在“小悅悅”、“藥家鑫”、“強制拆遷”等事件中,有了更深層次回歸人心向善的激辯和反思,有了進一步促進公民社會成長的意識和覺醒。而所有這些,正是推動公民社會成長的不竭動力。
網絡共產主義是個好東西。作為一種能夠讓知識共享、互補和更新的工具,既給了民眾海量的訊息,也讓更多的民眾大獲裨益。
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被譽為“第四媒介”的互聯網,一瞬間讓眼前這個世界完成了由“老傳統”向“高科技”的華麗轉身。
幾乎同一時間,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技術讓各類知識觸手可及:網絡為企業及員工的發展提供知識數據依據,使企業的協作文化用來促進科技的創新、知識的共享和更新;“云教育”讓更多人感受到開放的教育資源所帶來的共享和樂趣;網絡的共享互補平臺為大學教授、學生、藝術家和普通民眾改進、改善自己的工作、學習、創作和生活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尋醫問藥、在線求助、問題答疑、范文范例等知識共享服務切實讓民眾有了“隨手拈來”的輕便之感。
網絡共產主義是個好東西,不斷豐富的網絡文化和不斷拓展的網絡平臺,既讓民眾有了參與其中的熱情,也讓民眾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進程中擁有信心!
將網絡打造成一種新的執政模式,從而讓更多的民眾建言獻策、理性議政,參與其中,是近幾年中國各地的成功實踐。
去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江蘇省鎮江市召開的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現場經驗交流會上,鎮江市積極搭建“網絡發言人”、“網上居委會”、“網上派出所”等網絡政務平臺,營造了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真情實意服務群眾,受到群眾歡迎,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行之有效的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新路徑。目前,這種政府和民眾互動的網絡政務方式,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誠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老子曰:“反者道之動。”我們對網絡共產主義向好向善寄予厚望的同時,也不能無視有些網站和個人為了利益不惜突破道德底線來進行惡意炒作、發布虛假信息借機行騙、雇傭“水軍”實施“網絡軟暴力”等現象的存在。這就要求政府及其相關管理部門能夠客觀認識、合理引導、加強管理,讓網絡平臺更具真實性、準確性和公信力,如此這般,網絡共產主義的天空才會更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