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名國企觀察者——記中國石化社會監督員司馬平邦
[天農網]導讀:司馬平邦,[天農網]CEO、中國名博沙龍常務副主席。自稱是“中國最認真寫博客的主兒”,曾任博客中國網站副總編輯、職業時事評論人。
司馬平邦,[天農網]CEO、中國名博沙龍常務副主席。自稱是“中國最認真寫博客的主兒”,曾任博客中國網站副總編輯、職業時事評論人。作為人民網網絡輿情頻道的“意見領袖”,2011年5月,司馬平邦被推選為中國石化社會監督員。在這一年中,他是如何監督中國石化這個大型國企的,如何與中國石化溝通,又如何把了解到的信息及時反饋給社會公眾呢?在他擔任監督員即將滿一年之際,本報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
還公眾一個真相
司馬平邦是一位東北漢子,“直言不諱”是他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在采訪他之前,記者查閱了有關他的很多資料。與其他一些中國石化社會監督員不同的是,司馬平邦選擇在自己的博客和微博上向公眾傳播其監督中國石化的相關內容。曾有網友認為他在為中國石化當“吹鼓手”,甚至對他進行言語攻擊。當記者問他是否介意時,他很爽朗地說:“我不會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我沒有拿中國石化一分錢,我不怕被罵。”
司馬平邦告訴記者,“在接到中國石化的聘書時,我就在想,應該怎樣監督中國石化。后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叫中國石化社會觀察者比較合適,不僅要監督中國石化,更是一個社會的觀察者,既監督其不好的地方,同時也要看到其好的一面。”
2011年,司馬平邦和朋友通過新浪微博倡議并成立了網上“辟謠聯盟”。他說:“我不僅關注對中國石化的不真實報道,還關注對其他國企的不真實報道。每次與中國石化有關領導座談時,我們12位社會監督員會直接把觀察到的情況反饋給中國石化,這其中不乏一些犀利的觀點。我愿意成為中國石化與社會公眾溝通的一座橋梁。”
被石油工人感動
不久前,司馬平邦去了一趟沙特阿拉伯。在去這個盛產石油的國家之前,他和很多人一樣,想法很簡單:那邊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企業只要有雄厚的資金,就可以去買石油,然后運回國內獲得豐厚的利潤。
“但到了沙特阿拉伯之后才發現,石油行業的工作沒有那么簡單。要想在沙特阿拉伯獲得勘探開發的權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企業要符合很多條件,獲得批準后,才能在那里勘探開發石油。在當地雇用石油工人,管理成本也很高。”
“在那里,我認識了一位石油工人。年輕時,他是一名軍人,后來轉業來到了中國石化。二十多年的海外勘探工作中,他依然保持了軍隊的艱苦奮斗精神,經常在近50攝氏度的室外高溫中工作。”
目前,國內所用的原油超過一半從海外進口,若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格不漲,煉油利潤就要減少甚至虧損。像很多普通百姓一樣,司馬平邦以前對此也不了解,但是做了近一年中國石化社會監督員后,他慢慢有了新的看法。“現在說到油價的上漲,我會結合國際形勢來考慮勘探開發、煉化的成本。”司馬平邦說。
國企要相信社會正能量
中國石化成立以來,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也飽受部分社會輿論的“考驗”。為什么一家大型國企每年上繳千億元利稅,卻受到部分輿論的非議?
“同樣是大型企業,公眾對‘聯想’、‘微軟’、‘蘋果’的看法卻很客觀,這是文化上的差異造成的。中國石化這樣的大企業,因為其本身的特殊性,會被‘妖魔化’。輿論只關注它的負面消息,發現問題后,一味地放大。其實,民營企業也會出現不好的現象。比如,國美、萬達等企業,照樣會‘挨罵’”。司馬平邦說。
在司馬平邦看來,輿論對中國石化的非議,很多并不是針對中國石化本身。由于公眾對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加大的不滿,再加上對國有企業的正確認知不夠,中國石化成了不滿情緒集中攻擊的窗口。
一些大型國有企業信息披露不夠及時、全面,對突發的社會責任危機處置不夠靈活是國企的通病。“近一年的社會監督員工作,讓我感覺到了中國石化對社會的態度越來越開放。傅董事長一有空,就會參加我們的座談會,對我們提出的問題,都能開誠布公地回答。”司馬平邦表示,中國石化要相信社會正能量,應保持良好的心態,讓公眾及時得到事實真相。這樣,公眾的誤會就會有所減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