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房子與車子看為面子與攀比而活的中國人
/葉楚華 余治國
除了戶口等因素外,很多時候中國人買房子不是購買住宅,而是買到面子。好房子能夠讓居住者掙足面子,而差房子則讓居住者丟了面子。鄰居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親戚之間,在買房子上競相攀比。尤其是丈母娘之間的攀比尤為嚴重。除了房子之外,還有找女婿。比如就某些最為典型的上海丈母娘來說吧!如果有個白富美的女兒,那還了得,怎么也得找個白種外國人,倍兒有面子,忒有身份,管他是無業游民還是老弱病殘。白人實在找不到,黑人,日韓黃人也可以,最次也要找個港臺人,怎么能找土鱉丟盡面子呢?
人傻錢多,活該被宰。房產商充分利用了國人的面子心理,就像史玉柱曾講過的那段話。那段話大致意思是說:中國人消費心理極度扭曲與不健康,商人的目的就是賺錢,如果不利用這種不健康心理就是自己傻。房產商打造起各種所謂“高尚社區”、“法式生活”、“地中海風情”的噱頭,為購房者的面子精心設計,為購房者涂脂抹粉。結果,房子成為身份的象征和財富的標簽。似乎住進某些住宅區,就成為精英了。而在另一些住宅區,則是貧民。
面對這種泛濫全國的不良現象,有好事者將房產商廣告總結如下:
偏遠地段——遠離鬧市喧囂,盡享靜謐人生
郊區鄉鎮——回歸自然,享受田園風光
緊鄰鬧市——坐擁城市繁華
挨著臭水溝——絕版水岸名邸,上風上水
挖個水池子——東方威尼斯,演繹浪漫風情
挖個水溝——親水豪宅
水能流動——疊水麗景
地勢高視——野開闊,俯瞰全城
地勢低洼——臺地疊景,冬暖夏涼
外立面貼磚——托斯卡納風格
樓頂是圓的——巴洛克風格
樓頂是尖的——哥特式風格
樓頂是平的——觀景露臺
戶型很爛——個性化設計,緊跟時尚潮流
邊上是荒草地——超大綠化,滿眼綠意
邊上有個公園——公園擁抱的房屋
邊上有家銀行——緊鄰中央商務區
邊上有個居委會——中心政務區核心地標
邊上有家學校——濃厚人文學術氛圍
邊上有家診所——擁抱健康,安享生活
邊上有家小超市——繁華鬧市
邊上有家大超市——鬧中取靜
邊上有家大商場——與LV為鄰
邊上有五星酒店——CBD核心區
邊上有四星酒店——后CBD
邊上有三星酒店——泛CBD
有會所豪宅配套——盡享銀行家俱樂部的風雅
沒有會所——簡約生活,新都市主義
不僅房子,代步的汽車也是如此。在日本、美國和歐洲,很多億萬富翁平時也只用普通的小排量轎車。比如在法國巴黎大街上的私家車,90%以上都是售價在1萬美元以下的小排量兩廂車。而在中國,車子就是面子,已經異化成了劃分人的等級的工具。為了追求面子,有些人寧愿貸款也得買好車。甚至很多人根本不需要買車,為了攀比與面子,也必須要買車,還要買好車。結果導致城市交通堵塞現象極為嚴重,買車還不如坐公交。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政治經濟學家安東尼·唐斯曾提出著名的唐斯定律(Downs Law),該定律指出:在政府對城市交通不進行有效管制和控制的情況下,新建的道路設施會誘發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總是傾向于超過交通供給。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首先,道路建設周期長,增長緩慢,車輛則是大規模批量生產的快速增長,并且城市發展所帶來的交通需求更是呈幾何級數上升,道路的供給總不能滿足交通需求。其次,政府對道路建設的巨額投資是對汽車使用者的巨額隱性補貼,是鼓勵購買小汽車的行為。比如美國,平均每個小汽車使用者每公里行程所支付的費用僅為2.3美分,而政府為此支付的直接費用則為6.5美分。因此,修建新路雖使城市交通擁擠得到暫時緩解,但有了路就有更多的車,之后再修路車再增多,形成了一個無止境的惡性循環。修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道路堵塞問題。
再從社會公平性角度來看,除了城市廢氣污染所造成的經濟外部性以外,城市交通一旦出現堵塞,汽車使用者就對其它道路使用者如路人造成時間與金錢的額外支出,這也是一種汽車經濟外部性。這種外部性是一種隱性的社會費用轉嫁,即路面利用率低的小轎車的部分實際運行成本無形轉嫁給了所有市民。
此外,土地具有稀缺性。城市有一個效率最高的理想規模點,超出臨界點則會產生規模不經濟。一般來說,道路用地占城市總土地面積的15%25%較為合理。在道路增加有限的情況下,有效使用道路可以緩解城市交通堵塞。有研究指出,每位乘客所分擔的道路基礎設施成本由高到低,依次為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公共汽車。從消耗的能源來看,以小汽車交通為主導的城市,其人均交通能耗比公共交通為主導的城市高出2.54倍。因此,公共交通體系乃是解決中國城市交通交通堵塞的不二選擇。
