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為什么有時候面目可憎?
一一恐懼系列談之二
左派有些時候是可愛的。但也有很多時候是可厭的。突出的一個表現是,對一些現實的存在缺乏應有的寬容。
比如對主流經濟學家,動輒扣上“漢奸”、“賣國賊”的帽子。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漢奸”、“賣國賊”,他們之所以作出某種選擇,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內心充滿了恐懼。這個恐懼是什么呢?這就好比一個長期以來窮得連窩窩頭都吃不起的人,某日突然因了某種機緣,而突然住進了豪宅、開起了豪車。于是,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讓這些所謂的“漢奸”、“賣國賊”們警覺:是不是我的“豪宅”又要沒影兒了?是不是我的“豪車”又要沒影兒了?
這些所謂的“漢奸”、“賣國賊”們的警覺是不是完全的毫無道理呢?事實上,所有的左派人物也可以捫心自問一番:請你們讓渡一定的現實利益,你們是不是能夠做到完全的心甘情愿、毫不痛惜呢?我猜,多數左派未必能夠。一一畢竟,讓任何人割舍現實的利益都是有一定困難的。
既然如此,左派們為什么不能對右派們的“自私”多一份寬厚、包容呢?
幾千年來,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吃不飽、穿不暖,對貧窮、對饑餓、對不體面的生活抱有天然的恐懼。這種恐懼已經像DNA一樣,植入了大多數人的基因。也許這種恐懼不漂亮、不美麗,但也絕不是絲毫地不可饒恕、絲毫地不可原諒。
香車、美女、豪宅,大概是人人都向往的吧?有沒有任何一個左派人物敢于拍著胸脯說,對香車、美女、豪宅完全不愛?如果連左派也愛這些,這就說明,這些是大家共同的需要。一一右派要,左派也要。我們都不是生活在云彩眼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不是嗎?
某些“漢奸”、“賣國賊”的行為可能不光彩、或者很不光彩,這些他并不是真的不自知。他們之所以裝著不自知的樣子,那是因為這種不自知的樣子會進一步地使他們的利益實現最大化。
而一個人為著某種利益去做某種選擇,這本身是可以考量的。至少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量:
一、利益本身;
二、獲取利益的手段;
三、獲取利益手段的評價;
四、獲取利益手段的可變性。
這四個方面的考量,“利益本身”多數情況下是一種客現實在,這種客觀實在,通常是大家都需要、都想往的,無論左、右;不同的是“獲取利益的手段”。左邊的,為了某種利益,可能較多地從道德的層面出發;右邊的,可能更多地從實效的層面出發。
而對“獲取利益手段的評價”,一是評價手段的效果,二是評價手段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三是測一測某種手段是否有改變的可能。這里所說的“三是”,其實就是上面所說的“第四”,一一“獲取利益手段的可變性”。
當然,“為誰謀利”是一個另外的課題,以后我會專文分析。這里,暫且把“利”抽象出來。我們會發現,抽象的“利”,其階級性被弱化了;階級性增強的,是“手段”。
至此,我們仍然發現,左和右的確有相同的東西,比如需求;的確有不同的東西,比如手段。如何對待這種不同,是每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都應當深思熟慮的。左走向片面,是為極左;右走向片面,是為極右。極左、極右都是十分有害的。
不論右翼對左翼是打壓或是迫害,左邊的對右邊都應當有足夠的耐心、寬容、溫和。理由是,任何人都可以錯,左翼不可以錯。
現實的情形是,左翼因為一系列錯誤的選擇,而導致擴大了自己的對立面,同時也就是幫助了不該幫助的一方。這樣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員面目可憎導致的。而這一結果的產生,使一些左派更加地面目可增。
對此,左派應該反思。必須反思。
待續。
系列文章查看:
<A target=_blank>“恐懼”系列談之一:是什么讓我們如此恐懼?</A>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