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我們如此恐懼?
——系列談之一
不難發現,心志正常的每一個中國人都充滿了恐懼:
窮人恐懼買不起菜、上不起學、生不起病、購不起房;
富人恐懼財富縮水、被“吃大戶”;
左邊的恐懼禍從口出;
右邊的恐懼天色一變;
當權的恐懼不穩;
臺下的恐懼太穩……
恐懼,已經成為一個個幽靈,總是與我們不棄不離、亦步亦趨,并緊緊地攫住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
是什么讓我們如此恐懼?
左右之爭,其實也是恐懼之爭:左邊的,唯恐某種“深化”,從而聲嘶力竭地高喊校正航向;右邊的,唯恐航向受左的干擾,從而不停地加大油門。也正是在左右之爭中,“漢奸”和“毛左”的名頭同時誕生。二者貌似水火不容。
右一定錯嗎?
左一定錯嗎?
回望人類的發育歷程,我們看到了漫漫迷霧、血雨腥風,也看到了冰河解凍、萬物復蘇。人類在不斷地拓寬大路、拓展視野的同時,也不斷地窄化自我的生存空間、拘囿自我的心理空間。矛盾無處不在。但基本的要求是一樣的:生活得好、生活得更好!
也正是為了生活得好、生活得更好,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而不同的選擇,被貼上了不同的標簽。正所謂目標一致,手段迥異。
不妨做一個哲學判斷:目標重要,還是手段重要?
或者說,定義一個人、一個集團的好壞,是看其目標,還是看其手段?
其實,目標是核心,手段只是跳板。
雖然手段也有高低、黑白之分,但手段畢竟是從屬于目標、為目標實現服務的。目標是圓心,手段是圍繞圓心、形成圓面的扇區。
于是,我們終于找到了左、右共同的東西:都是為了過得好、過得更好;
我們也終于找到了左、右不同的東西:怎樣才能過得好、過得更好。
于是,我們也同時發現,怎樣才能過得好、過得更好,更主要的其實不關乎道德,而關乎智慧:一切的理論、一切的主張,只要不利于過得好、過得更好,那便是肓人瞎馬,那便是鏡花水月。
至此,我們還發現,左對右的恐懼或者右對左的恐懼,其實都是一種方向的偏離。所有人,都應當回歸到這樣一個層面來探討問題:
怎樣才能過得好、過得更好?
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恐懼的陰霾必會漸漸散去。中國人,也才會迎來三月的陽春。
待續。
01/04/201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