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說毛澤東只懂三國 水滸?(整編)
2012、4、1、
毛澤東曾回憶說,在信仰馬克思主義之前,“我崇拜華盛頓、拿破侖、加里波第,看他們的傳記”。
有一種誤解,以為毛澤東讀史,只讀中國的,對外國的,他不大了解。其實,毛澤東也喜歡讀世界史,英國作家威爾斯的《世界史綱》,就是他長置于床上,經常要翻閱的一本書。他既讀世界通史,也讀國別史。為了研究美國的歷史,他曾讓人從北京圖書館借閱美國歷史學家卡曼和施里特合著的《美國全史》之類的歐美史書,還特別叮囑,既“要有馬克思主義者寫的,也要有資產階級學者寫的”。1949年底出訪蘇聯期間,毛澤東比較集中地看了《彼得大帝》、《拿破侖》、《庫圖佐夫》等十幾部歐洲歷史人物傳記影片。
斯大林知道后評價說:“毛澤東真聰明,有空就看人物傳記片,這是了解歷史最簡捷的辦法。”
西方的歷史,毛澤東最熟悉的是法國近代史。在法國近代史中,他最感興趣的是法國大革命和巴黎公社,最喜歡談論的歷史人物是波拿巴·拿破侖?! ?/p>
據粗略統計,從1910年到1973年,毛澤東讀談拿破侖,不下40次。根據毛澤東的回憶,他最早知道拿破侖事跡,應該是在十四五歲時從表兄文運昌那里借閱的鄭觀應《盛世危言》一書里。這本書多次談到拿破侖在內政外交上的一些政策主張。有關拿破侖的傳記,清末民初有不少編譯版本。僅1903年便有益新譯社和上海文明書局發行的兩種版本的《拿破侖》。商務印書館在1916、1917和1919年印行了三種版本的拿破侖傳記,其中錢智修編譯的《拿破侖》,經當時的教育部審定,曾作為學生課外必讀書?! ?/p>
他當時閱讀的,不外上面說的這類本子。因為從中,可以從中看出更多的社會演進的規律和特點,這是毛澤東感興趣的原因。人們常常引用狄更斯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創作的小說《雙城記》開頭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睂嶋H上,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還有一句名言也是很深刻的:“法國大革命威脅著世界秩序,英國的常識維護著文明的體系?!卑堰@兩句話組合起來,可以體會到法國大革命的復雜性和它帶給人們的思想沖突之劇烈,由此彰顯出法國大革命在世界進步中擁有的特殊地位。這樣特殊的重大事件,怎么會不引起探究歷史發展規律的革命家、政治家們的興趣呢?
所以,這就不難理解毛澤東1973年9月12日在會見法國總統蓬皮杜時所說的話:“法國人的歷史,我們感興趣,特別是對法國大革命。”
1970年5月1日在同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討論拿破侖時,毛澤東又說:
我讀過“法國社會主義者馬蒂葉(今譯馬迪厄)寫的法國革命史”,“寫法國革命史的人很多,我也看過一個蘇聯人寫的,太簡單。還看過一個英國人寫的,英國人寫法國的事,總是要罵娘的了。但是我看的那個英國作家寫的書,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毛澤東評點的這幾本書,除了塔爾列的《拿破侖傳》外,還有研究法國大革命最權威的法國歷史學家馬迪厄(1874—1932)的《法國革命史》,英國霍蘭·羅斯(1855—1942)的《拿破侖一世傳》,都是20世紀在中國比較流行的關于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權威讀本。此外,蕭乾夫人文潔若在其《我與蕭乾》和《一生的情緣》兩本里,都談到,毛澤東晚年想看一本《拿破侖論》的書,此書無中譯本,急著找人從英文翻譯。有關部門便找到了蕭乾,把他從干校調回北京,幾個人夜以繼日地趕譯,大致一周的時間就出了大字本,送給毛澤東閱讀。
毛澤東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熟悉程度,讓一些法國人也感到驚訝。擔任過法國駐華大使的馬納克曾回憶:“毛澤東對法國18世紀以來的歷史,對于法國革命,對于19世紀相繼進行的革命,對于巴黎公社,都有深刻的理解,他認為法國革命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性運動的起點。此外,他對波拿巴特別了解,甚至了解那些細節問題?!瘪R納克說的是他親身經歷的事情,1970年10月14日還涉及他和毛澤東的一次小小爭論。事實上,毛澤東的記憶是對的。1793年6月,法國?;庶h人將土倫要塞和法國地中海艦隊拱手交給英國、西班牙聯軍。這年12月,法國革命陣營的炮兵中校拿破侖率部從英國和西班牙軍隊手里奪回土倫港,一戰成名,拿破侖也因此登上法國大革命的政治舞臺。
1973年6月22日 ,毛澤東會見馬里國家元首穆薩·特拉奧雷時,大概因為馬里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毛澤東又和特拉奧雷討論起拿破侖來,還談到了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的學術貢獻,稱他關于太陽系起源的“星云學說”發展了康德的觀點。然后又講:“拉普拉斯教過拿破侖的書。現在的一些法國人,把他們的祖宗忘了,我說英國人占領了土倫軍港,他們說沒有。拿破侖是學炮兵的,他第一次立功就是收復土倫軍港。拿破侖就不是法國人,他是科西嘉人,屬意大利,剛剛割讓給法國沒兩年,他就變成所謂的法國人了。他很不滿意他的父親投降法國。”討論這些問題,很像是歷史學家在進行學術探討。
