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與《弟子規》
松柏凌霜
托爾斯泰成為受世界人民敬仰的一代文豪,是與他晚年轉到人民立場上來有很大關系。
托爾斯泰出于名門望族,貴族世家,車馬輕裘。以俗人眼光來看,這應該是人生的第一幸事。然而托老最終不僅在思想上也在行動上走下了金字塔的頂端,走到了人民群眾中來。我們好多人都是人前說一套,背后做一套,很難言行一致。包括好多很先進的人物,比如陳獨秀,剛剛演講了婦女要解放,然后就打的去了八大胡同。孔子說,君子恥于言過其行。托爾斯泰真正做到了。說容易,做起來需要付出很大代價和克服很多困難。妻子很難理解其做法,最終托老與其妻分道揚鑣。從這一點看,托老的妻子不如陶老的愛妻善解人意也。歷史是以人民的意志來創造的,托爾斯泰最終也成為了世界人民喜愛的大文豪。
托爾斯泰能夠拋棄自己的階級,為底層說話,他的革命和魯迅有相似之處。我認為他們的革命在人民利益這個意義上說比陳勝吳廣起義更值得推重,他們更值得尊重。因為他們是在革自己的命,假如革命成功以后,他們的生活肯定不如革命以前。而陳勝吳廣是為自己而戰,革的是敵人的命。老百姓更喜歡這樣的精英!
雖然托爾斯泰坐在了人民的板凳上,但其思想又有保守的一面。他反對沙皇統治,然而又反對人民暴力革命,提倡提高全民道德素質以改善整個社會。這有點像晚年的康有為和梁啟超的保守黨。這讓我想起了當今社會正在興盛的國學,尤其是各大學校爭相朗誦《弟子規》。從改開時候起,整個社會道德體系出現了崩潰,需要重新補天裂,理水患。于是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通過國學,通過重拾《三字經》《弟子規》來拯救社會的道德體系。正如每個朝代晚期都要重新拿孔子孟子來說事。當年民國成立以后,學生們開的是公民課,當小日本打進來后,他們廢棄了我們的公民課,改學《三字經》之類,其中有深意啊。
當然,暴力革命只是諸多改良社會的一個途徑,而且屬于萬不得已的大手術,即便成功后,病人也需要將養多日。除此之外,也有其他途徑可循。但通過改良下層的道德體系,也就是用佛教來教化人民多做善事,用《弟子規》來教育孩子規規矩矩,繩趨尺步,而不觸及上層的意識形態是幼稚可笑的。歷史的多次實踐表明,這是一條失敗的,走不通的老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