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思紛紛
龍年清明節,中央電視臺報道,全國各地紛紛紀念偉人毛澤東,紀念革命先烈。烏有之鄉很多網站舉行了很好的紀念活動,個別極右網站也不忘再次搞幾個小動作,但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紀念活動相比,這少數人特別像秋后的螞蚱。人民群眾是自發的,是發自內心深處對人民領袖的熱愛。而這少數人出入什么目的,是什么身份,有沒有不可告人的背景,則不得而知。但廣大愛國人士也不必擔心,也不必生氣,按照毛澤東的說法,這些反面教員的作用不可替代。
查看歷史資料,才知道偉人毛澤東在1937年寫過一篇《祭黃帝文》,而且當時國共兩黨都舉行了紀念活動。把國共兩黨的祭文多看幾遍,則可以悟出當年為什么國民黨失敗,而共產黨取得完全勝利了,也更加感到偉人毛澤東的雄才大略和無與倫比的政治智慧了。
還有資料說,1954年的清明節,毛澤東在浙江省劉莊的辦公室里,和當年的公安廳長王芳一同背誦了岳飛的《滿江紅》后,要王芳代他在岳王墳前送了花圈。假若南宋的岳飛能收到這個信息,又不知能得到多少安慰了,也許地上地下,英雄相惜了。
另一個資料說,1959年的7月,毛澤東見到了闊別20年的賀子珍,喝了一口山西杏花村的老白汾酒,洋洋灑灑書寫了杜牧的《清明》詩,寫得龍飛鳳舞,瀟灑飄逸,難得的上佳書法作品。杏花村做夢都想不到,杜牧之后,又有人民領袖毛澤東再次讓他們名揚全世界。
1953年2月23日,毛澤東晉謁中山陵,當時公安部考慮開辟一條小路進入陵門,并準備把游覽中山陵的群眾疏散。毛主席聞訊后不同意,在陳毅、譚震林等陪同下,健步從正門登上中山陵的石階。
眼尖的學生認出了毛主席,“毛主席來啦!”一時間口號聲、歡呼聲迭起,游客們都聚攏了過來,站在墓道兩側和臺階上,向主席歡呼、問好。李銀橋后來回憶這一場景時說,警衛人員當時曾征求主席的意見,是否改道或將群眾疏散,但是主席生氣地拒絕了,“你們不要把我和群眾隔開!”隨后大手一揮,迎著群眾走上前去。人民領袖走群眾路線,群眾自然信任人民領袖了。
人民群眾由衷崇拜毛澤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懷念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50和6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民見到了,延安人民則在40年代就見到了。那個時代雖然有點貧窮,但沒有“十毒”: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要做到這個“十沒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毛澤東和他的戰友,依靠廣大的人民群眾做到了,這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偉大的創舉。
改革開放,讓大多數人富裕了,但是治療這“十毒” 30年竟然效果不佳。怎么樣做到既繼續發展,又能消除“十毒”,這需要認真思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強調自己有道理,還是以實踐來證明吧。
清明時節,祭拜偉人。仿杜牧寫一首《七律.頌偉人》:
清明時節思紛紛,一捧香菊獻偉人。
人民領袖愛人民,神州處處魚水情。
QQ:185213599與2012年4月4日
附:毛澤東寫于清明節的新《出師表》
1937年的清明節,對位于陜西省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經歷十年內戰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同時派代表共同來這里祭奠中華人文始祖----黃帝。中國共產黨方面以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名義致祭,祭文是毛澤東撰寫的: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斗,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1937年4月5日,也就是清明節這一天,林伯渠受毛澤東、朱德委派,代表中華蘇維埃全體人民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祭陵儀式上宣讀此祭文。
毛澤東寫的祭文56句,用8句概括黃帝的偉業,其余均寫中華民族的現實遭遇和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看法。全篇昭告明志,一切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為念,“萬里崎嶇,為國效命”的情懷溢于言表。同時,呼吁各黨各界,求同存異,同仇敵愾,共御外侮,使赫赫始祖之偉業,如鳳凰之再生。
毛澤東的這篇祭文,文采飛揚,激情四射,讀之令人頓生民族豪情,熱血沸騰,堪稱是近現代以來民族危亡時刻炎黃子孫抗擊外侮的《出師表》!其不但在思想性與藝術性方面均遠超國民黨的祭文,與歷代祭文相比亦屬上乘。(摘自劉繼興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