但毛澤東畢竟是政治家,而且是集革命家與軍事家于一身的政治家,他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這樣一些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議論,不能簡單視為“閑坐說玄宗”式的個人興趣和排遣,實有共鳴之心。為什么喜歡讀談法國近代史,毛澤東在同外賓的談話中,有時候也透露出一些緣由。比如,1964年1月30日在會見法國議員代表團時,
毛澤東說:“法國出了一批唯物論者,除了《民約論》作者盧梭及伏爾泰,還有法國的山岳黨。拿破侖對我們很有影響。他的一些著作,我都看過,法國的文化對中國也有很多影響。還有你們的巴黎公社,《國際歌》也出自你們的國家;還有《馬賽曲》,我從前會唱《馬賽曲》;還有你們國家有社會主義傾向的傅立葉、蒲魯東。”
以上幾次談話表明,毛澤東對法國近代史感興趣的內容,主要涉及啟蒙主義思潮、大革命進程、拿破侖的影響和空想社會主義及巴黎公社傳統。為什么說“法國大革命這一段歷史看起來還有興趣”,為什么說“拿破侖對我們很有影響”,為什么說“法國的文化對中國也有很多影響”,雖然沒有作具體解釋,但從毛澤東談論的內容看,可以體會到以下幾點。
第一,以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為代表的法國啟蒙主義思潮,直接催生了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是馬克思主義誕生前最先進的理論思潮。
毛澤東早年曾研讀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這類著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一些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的知識分子先是受到西方資產階級進步思想的影響,后來才又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即使信仰馬克思主義,如果不了解法國啟蒙主義這些思潮,也難以真正讀懂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所以,
毛澤東在1944年回答英國記者斯坦因的提問時表示,“我們信奉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思想方法,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忽視中國文化遺產和非馬克思主義的外國思想的價值”,“其中有我們必須接受的、進步的好東西”。 1965年8月5日 在會見外賓時他引用列寧的話講得更為明確:“不讀資產階級唯物主義的書,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
第二,在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史上,法國大革命過程之復雜,形態之劇烈,內容之徹底,影響之廣泛,無出其右。
唯其如此,可以從中看出更多的社會演進的規律和特點。這是毛澤東感興趣的原因。人們常常引用狄更斯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創作的小說《雙城記》開頭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實際上,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還有一句名言也是很深刻的:“法國大革命威脅著世界秩序,英國的常識維護著文明的體系。”把這兩句話組合起來,可以體會到法國大革命的復雜性和它帶給人們的思想沖突之劇烈,由此彰顯出法國大革命在世界進步中擁有的特殊地位。這樣特殊的重大事件,怎么會不引起探究歷史發展規律的革命家、政治家們的興趣呢?所以,這就不難理解毛澤東1973年9月12日在會見法國總統蓬皮杜時所說的話:“法國人的歷史,我們感興趣,特別是對法國大革命?!?/p>
第三,拿破侖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典型代表,研究拿破侖,可以說是了解法國近代歷史和世界資產階級革命進程的最佳窗口。同時代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經稱他為“馬背上的世界靈魂”,足見其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
