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歷史說清楚,否則很難做到歷史地、唯物地、辯證地看問題,也很難找到正確思考和客觀評價社會進程的歷史平臺。文革結束于1976年,那個年代曾被描述成了一種崩潰邊緣,跟自己的感受絕然不同,這就少了對話基礎,表明歷史的真實不能總在混沌之中,不能任意打造歷史方位和文化坐標。且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村建房過程,看特定歷史時期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組織管理水平。
上世紀七十年代,江蘇農村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社隊集體企業(即鄉鎮企業)也在這個時期逐漸興起,一個典型就是已經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華西村。但當時物質與經濟條件普遍還是比較落后,特別是在現金收入方面,誰家每年如果能有百十元的現金結算的盈余收入,也就屬于相對富足的幸福家庭了,這就是后來為啥期望萬元戶的物質前提。因此普通家庭如果想要新建住房,大約需要十年左右的經濟積累才能實現,這也印證了本人所說的八十年代以前先后建過兩次房(六十年代末與七十年代末各建一次)的基本事實。
江蘇農村在七十年代中后期的建房支出,一百平米上下的三間或三間半磚瓦房大約需要千元左右,即每平米十元的造價水平,如今樓房造價百萬元,至少增長了數百倍。這個千元左右的建房成本,主要包括磚瓦和木料購置,不必支出人工費。用磚數量大約兩萬塊(草屋和半磚瓦房的磚瓦用量也就相對較少了),每塊青紅磚的購置價格,從兩分半、三分、三分、三分半到四分不等,根據磚頭的不同廠家和出窯質量分高低,次磚低價,好磚高價,沒有假冒偽劣一說。如果家庭經濟比較困難,部分磚瓦可用自備柴禾、秸桿、草料等進行類似今天的“易貨貿易”。由于社隊都有水泥船和拖拉機等,因此只需自行裝運送達和拉磚自卸。
農村建房通常需要一到兩天時間,一般選在秋末冬初的農閑時節,一旦磚瓦木料置備停當,當年就能擇時動工,勞力則是全村上下的男女老少。建房時間確定后,通常主家先找幾個幫手平整宅基,然后再找社隊里的包括隊長、泥水匠和木匠在內的骨干商量,一般全都一口答應,然后就是挨家挨戶地邀請幫忙,這樣全家老少就得進行合理分工,再去購置部分餐料,最后是向近鄰借用伙房做飯,這樣一來也就萬事俱備,只等次日開工了。
翌日一早,開始支攤。一般有放線一攤,挖土一攤,夯土一攤,和泥一攤,擔水一攤,運磚一攤,浸磚一攤,砌墻一攤,編帳一攤,拉鋸一攤,梁柱一攤,門窗一攤,擇菜一攤,做飯一攤,還有許多打下手的,就跟大擺一圈龍門陣沒有兩樣,動工時間前后略有差異,但基本上全都各就各位地平行作業,由于夯土大約要用半天時間,砌墻大約也用半天時間,所以工作效率絕不亞于現代大生產的組織水平。地基一遍一遍地轉圈夯實,磚墻一層一層地四向對齊,不管打制門窗還是支柱上梁、做脊披瓦等,都井井有條各自把關,根本不必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什么旁站啦監理啦鑒定啦,無須什么質量管理啦工程驗收啦,個個都是認真負責,一切全都保質保量地按部就班。
幾乎年年都有一些家庭先后建房,這也成了部分農村家庭的主要負債,因為其它方面基本不必花啥錢。雖說人拉肩扛居多,但一兩天蓋起大瓦房的生產效率無可挑剔;雖說就地取材較多,但包括如今秸桿焚燒的浪費現象絕對沒有;雖說是在階級斗爭年代里,但同舟共濟和睦共處的平等關系卻也暖人;雖說農村房屋比較簡陋一些,但家家有房十年翻新基本還有普遍性;雖說計劃經濟也會養懶人,但人人主動進行角度定位、個個忙得汗流浹背,卻又熱火朝天的喜人情景倒也讓人終生難忘。而且呢,本人十四歲已經出門在外,十五六歲也就農忙期間幫上一把,十來歲的耳濡目染,也沒有什么人才機制,卻幾乎成了農村不用人教的建筑行家。當年兩三米開外已經能拋四塊磚,如今恐怕不行了;石灰和泥干不動,但特別喜歡跟著大人提繩夯土,三五人或七八人一堆的勞動號子悠揚歡快。其中值得深挖的東西很多。
附:中華論壇某網友的回帖: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6/13/04/4_1.html
那時我浙江農村建房是這樣的,一個家要建房的人可向生產隊提出申清,生產隊要到下半年考慮按申清的多少和農活的情況決定今年哪幾戶可建房哪幾戶今年不批由社員大會決定,有幾年由于農活少,本想明年建的也有動員今年建的,也有二年也批不下耒的,但社員都能理解,一旦批下耒了,這一家今年養的豬一定要特別大,糧食要去市場買足自留地的菜要種好,做好酒,建房時全生產隊出動,平地基,抬石頭,一批人去山上砣樹,砣哪幾顆樹是社員上半年就定好了的,這些建房人是不要管的,建房人主要就是管好全體人員的吃飯,但是這只是建一毛房,墻是泥墻,如要建磚墻,購磚墻的錢生產隊是不管的,要裝修或做家具生產隊也是不管的,建房用的樹木生產隊給,而且不要錢的,砣多了是要交還生產隊的,做家具的樹木你出錢生產隊也是不給的。
那時我浙江農村建房是這樣的,一個家要建房的人可向生產隊提出申清,生產隊要到下半年考慮按申清的多少和農活的情況決定今年哪幾戶可建房哪幾戶今年不批由社員大會決定,有幾年由于農活少,本想明年建的也有動員今年建的,也有二年也批不下耒的,但社員都能理解,一旦批下耒了,這一家今年養的豬一定要特別大,糧食要去市場買足自留地的菜要種好,做好酒,建房時全生產隊出動,平地基,抬石頭,一批人去山上砣樹,砣哪幾顆樹是社員上半年就定好了的,這些建房人是不要管的,建房人主要就是管好全體人員的吃飯,但是這只是建一毛房,墻是泥墻,如要建磚墻,購磚墻的錢生產隊是不管的,要裝修或做家具生產隊也是不管的,建房用的樹木生產隊給,而且不要錢的,砣多了是要交還生產隊的,做家具的樹木你出錢生產隊也是不給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