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好養眼
春社已過,快到清明,我們選了個睛好的天氣,攜兒帶女,擠滿一車,滿懷感恩之情,帶著錢紙線香,回老家祭拜先祖?! ?/p>
不到半個小時,眼看就要到老家。只半年的時間,故鄉就變得陌生了。只見村路邊,田間道旁,都砌滿了三四層的主人心儀,裝修的新房。令在城鎮蝸居的蟻族,羨慕極了。在自己的兄弟姐妹家里,以前最差勁的老大,早已子孫滿堂,好象自己辦了個幼兒園,盡是呀呀學語的幼兒,戲稱擺滿的熱水瓶,我一數大約小孩十幾個。見到這么多俏皮可愛的小孩子,這么熱鬧,對于久居城里,成天圍著麻將桌消磨時光的來說,也是特別的新鮮養眼。輕壯勞力都在外打工,家里盡是些老少爺們。都是六七十的老人種田,帶養孫子兒女,老人要照顧小孩的飲食起居,還到學校負責接送,直到初、高中畢業。子女們啃老,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養兒待老,積谷防饑,啃就啃吧,反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能做就做點,吃好吃差,總餓不倒人。兒女們也拼命攢錢,到時也要跟伴,回家建房,待兒媳進門呢!所以老人雖無力建房,但也有幸住上三四層的小別墅。其樂融融,樂哉悠哉。農村只能見到很多老人與未成年的孩子,是一個看點;而子女們啃老,老人奉獻余熱,可以說已成為一種習俗。這天,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有三大桌,餐桌上佳肴非常豐盛,勝過在賓館酒樓的消費。主人說:“今天所吃的東西,肉類是沒有喂過飼料、激素的家禽;魚是野生的,不是喂養的。青菜是沒有打過農藥化肥的,剛從地里采摘的。酒是自己加工的米酒、燒酒。米是自己種的,在城里人講這些都是綠色衛生吃得放心的食品。”吃過早飯,我們在村外隨便溜達,路遇一位六十掛零的老人,對我們說:“你們太有心了,這么早就回家掛親了;那路邊的新房是我家,請你們進去喝杯熱茶。”我們不弗老人的心意,就跟著到了他家。那是一棟三層的磚混結構的樓房,一廳三室一廚一衛。房內裝修也很時尚,家俱擺設一應俱全,廳的正中墻壁上懸掛毛主席畫像,兩旁寫上“吃水不忘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也印證著“祖德流芳遠,宗功慶澤長”的懷舊感恩的祖宗牌子。在我們看房之際兩老早已沏好了熱茶,拿出了花生瓜子等茶點,盛滿鄉情厚意來招待我們。這正是當下所說的兩個空巢老人的家。男主人說,建新房都是兒孫打工的積蓄,筑巢引鳳嘛,現在一門心思惦記著給孫子娶媳婦,自己也早日當上曾祖父,家里也多一些嬉鬧,少一些盼見兒孫、兒媳孫媳的思念與清靜。他說,村里有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臨終時,淚流滿面,帶大的兒女也沒有一個在身邊,還沒見到曾孫,難成四世同堂,鑄成終生遺憾。老人也談了今年的打算:兩老在近便的地方就種上兩丘田稻谷,遠地方的田土就種上樹子;養兩頭豬,田土就有肥了,養點雞鴨,來了客也方便。坐不長,敘不久。農村平常的老人能住上三四層的新房,真令蝸居城里人嫉妒。我們對老人在有生之年,能過上如此幸福的生活,感到高興。并默默祝福老人幸福平安,心想事成?! ?/p>
今天,我們要去兩個山頭。一個叫歐古嶺,一個叫涼亭側。先上歐古嶺,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因為,山下以前是我隊的糧倉,小時候自己在田里拾過稻穗,在田里、塘里摸過魚蝦。一聲吆喝,大家都拿鋤頭鐮刀及祭品,沿著山路而去。一出小村就爬坡,那片坡地有十多畝,原來一年種二茬,種的是黃豆與紅薯?,F在土早已荒蕪,原來的石板路,踩上去全是腐草,草都比人高,又長滿了荊棘,只能貓著腰前進。再上去有個空坪,可先前是丘面積九分多的田,另有一口塘?,F在田變成草地,塘變成荒塘了。都是長滿個多人高的冬茅草。到了山頂,大家忙著整理墓地,焚香殺雞鳴炮禱告:清明快到了,我們來看先人,現在可以告慰你們的是,農村群眾的溫飽解決了;山青了,水秀了,磚瓦房改洋樓了。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原來你們耕種的田土,現在就變成荒山了。以前,青壯年,父母在不遠游,現在年青人都在外打工,沒有一個后生愿意在家種田,所以原來你們苦心經營的歐古洞那幾十畝田,就只能長草了。你們筑起的河壩,山塘,開挖的溝渠涵洞也都全部荒廢了。你們嘔心瀝血、拚死拚活,就是為了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為后輩創建了好的基業?,F在,在黨的領導下,后輩們實現了你們所盼望的吃飽穿暖住洋房的好日子,你們在九泉之下也會自慰的。請受用錢紙線香,接受后輩們虔誠的揖拜。
緊接著,我們開車到了涼亭側,原來夏收時,村里雇人往涼亭里的石缸里倒茶,任路人品嘗?,F涼亭已在修路時被推走,已蹤跡全無。所喜的是推了一條上山的路,我們一直沿著這條路到了墳地。這山再不是茅草嶺,而是按標準種上了國外松,放眼望去,桃花盛開,草木蔥綠,松柏成林,山河秀麗,春天把山村僻野裝扮得如此美麗,真令人心曠神怡。先人們雖有生之年未享受到如今的美好生活,但躺在裝扮得如花園般的境地,在天國也會愜意的?! ?/p>
下山的路上,自己想今天所見的一切,真是非常養眼,既大開眼界,又感慨萬端。以前,城里人開車到鄉下來,是來斗富,顯擺的?,F在穿衣吃飯,早以解決;摩托跑車,也不稀缺;城里人住套房,而農村人卻睡別墅。世事滄桑真難料,這就好象人們親歷、并引以為傲的攔河壩,建水庫,修涵洞等浩大的水利工程,可能也包括全國著名的林縣引黃工程,誰人可料現在就可不用呢?再過幾年,人們擔心的年輕人不種田,農村不養豬的現實;還有人口老齡化及用工荒的問題,這些社會現象又有什么神奇的東西來取代與解決,后人還真的笑話今人是杞人憂天呢?這難道不又象回老家所見的一樣的不可思議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