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曾在延安窖洞與毛主席有過一次精彩的關于“周期率”的對話,后來被史界稱為“窖洞對”。
黃炎培在其回憶錄《延安歸來》一書中這樣寫道:“有一回,毛澤東問我感想如何?我答:‘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夠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慢慢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變為多數,至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存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夠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我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
毛澤東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政治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罷免不合格的官員,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毛主席認為:如果一個社會主國家,只解決了所有制的問題,但是,國家上層建筑還長期由一些精英管理,還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而且,也會由于精英的變質而變質,像蘇維埃社會主義,就變成了修正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公有制,已經變成官僚資本主義私有制。所以,要經過文化大革命,把國家的管理權逐步交到工農兵和勞動人民的手里,才可以說在經濟基礎上和上層建筑上,實現了真正的社會主義,防止中國出現修正主義。毛主席認為,法國的人民大革命,和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巴黎公社,才是共產主義運動參考的樣本。
據一位老首長回憶:
有一次老干部在北京學習班聽周總理傳達毛主席的講話,有一個重要指示就是:文革后期,要逐步建立工農兵對各級領導成員的民主監督機制和對不合格干部的罷免機制,以及各級干部定期向工農兵會議進行思想、工作、生活匯報的制度。工廠管理要按【鞍鋼憲法】,二參一改三結合,讓工人真正參與企業管理中來,真正成為工廠的主人。中央委員要由基層廣大黨員直選而來,人大代表也要由基層廣大群眾直選而來。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戰爭時期,許多優秀的干部,都是從群眾里面出來的。為防止權力控制在少數人手里,要實行真正的社會主義民主,讓人民有發言權、監督權、罷免權,也是毛主席發動文革的戰略目的之一。
以后,由于林彪事件的干擾和主席的病重,此事沒有再提起。
由此可見,政治體制的民主改革,毛主席在1945年就已經開始考慮,在文革時就已經要進行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