筆者曾寫過一篇雜文《從對奇瑞的辱罵看部分國人的奴性與自虐心理》探討國人之民族性。文中指出:“‘人民群眾’最容易被夾帶私貨的高超的宣傳與公關技巧所迷惑。一群烏合之眾!”在消費社會中,資本引導輿論,輿論引導民眾。車價與面子在中國成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似乎開奔馳就忒有派頭,開奇瑞則毫無面子,而坐公交則是社會下等人的標志。
不僅普通平民是這樣。那些發了一些財的老板們與有了一些權的小官們也是這樣。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求。論起自我感覺,這種人絕對是發自內心的自認自己是真正的精英。有人評論道:“如果某地菜價大降,他們可以坐飛機專程去買菜,然后和菜販砍價砍個你死我活,然后買菜太多,在冰箱里爛掉。其實他們要的就是這種精英與貴族的感覺。
可事實是這樣嗎?回首19世紀,喧囂一時的廣州十三行與瘦的跟猴似的世界首富伍秉鑒,他們對歷史與現在有什么影響?他們的后人又有誰記得?再看1949年之前叱咤中國的上海富豪們,他們改變了什么?他們的家族現在又有多少財富?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汽車發動機,但絕大多數人必然會被歷史淘汰,只是一些零部件,無非有些是小螺栓螺帽,有些則是稍大一些的零部件,還真把自己當根蔥了?!很多人其實是很清楚這一點的,比如SOHO潘某和任大嘴。他們完全知道自己不過也就是一些前臺演員而已。所謂面帶豬相,心頭嘹亮,這便是最佳寫照。
筆者在《巴菲特陰謀》一書最后一節曾寫到:“商人也要講道德的說法終將淪為路人的笑談,商人的道德也要通過金錢衡量,不過是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權衡而已。可是,很多人往往在自己不過是一個人在屋檐下的小人物時,總是幻想著有朝一日,我可取而代之的凌云壯志。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考慮過自己也可能成為競爭的失敗者,而且是一個永遠無法翻身的失敗者。早有美國心理學家做過社會經濟自我地位評價的心理實驗。結果顯示,人總是傾向于高估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也普遍對未來的前景表現出較為樂觀的態度。較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舊時代上海的中產階層。舊時的上海中產階層多是來自寧波一帶的商人,而當時上海的社會底層則多來自江蘇長江以北地區的揚州、鹽城一帶的蘇北人,當時的上海中產階層看不起社會底層勞動人民,動輒稱呼蘇北人為江北豬玀。而面對有錢人則點頭哈腰,鞍前馬后,恭敬不已……絕大部分的社會中層明明自己是將要被資本這頭狼吞噬的綿羊,卻偏偏要替狼來辯護。狼吃羊是自然規律,羊要變異成狼卻是小概率事件。即便有那么幾只萬里挑一的羊變成了狼,剩下來的成千上萬的羊依然是羊,永遠擺脫不了被狼殘害的命運。他們總是夢想著吸取了足夠多的狼奶,有朝一日變成狼來吞噬其他的羊,卻總不能直面現實,認清自己僅僅是一只為狼提供血肉之軀的羊。他們還以為自己即便不能成為狼,變成一條‘狗’也可以滿意了。這就好比《紅樓夢》中的襲人,舊時代一個大家族中的某個長得有點俊俏的丫鬟,總以為和老爺多接近接近,就可以被收為小妾了,就不想想僧多粥少,俊俏的丫鬟多如牛毛,有錢的老爺卻稀缺。這種思維方式也確實是夠奇怪的……歐美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其實也在日趨萎縮。他們之所以還能硬挺到現在還沒陷入赤貧,不過是國際經濟體系這個金字塔中最底層的窮國人民在支撐著。”
但絕大部分人是搞不清楚自己的斤兩的。比如當年國企可是所謂的鐵飯碗,能進國企可是榮幸之至的事情。結果如何,大部分人還不是被砸了飯碗。現在很多人以為進了事業單位或者考上公務員就能高枕無憂了,甚至可以高升或尋租撈錢。有這種想法看不清楚自己幾斤幾兩的人必然會在不遠的將來被歷史打臉打得家都不認識。
最近一直在提金融體系改革。銀行改革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金融體系改革中極為重要的一條便是人事制度與績效工資改革,即推行聘任制:行長聘中層干部,中層干部聘基層干部和基層員工。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宗族與人情社會,講究家族關系、人情往來與世故圓滑。一般來說,省級總行級的工作需要真才實學,而打雜一樣的銀行基層崗位往往變成人情交換的籌碼。結果銀行改革后,在地市、區縣級的基層銀行中的新員工,大部分都是托關系進來的少爺小姐。這些少爺與小姐們以關系拉來的存款換取工作崗位。這樣的員工,不要說中層干部,即使是分行行長也不敢得罪。因為只有省級銀行才具有貸款審批權,而行長的政績則由存款決定。所謂的中層干部與老員工只能忙得團團轉,來服侍這些少爺小姐們。在這個拼爹的世道,普通的平民子弟想要脫穎而出,只有靠拼命了。于是我們能看到,為了業務,女客戶經理與男客戶睡覺,男客戶經理和女客戶睡覺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與人睡覺或找人與人睡覺也是一些銀行老員工完成工作任務的不二法門。在這個基礎之上,要想繼續追求進步的話,恐怕就要上的了刀山,下得了火海了。
