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提議建南海生產建設兵團純屬餿招
司馬平邦(原發于[天農網]http:www.tianong.cn)
戴旭提議效法歷史做法成立南海生產建設兵團,我以為這是餿主意。
是不是餿主意,我覺得可以參考一下電視劇《知青》。
當年,中共為了筑固邊防、開發邊疆,在黑龍江和新疆成立了兩個人數以十萬計的生產建設兵團,現在回頭看,那不僅是社會主義新國家建設的產物,更是聚集于共產主義大的價值觀之下集體主義價的產物,電視劇《知青》以及無數描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時代生活的文藝作品,都給我們重現了兵團草創階段的艱難困苦,描述了在計劃經濟時代,一兩代有著堅硬的集體主義精神的國民的努力,如今,無論是計劃經濟體制還是集體主義精神,在當代已經灰飛煙滅,連公有制體制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和破壞,這時候又重提建立南海生產建設兵團,以圖御敵于國門之外,純屬臨時抱佛腳,或為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半軍事化半生產化的生產建設兵團,是與毛澤東時代一切的主流價值,無論是經濟體制、精神文化還是社會結構完全相匹配的,而1979以后的改革開放,恰恰是在打碎那些毛時代的經濟體制、精神文化還是社會結構的基礎上建設起來的,而中國的國家利益在南海之所以劇烈受損,其來源無疑是“得益”于鄧時代曾提出并沿繼至今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治方針,我不明白的是,若果一邊還提著“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和平崛起和普世價值口號,一邊還要命令或者動員一大批有著強烈獻身精神的國民去建立半軍事半生產的生產建設單位,價值觀之分裂至如此,豈有可行?
或者,會有一部分人相信,在現有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一樣可以建成“有利可圖”的新型的生產建設兵團,但這樣的道理之所以不值得相信,只要看看那些已經在全球500強中爭得一席之地的中國國家石油集團們,到現在仍然不能完全擁有中國南海石油實際開采權十分之一的難看事實,就行了。
保衛南海和投資南海,是兩截然不同的事,戴旭能把這兩位事混在一起,也間接證明了當代中國人思想價值的混亂不堪。
南海,及南海諸島是中國神圣的國家利益,若在這個年代,保衛國家利益都不能祭用神圣的國家機器――軍事力量、法律力量,而試圖在幾乎完全市場化的時代,試圖找到那么一小部分可以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國民,送他們到最偏遠的南海諸島,做一樁投資50年都未必見利的所謂高尚事業(生意),找你你干嗎?
這樣的南海生產建設兵團,即使真建了,也必然失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