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并不是人民的意志
由于西方大資本家控制世界媒體的主導權,蘇聯解體又是有利于西方大資本家的巨大事件,把蘇聯解體的絕大部分責任歸結于蘇聯共產黨身上,這既否定了新一輪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給蘇東劇變披上了一層合乎蘇聯人民利益的外衣,最終呈現的是蘇東劇變和人民利益的有機統一,這其實是一種假象。一小撮蘇聯修正主義野心家及其西方主子才是蘇聯解體最終的大導演,這場劇變絕不是突發性必然事件,而是早有預謀,蘇聯人民挽救社會主義的一次次努力最終都失敗了,而這種失敗絕不是源于蘇東人民對社會主義的抵制,蘇聯解體恰恰是在國內外反社會主義勢力的欺騙和暴力鎮壓下完成的,因此蘇聯解體并不是絕大多數蘇聯人民的意志,也不是任何意義上的歷史進步,而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反革命暴動。
讀者可以仔細思考,蘇聯解體到底是蘇聯絕大多數人民推動的結果,還是由于一小撮修正主義野心家內外勾結竊取社會主義成果的勾當呢?看看以下幾個標志性事件,我們不難看出其中的究竟。
1987年10月,葉利欽向戈爾巴喬夫和蘇聯的改革政策公開的發難,所批評的一切是在社會革新的重要時刻分裂黨。
1987年11月11日戈爾巴喬夫代表蘇共中央解除了葉利欽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職務,改任建委第一副主席。
1990年7月,以他為代表的“民主綱領派”在蘇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會上公開提出蘇共放棄馬列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取消軍隊、政治部門和國家機關中的基層黨組織,這些主張沒有被大會全部接受,葉利欽在大會結束時當眾宣布退出蘇聯共產黨。
1990年5月29日,葉利欽以以57.4%的得票戰勝俄共推薦的候選人,當選為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
1991年1月14日。葉利欽宣布決定簽訂"四方條約",未出籠便遭到了哈薩克總統和哈薩克蘇維埃的嚴正譴責。俄羅斯議會的共產黨議員堅決抵制這個條約。白俄羅斯議會的多數議員不僅反對對搞“四方條約”,而且反對其他加盟共和國簽訂"雙邊條約 "。結果,葉利欽等人另立中央的計劃便胎死腹中。
1991年2月19日,葉利欽要求戈氏立即辭職,公開宣布與戈氏決裂,莫斯科數十萬人舉行群眾性集會,表示支持改革,支持國家統一和軍隊統一,葉利欽在隨后的莫斯科民主力量代表會議上公開號召人們支持礦工罷工,向國家領導人宣戰。
1991年3月17日,蘇聯就是否贊成保留聯盟問題舉行歷史上首次全民公決。在全蘇登記的1.85億選民中,80%的人參加了投票,其中76.4%的公民贊成保留聯盟,在隨后召開的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大會非常會議上,俄共議員們向葉利欽發起攻勢,意在逼迫葉利欽下臺,“激進派”則不顧政府的禁令,組織了10萬人的游行示威,支持葉利欽。
1991年6月12日,葉利欽以57.3%的得票率榮登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寶座,隨后簽署了“非黨化 ”總統令,禁止共產黨在俄羅斯聯邦的政府機關和企業中進行活動,強迫戈召開“圓桌會議”,發表了“9十1”的聲明,決定將國名改為"主權共和國聯盟"。
1991年8月19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突然宣布總統戈爾巴喬夫因健康原因無法履行職權,總統職務由其代為行使,其后亞納耶夫會同當時的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元帥及克格勃首腦等人宣布成立“緊急狀態委員會”,下令武裝部隊接管國家政權,同時軟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爾巴喬夫。這是“傳統派”為挽救國家命運,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共產黨地位、維護社會主義制度而采取的轟動一時的行動,即“八一九事件”。
隨后,葉利欽舉行記者招待會呼吁舉行總罷工,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亞半島,與被困在那翠的戈氏棄嫌聯手,用電話與西方大國領導人聯系,尋求他們的支持,……如此等等,從而使"8·19事件"以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失敗而告終。
1991年11月16日。葉利欽發布了10項總統令,接管了聯盟中央一系列財政金融部門,控制了能源的生產和出口,限令約80個聯盟中央的部委解散,并停止向它們提供資金。一周后,他又宣布由俄羅斯中央銀行接管蘇聯的國家銀行對外經濟事務銀行。同日,他下令停止蘇共的活動,撤消在俄羅斯境內的克格勃、內務部以及軍事機構中的政治機構。他還下令暫停《真理報》《蘇維埃俄羅斯報》等共產黨報刊的出版,將蘇聯中央電視臺收歸俄羅斯所有,并解除了全蘇國家廣播電視公司、塔斯社和蘇聯新聞社領導人的職務。爾后查封了蘇共中央辦公大樓,扯下了掛在大樓頂上的蘇共黨旗,拆除了十月革命50周年紀念碑。
1991年12月7日,葉利欽與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馬卡羅維奇·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領導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坦尼斯拉維奇·舒什克維奇在布列斯特城秘密會談后,宣布建立由斯拉夫三國組成的“獨立國家聯合體”。在隨后的幾天里,葉利欽利用掌握手中的財政金融大權,以滿足蘇聯軍隊提出的一些要求和保證向軍隊提供物資、財政方面的支持的許諾,取得了軍隊的支持。
