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鬼心傳
魯迅先生說他小時候在私塾里對過對,這一“積習”一直還在,寫雜文時有時還流露出來,比如在題目上,舉的例子有《作文秘訣》對《搗鬼心傳》。
先生雖然自說“這是不足為訓的”,既然這么做了,也就有著不僅僅是題目的對應,還有內容上的相關的。《作文秘訣》說的是,“做騙人的古文”是有“秘訣”的,“做騙人的”白話文“也沒有什么兩樣”:內容上要做得“今天天氣哈哈哈……”,修辭上則一要朦朧,二要難懂。朦朧能遮丑——那些駢四儷六的文字,如果剝去它們的裝飾,“試看那剩下的是怎樣的東西呵!?”難懂也可以用來“施展那變戲法的障眼的手巾”的。
這種作文秘訣,也就是一種搗鬼所必需的手法,其反調就是“白描”: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
先生總結說,搗鬼的精義,“在切忌發揮,亦即必須含蓄”。通過舉例,先生說,“治國平天下之法,在告訴大家以有法,而不可明白切實的說出何法來。”
先生所言搗鬼,重點在手法上。我想,是可以說說“為什么要搗鬼”的。做事不能光明正大地做,說明著想做或在做的“該事”本來就不是光明正大的;搗鬼之必要,就在于讓人把關注點從“事”的見不得光的一面移開,或者干脆是想達到對“事”的整體的不注意,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深意在。
先生說,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未有。也許是這樣的,但有一點先生沒有說出:在特定的時間、特殊的條件下,搗鬼者只要達到某一時段里的“有效”,其目的就實現了。
最近,我常常想,搗鬼心傳中,還應該加上先生多次揭露過的文字游戲法的,應該加上被一些“聰明人”發揚光大的文字游戲法以及對理智和歷史嘲弄的做法的。否則,“聰明人”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有可能無法實現。
對于時弊加以攻擊的文字,先生一直是希望它們能夠與時弊一起盡快地消亡的。然而不能。這不是先生的不幸,而是我們的不幸,這才是大可悲哀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