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正道是政治革命
現在,一種流行的說法,就是美國人的“營利交與市場、政府扶持公益”的模式。有人跟著說,就是“賺錢的要讓百姓去干,不賺錢的則由政府來干”,并且認為“這,才是文化服務的一條正道;這,也是文化的制度設計”。(徐迅雷《文化的正道》)
這就存在一個問題,能賺錢的就是交給經濟規律辦理;不賺錢的就要政府進行政治干預,支持。政府就要以百姓的賦稅投入,賺錢的事,有才能的人盡可猛賺。政治上的公益,被看作是百姓要付出的。那些所謂的“經濟”就是讓市場對百姓敲碎骨頭吸盡骨髓。這究竟是什么邏輯呢?強盜邏輯野蠻強暴,這種對百姓的制度掠奪是不是同樣可惡呢?
文化絕對不只是賺錢不賺錢的問題。它是一個決定人民群眾政治生命的問題。所謂的市場化,自由化,就是同意資產階級法權對勞動者的掠奪,更是在政治上對他們的鼓吹!
當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時候,毛澤東最感興趣的是識字、學習,建立自己的組織,建立人民公社。建立中國共產黨,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組織人民群眾自己的政治力量,并服務于為共產主義的人民進步政治。
沒有新的政治,便沒有人民群眾的民主和公正。為什么毛澤東對“武訓傳”那么重視,那么憤慨?那是關系到人民自身地位,為爭取做人的尊嚴的斗爭。百姓是象武訓那樣作統治階級馴服的奴才,還是做“斗士”爭得自己作為階級力量的發展能力,以致降服私有制的魔掌,這是一個真問題。
姜泓冰“一道遠去的大學風景”指出:人們不必讀懂他的專業貢獻,更不必糾結于他的一言一行,對于一所大學、一個社會來說,這樣一位認真讀書、認真教書、認真做人的學者、教授的“氣場”,就是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這話說對了一半。更為重要的是毛澤東強調的“政治”、“又紅又專”,為人民民主專政做出貢獻的人和事。
現在人們不再談論政治了,以為不合時宜。但是,不談政治,就真的沒有政治了嗎?
其實,只不過是有利于現有統治階級、既得利益集團的政治而已。
共產黨黨報,不談政治,大講“實用主義”與賺錢理想的結合,是不是某種失敗,或者是真正的遮蔽呢?
“在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社會氛圍中,社會個人興趣和專長的沖動,與追求財富的沖動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國的一個個片場、一個個劇團、一個個畫廊……在美國,成功的藝術創造幾乎無不遵循和體現自由主義、英雄主義的思想……”溢美之詞溢于言表。
為什么不講美國法律對共產主義運動、對政治意圖明確的藝術排擠視而不見呢?美國不是所有人的天堂:紐約是一些人的天堂,更是許多人的地獄。這才是真問題。
改革開放,自由人士將毛澤東的政治詆毀為專制、封建、殘忍,他們絕口不提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更不提鄧小平的“四項基本原則”。將人民群眾領進了“混沌”的迷魂場銷魂,相聲、小品、鬧劇,迷失在所謂的快樂愛情中。正好有利于官僚資產階級的忽悠:中小公有制、集體企業吃光賣掉,繼續將國有企業置于私有化的“氣場”中,任由領導層腐化、貪污,最后再將它們股份制、賣掉。這就是中國不同于俄羅斯“快刀殺人”的“溫水煮蛙”。
沒有政治的文化,就是娛樂至死的麻醉,正如宗教的等待天堂到來,都是統治階級淹沒人民政治覺悟的“毒品”。
真正的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政治路線,是人民大眾覺悟的道路,絕不是武訓那樣的榜樣。雷鋒在毛澤東時代是人民的榜樣,到了美國雷鋒就只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招牌”,這就是真問題。
“思想上政治上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這才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