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恒,2012年五一勞動節來臨前與大家一起反思
重建勞動文化 重塑勞動地位
本文系合撰,刊載于《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0年第9期,署名:溫鐵軍 劉湘波
資料來源大聲唱:www.dashengchang.org.cn
馬克思主義具有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高度的很多論斷,不僅在于極為有力地分析了資本異化勞動,還在于指出一定歷史時期人類創造的資本必然反過來把人類異化為可占有其剩余價值的勞動力要素,這就使人類進入了資本主義文明階段;而當資本完成了對人類的異化,資本主義歷史就結束了。
中國人在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中經歷多次泥足深陷的嚴峻困境之后,才逐漸形成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認識:后發國家和地區無論信奉何種主義、構建何種制度,只要遭遇資本極度稀缺的挑戰,就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實行“親資本”政策才能引入資本。這與后期面對資本過剩挑戰而必然轉向“親民生”幾乎是同一個哲學道理。
雖然徹底的唯物主義者遠比一般西方庸俗社會科學家更深刻地了解資本主義歷史階段的一般規律,但資本主義問世幾百年來,一方面,幾乎所有認真地秉持科學精神的學者對之都堅持嚴肅的批判立場;另一方面,資本力量也已經努力為自己尋找到邏輯合理的理論解釋,以說服反對者服從于資本力量的大局安排。于是符合這種利益需求的各種說法和解釋就產生了,這些精神產品的本質就是資本的立場。
隨之,社會上不僅形成了理論方面的資本邏輯,而且,也需要有大眾更喜聞樂見的電影、電視節目以及好聽的歌曲和戲曲來明白生動地表達資本異化勞動的豐富經驗,讓人們相信資本邏輯,于是就有了服務資本并且自身也產業化了的文藝產品。體現“三俗”的大片、電視劇、瘋狂的音樂會,都向世人灌輸著這樣的理念:這個社會最有能力的人,最成功的人,最有道德信念的偶像,其實就是那些賺了大錢的人,從而形成了推崇資本的信念。一些人甚至告訴自己的小孩是資本家們養活了自己,讓我們有班可上,未來的理想就是“做人要做老板這樣的人”,這就是社會崇尚資本的文化趨向于“三俗”的本質原因。
在這種崇尚資本的文化的熏陶和推動下,勞動者自得其樂,不再追求自我權益保護和反抗資本的異化,甚至主動地投懷送抱,生怕不被壓迫;而資本的擁有者們發現,這種文化的力量遠遠勝于泰羅制“管理”這種不人性的拙劣手段;社會管理層也發現,老板和工人其實可以親密相處,其形成的秩序遠勝于階級對抗導致的整個社會的不穩定。
但是資本一極主導的體現資本的文化現實妄自獨尊,也并不能給我們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和諧氛圍,終于有人發現,如果一味縱容資本屬性的文化妄自尊大,本質上是反和諧社會的。于是,“新工人藝術團”這樣的打工文化群體慢慢在崛起。
以“新工人藝術團”為代表的打工文化群體,“用歌聲吶喊,用藝術維權”,由起初的“被文化”發展到“自己搭臺、自己唱戲”,大力倡導“打工最光榮,勞動最高尚”,無疑對重建勞動文化、重塑勞動地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僅如此,他們還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滿足工友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質的需求:工友想看書,他們就去募集圖書讓大家免費借閱;大家想學電腦,他們就去募集電腦,再找大學生志愿者們給工友上課;他們創辦的夜校,開設了社會工作、家庭教育、法律常識、大眾文藝、文學賞析、實用英語、電腦知識、影片欣賞等課程,每周開課五天。同時他們還努力進行著自己文化的記錄:寫歌、創作劇本乃至創建“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的題辭中他們這樣寫道:“沒有我們的文化,就沒有我們的歷史,沒有我們的歷史,就沒有我們的將來。”可見,這些處于勞動者底層的打工,不僅在自己的創作中修復、創建著勞動文化,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自我肯定、自我發展,重塑了勞動地位。
我們在這里鄭重地說,尊重勞動是一個民族最起碼的道德。胡錦濤總書記在“五一”前夕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重申了勞動的價值和尊嚴。我們認為,沒有對勞動的認可和尊重,就沒有對勞動者的關注,就不會有資本的收斂,更無法實現資本和勞動的平起平尊、和諧相處。而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一種文化上的改變,這種文化里必須包括與資本相向的勞動力量的崛起。應該說,以“新工人藝術團”為代表的打工文化群體就是這一力量的萌芽。
伴隨著資本稀缺程度的降低而導致的資本價格的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勞動緊缺導致的勞動要素價格的逐步提升,一個資本和勞動真正可以平等對話、和諧相處的時代正在期待中向我們走來。而伴隨著這個步伐而來的先天的聲音就是勞動文化的崛起,就是勞動地位的重塑。而這些通過文化來表達心聲的勞動者們則必然成為這個時代的先知和領跑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