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與《資本論》的著作,已經解決勞動者通過公有制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了。
馬克思的理論認為:既然剩余價值是勞動者創造的,所以,通過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讓勞動者成為公有制的所有者,共享剩余價值分配,促進共同富裕。將原來資本家獨占剩余價值改為勞動者共享剩余價值,就是解決勞動者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經濟來源問題了。雖然馬克思表示,勞動者可以由無產階級的國家代表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但沒有表示公有制創造的剩余價值全部交給國家使用、支配,而不分配全體人民共享。因為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剩余價值歸還勞動者共享。
但是, 所有建立社會主義的國家,執政黨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只解決了國家代表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問題,沒有解決勞動者在公有制創造的剩余價值歸還全體人民共享分配的問題,也沒有解決勞動者作為所有者參與公有制的管理監督問題。因此,它使勞動者對公有制造成一種錯覺:公有制不是屬于全體人民的,而是屬于政府或者高管的。
按馬克思的理論,共產黨應該將公有制的利潤,在扣除擴大再生產、稅賦及公益金后,全部分配全體人民共享。
如果公有制利潤歸還全體人民共享,公有制的利益就與全體人民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了,全體人民為了增加自己的利潤分配,必然會自覺保衛公有制,自覺反對私有化,自覺發揮勞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公有企業的利潤做大,并絕不允許貪官污吏和資本家侵犯。這樣,黨內外、國內外的資產階級就無法對全體人民進行和平演變了。因為和平演變只能使勞動者喪失公有制的利潤,所以,勞動者必然像當年支持共產黨進行的解放戰爭一樣,在社會主義時期保衛自己的勞動果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