1991年12月21日,前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首腦發表了《阿拉木圖宣言》。宣告蘇聯的徹底瓦解。圣誕節之夜,葉利欽從戈爾巴喬夫手中接過了前蘇聯的最后一項權力——核按鈕控制權,葉利欽終于登上俄羅斯政壇之巔。
1992年新年伊始,獨立后的俄羅斯將“休克療法”付諸實施,俄羅斯人看到的仍然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失業增加、犯罪上升、社會動亂的局畫。“休克療法”實施后不久,副總統便公開宣布與總統決裂,主張實行經濟緊急狀態,作為經濟學家的議長要求政府的改革計劃剎車,人民群眾則走上街頭,向葉利欽及其他們支持的蓋達爾政府表示抗議。
第六次人代會上,議會否決了總統葉利欽的提議。第七次人代會上,不僅總統的報告遭冷落,代總理的報告受批評,總統卻失去了自己力圖死保的代總理蓋達爾。第八次人代會上,大會否決了葉利欽就憲法修正案進行全民公決的要求,收回了第五次人代會賦予總統的特別權力,重新確定了憲法中限制總統權力的條款。面對強大的攻勢和指責,葉利欽曾兩次憤然離開會場。
1993年3月20日晚,葉利欽他通過電視臺向全國宣布實行總統特別治理,憲法法院裁決他此舉是違反憲法,最高蘇維埃則決定舉行第九次非常人代會來對付總統實行彈劾。
1993年9月20日晚,葉利欽以“協助警方搜查毒品和非法武器”為掩護,調動內務部隊到莫斯科市,進行了臨戰前的預演,從而為決戰作好了軍事上的準備。9月21日,葉利欽在簽署了《關于俄聯邦憲法改革命令》之后,于當晚8時發表了電視講話,宣布解散議會,開始了鏟除議會的最后決戰。針對總統的行動。議會立即給予了反擊。對此,總統采取一系列措施剝奪議會財產;封鎖通往議會大廈一一白宮的道路。向白宮周圍增派軍警;切斷"白宮"的供電、供水、供暖以及電話;并發出最后通牒。但議會并沒有因此而屈服,雙方處于尖銳的對峙狀態。
1993年10月2日,議會的支持者與包圍“白宮”的軍警發生武裝沖突。10月3日,上萬名議會支持者沖破防線,聚集在斯摩棱斯克廣場。哈斯布拉托夫和魯茨科伊在白宮露臺上發表了《告全國人民書》。隨后,支持議會的群眾和軍人沖擊了“奧斯坦基諾”電視臺和莫斯科市府大樓,兩名警察死于開道的汽車輪下。一時間,局勢陡然又趨緊張,難以控制。這時,在莫斯科鄉村別墅渡周末的葉利欽聞訊后立即返回市內,宣布莫斯科市實行緊急狀態,解除魯茨科伊副總統職務,并開除其軍籍。隨即調政府軍于4日晨7時包圍議會大廈。8時葉利欽終于下令:政府軍發起炮火進攻。重型炮彈在議會大樓里頻頻爆炸。這座白色的大樓四處起火,黑煙沖天。700名特種兵在T一80重型坦克和3架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攻擊下,攻下了“白宮”,迫使哈斯布拉托夫、魯茨科伊等人向政府軍投降。持續了一年多的兩權之爭,終于在葉利欽的重炮之下以議會的失敗而告終。
在葉利欽簽署了停止俄羅斯立法和司法機構工作的命令之后,俄選舉委員會宣布將于12月12日舉行新議會選舉和對新憲法進行全民公決。11月9日,葉利欽頒布了新憲法草案。這是一部總統制共和國的憲法草案,它賦予了總統至高無上的權力。12月12之日,新憲法草案獲得通過,總統制國家政治體制為葉利欽控制局勢提供了憲法保證。
蘇聯解體主要分為兩個步驟,第一階段是對蘇聯和共產黨在形式上的消滅,第二階段是私有化和自由化在實質意義上的推動。在一個階段,葉利欽通過在軍事和經濟手段實現了對蘇聯和共產黨的合圍,蘇聯解體只是時間問題。
在第一階段,人民的反對解體的意愿被強奸了,共產黨健康力量力圖挽救共產黨的努力被扼殺了,軍隊反對蘇聯解體的意志被金錢要挾了,蘇聯解體真的是絕大多數人民的意愿嗎?我看絕對不是。
在第二階段,葉利欽利用暴力手段清楚了自由化和私有化道路上的一切障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看不到任何反映人民的聲音,槍炮下的議會和聯邦法院也失聲了,法西斯獨裁在葉利欽和西方的配合下發揮到了極致,蘇聯人民的反抗還有用嗎?歷史已經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
由此可見,歷史道路的選擇并不總是和絕大多數人民意志相統一的,在通訊、交通異常發達的全球化條件下,一小撮修正主義在外來勢力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支持下,完全可以強奸民意違背歷史潮流逆行,人民群眾雖然數量少占優勢,但總體實力則顯得異常單薄,違背歷史潮流的沒落勢力復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是,歷史終究還是由絕大多數人民群眾來決定的,反動沒落勢力可以一時得逞,但不可能永遠得逞,這是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無數歷史事實早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近年來,俄羅斯人民在普京的領導下,逐步恢復了蘇聯的光榮傳統,重新確立了和西方國家的關系,私有化、自由化現象得到進一步遏制,蘇聯軍旗和軍歌得到恢復,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獨立性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社會主義回歸的跡象進一步明顯,這不能不說是一次偉大的社會主義撥亂反正,因為普京雖然是統一俄羅斯黨的主席,但他依然是一個純潔的共產黨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