醫者父母心的醫生把病人當成勒索的對象。塑造靈魂與傳授知識的教師把學生當成搖錢樹。房奴、車奴、孩奴等新名詞層出不窮。這樣扭曲的社會環境越來越浮躁,人們也越來越只認錢,房子與車子都成了社會階層劃分的標志。而有些貴為智囊成員的經濟學家在大小會議上公開聲稱,只要老百姓不造反怎么改革都行。惡之花必然結出惡之果。現在整個社會充滿了戾氣,人心思亂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社會風氣惡化的趨勢繼續下去,將來的政治與社會后果讓筆者不敢想象,也不干用文字來描述。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們這個社會會變成這種樣子?馬克思給出過一個答案,那就是資本對社會之異化,人世間的一切都轉變為可以交換的商品。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匈牙利政治學家喬納蒂在《自我耗竭式衰退》(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版)一書中說過,中國體制是一個自我耗竭式的衰退,有自我消解的趨勢。在《世界金融五百年》(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年版)一書中邊可以看到,這樣的社會架構必然會土崩瓦解。事實上,現在這個層層尋租的官僚本身已經走到盡頭,政治體制改革迫在眉睫的呼聲愈加高漲。
有些人講,政治體制改革就是甩包袱,甩掉那些自認為自己是精英,自認為自己是社會競爭優勝者的腦殘人士。我們倒希望,改革不僅僅是甩包袱,而是構建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與社會系統,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
葉楚華 余治國房產系列評論文章:
《巴菲特陰謀》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世界金融五百年》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年版
http://book.wyzxsx.com/goods.php?id=5585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2624135870
《郎咸平說對了嗎》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799521814
《從銅錢到鈔票:中國古代的通貨膨脹》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8/258392.html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中國樓市即將崩盤
敲響樓市泡沫的喪鐘,歷史很快會把陳寶存們掃進垃圾堆
20年內,城市房產將成為沒人要的破爛
樓市留給你拋盤的時間不多了
社會潰敗致中國成高利貸之國
經濟軟著陸或難實現,中國樓市末日已經降臨
溫州,沒人救得了你了!溫州正在成為人間地獄
所有人都將為房產大泡沫付出沉重代價
請給我永遠的謊言——放水救炒房老板們純屬妄想
美聯儲加息預期給中國樓市泡沫最后一擊
試行地方債券是貨幣與房產政策大轉型的里程碑
淚奔吧,樓市已成銀行的棄婦
房產稅必須要落實:均富若不成國策,動蕩指日可待
外資撤離預示中國樓市漫長寒冬到來
歐元的選擇只有早死或遲死(《環球時報》)
溫總理告訴你房價不跌的幻想有多傻
不能將殖民地經驗照搬大陸房產
歐債危機,下一個倒下的是法國?——答《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采訪
房產泡沫是引發歐債危機的直接導火索
房產業的投機性嚴重阻礙中國崛起的步伐
下調存準率不會扭轉房價下跌趨勢
貨幣政策改變不了房產泡沫的必然破滅
德法意欲何為,歐元出路何在?——《國際先驅導報》對余治國、葉楚華采訪
冰火兩重天的香港:萬眾矚目的香港房產富豪與籠屋中的百萬貧民
多收土地稅、少收房屋稅,讓房產泡沫軟著陸
2012年6月之后是自住者購房的時間窗口
金融體制改革遲滯不前,地產商坦言房價必降
房產泡沫破滅不會引起中國版的次貸危機
2012年的房產調控決定中國未來命運
狂熱注定滅亡,房產商與地方政府應回歸理性
從日本的衰落看中國房產利益集團的危害
中國房產企業的海外債務——葉楚華、余治國答《國際先驅導報》
從房地產泡沫看上海經濟的必然衰敗
貨幣政策的微調改變不了房產危局
在通脹不可遏止時,如何在現金與房產之間進行選擇
調低經濟增速為房產崩盤留余地
房企收購時機已到,而普通購房者應繼續觀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