從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毛澤東回憶自己早年的思想經歷時,反復談到他曾經崇拜華盛頓和拿破侖。毛澤東對拿破侖在不同時期的評價有所不同,青年時期,是從圣賢理想角度來援引和評論拿破侖的人格形象;延安時期,是立足抗戰需要來探討拿破侖軍事指揮的戰略戰術;新中國成立后,是從國內外形勢出發總結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革命經驗;到了晚年,毛澤東則是立足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來思考當年拿破侖在國際戰略上的失誤及其教訓。(關于毛澤東不同時期讀談拿破侖和法國大革命經驗的具體情況和觀點,有另文論述。)總之,毛澤東對拿破侖是抱有濃厚的研究興趣的。1973年6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馬里國家元首穆薩·特拉奧雷時說:“拿破侖,無論怎么樣,使后人向他表示學習。你不要說我是天才,你說拿破侖好了。那個人相當聰明。”
第四,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潮和巴黎公社的實踐,在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眾所周知,空想社會主義思潮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大來源之一。毛澤東也多次講,沒有空想社會主義,就沒有科學社會主義。巴黎公社是工人階級建立第一個政權的嘗試。法國在19世紀受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很深,那里的工人運動也比較激烈,不是偶然的。其中比較突出地反映了社會進步過程中的一些規律,有不少經驗教訓值得總結。所以,直到1968年法國發生“五月運動”,毛澤東在當年6月3日的一次談話中,還曾表示:法國是巴黎公社的傳統,你們搞點參考資料看看。
毛澤東注重研讀法國近代史,除了以上四點歷史原因外,也有明顯的現實考慮。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與法國的關系有著一些不同于其他西方國家的特殊之處。毛澤東在1964年1月30日會見法國議員代表團時就講:“我們之間有共同點,第一,反對大國欺侮我們;第二,就是使兩國間互相往來,在商業上,在文化上?!狈▏诖鞲邩窌r期,一直奉行同美國保持一定距離的外交政策,并且是西方國家中第一個和新中國建交的,戴高樂還曾多次計劃訪問中國。1964年8月17日在會見阿爾及利亞駐中國大使時,毛澤東再一次談到在對美的問題上中法有共同需要。他說:“在反對美帝國主義這一點上,我們同戴高樂有共同點,他也需要我們?!笨梢赃@樣說,注意研究法國近代史,也是毛澤東深入了解當代法國進而促進中法關系的一種方式和現實需要。
附記2:
1870年,法國在同普魯士的戰爭中遭到慘敗,巴黎人民發動起義,推翻了第二帝國的統治,建立了共和國,即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逼近巴黎的普魯士軍隊采取了屈膝投降的態度。1871年2月,同德國(當時普魯士隸屬于德意志的一個邦聯國)草簽了條約,同意向德國賠款50億法郎,并割讓阿爾薩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給德國。同時,調集軍隊,準備解除巴黎人民國民自衛軍的武裝。 1871年3月18日 凌晨,政府軍企圖奪取巴黎市內的蒙馬特爾高地和梭蒙高地時,被人發現。巴黎人民奮起反擊,當晚就占領了城內的戰略要地,臨時政府總理梯也爾狼狽逃出巴黎,遷往凡爾賽。不久,巴黎公社成立,它是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雛形。巴黎公社的領導人許多是第一國際的成員。因為它的政治系統是基于包括草根階層在內的人人參與的民主。
在法國近代史上,巴黎公社先后有過兩個,一個是眾所周知的十九世紀1871年巴黎公社,這個公社存在只有72天,但它具有世界歷史意義,它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首次嘗試。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工人武裝起義,成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巴黎公社。當時巴黎還有不少報刊是敵視公社并且攻擊誹謗公社政策的,公社領導人對此沒有采取果斷的查封措施,這些反動報刊的造謠污蔑,使公社失去了中間階層特別是農民的支持,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工人政權的力量,這也是公社失敗的原因之一。卡爾·馬克思認為公社“浪費了寶貴時間”去組織民主選舉,而不是迅速地消滅凡爾賽軍,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法蘭西國家銀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著數以十億計的法郎,而公社卻對此原封不動也未派人保護。他們向銀行請求借錢,卡爾·馬克思認為他們應該毫不猶豫地全部沒收銀行的資產。公社為防備譴責而選擇不去沒收銀行的資產。結果銀行資產被搬運到了凡爾賽武裝凡爾賽的軍隊。從這一天起一直到5月巴黎公社遭到鎮壓,馬克思和恩格斯就一直與巴黎公社的領導人保持著密切來往,不但幫助他們想辦法,而且組織各個國家的工人舉行各種形式的保衛巴黎公社的群眾大會;巴黎公社失敗后,"馬克思和恩格斯組織了對流亡的巴黎公社活動家的援助,他們領導由總委員會成立的流亡者委員會的工作,設法為流亡的公社社員尋找工作,為還在法國的處于非法境地的公社社員辦理出國護照";馬克思和恩格斯,巴枯寧,以及后來的列寧和托洛茨基都試圖從巴黎公社很有限的經驗中吸取理論上的教訓(特別是關于“無產階級專政”和“顛覆政權”)。 :“…血腥鎮壓非常徹底,象這樣殺死所有敢于反抗者的流血事件,將推遲下一次革命爆發的時 間… 舊社會至少為自己又爭取到了二十年的統治時間…”5月28日,公社失敗。國防政府隨后對公社社員進行了鎮壓。未經審判的處決延續了一個多月,據估計約有2萬人未經審訊就被槍殺,加上在戰斗中的死者,公社方面死亡者約為3萬多人,被逮捕、監禁者約為5萬人,流放、驅逐到法屬太平洋島嶼的約7000人。1889年,法國政府對公社社員實行了大赦。《法蘭西內戰》分析了巴黎公社產生的歷史條件,揭露了1870年9月4日后建立的資產階級政府投降賣國、鎮壓人民的反動本質和挑起內戰、血腥鎮壓巴黎公社的凡爾賽政府首腦 L.-A.梯也爾等人的丑惡嘴臉?!斗ㄌm西內戰》的初稿和二稿,對巴黎公社產生的歷史條件,公社的社會經濟措施,公社對農民、城市中等階級的政策以及公社的失誤等方面的論述較之定稿更為詳盡,對于理解法蘭西內戰有重要參考價值。在巴黎公社141周年之際,重溫那場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可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革命的本質。巴黎公社革命就這樣開始了。英國革命流血了,法國革命流血了,美國革命流血了,像圣雄甘地、馬丁·路德·金等宣揚“非暴力革命”的人,連自己都死于暴力?! ?/p>
另一個是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巴黎公社,這個公社存在時間共4年,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的,導火線是三級會議的召開,開始說的標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它和1871年巴黎公社一樣,都是在革命中誕生的,當然,兩者在性質上是根本不同的。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以解救政府財政危機。第三等級代表則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實行有利于資本主義的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7月9日改稱制憲議會。國王召開三級會議籌款。會議期間,第三等級代表不愿順從國王,國王企圖派兵將他們逮捕,路易十六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裝起義。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支持制憲議會。次日,巴黎教堂響起鐘聲,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雇傭軍展開戰斗,在當天夜里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征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監獄,釋放七名犯人(四名造假販子,兩名精神病人和一位性行為不檢的伯爵)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后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y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封建制度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封建、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關于其結束時間尚存爭議,正統觀點認為1799年的霧月政變為革命終結的標志。另有觀點認為1794年7月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為革命的終結,還有觀點認為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是革命終結的標志。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有著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紀上半葉,著名的思想啟蒙運動就以不可阻擋之勢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提出了一系列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為大革命的爆發準備了條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