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黨的11屆3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在思想戰線上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問題,他既反對所謂文革“余毒”,又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
1979年6月,中央決定起草葉劍英慶在慶祝建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鄧小平對起草講話4次提出指導意見。9月4日他找胡耀邦說:“現在的稿子對毛主席的地位、作用、貢獻講得太弱”,“無論如何不能叫人看了以后認為中國共產黨己經否定了毛澤東。”9月12日他看了修改的稿子說:“現在這個稿子,對毛主席講夠了,這樣很好。”
1979年10月30日,胡喬木、鄧力群召集有關人員傳達鄧小平談話:著手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歷史決議)起草工作由鄧小平主持。鄧小平意見:要以葉帥國慶講話為綱要,要具體化、深化。重點寫好三個問題:一是充分肯定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這是核心;二是對建國30年進行正確公正地評價;三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要立足于向前看。足見鄧小平抓住了《歷史決議》“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
資料表明,《歷史決議》起草了20個月,較大修改9次,鄧小平傾注精力,專門就此談話13次,力排眾議,為《歷史決議》定基調。
1980年6月27日,鄧小平看了第一稿后找胡耀邦等談話:“不行,要重新來。我們一開始就說,要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現在這個稿子沒有很好體現原先的設想”。“晚年錯誤要講,但要概括一點,要恰當”。
同年10月,第三稿提交黨內四千名高級干部討論。討論中多數充分肯定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也有人認為毛澤東:“功大、過大、罪大”,“過大于功”,“是個人品質問題”,“毛澤東思想不應再提”等等。而且言詞激烈,康慨激昂。受其影響,第四稿調門不對。
鄧小平發現這一傾向。10月25日看了簡報后反駁說:“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掉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他生氣地說,“如果不寫和寫不好這個部分,整個決議都不如不做”。“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個人品質上。------不能寫過頭。寫過頭,給毛澤東同志抹黑,也就是給我們黨、我們國家抹黑。這是違背歷史事實的。”
鄧小平看了第四稿仍不滿意,于1981年3月9日重申“現在稿子調門不對頭,好像錯誤都是毛澤東一個人的,別人都對。”他強調:“中心問題還是毛澤東、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3月18日,他再次指出:“這個問題寫不好,決議寧肯不寫;這是中心是關鍵。”
同年4月,《歷史決議》的第七稿送閱,多數人予以肯定,仍有個別人堅持在四千人討論時的錯誤觀點,鄧小平聽完匯報,不為所動地說:“對這樣一些意見我們就是要硬著頭皮頂住,堅定不移地按原來的設想改好決議”。正是由于鄧小平的堅持,《歷史決議》從第七稿開始符合鄧小平的心意,才進入具體修改階段。反復修改以后,5月19日和6月22日鄧小平總結說:“這個決議是個好決議。”
從上述看,這個決議好就好在充分肯定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這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產階級自由派們一直對《歷史決議》充分肯定毛澤東、毛澤東思想不滿,他們打著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的招牌,否定鄧小平理論這一最本質的東西,花言巧語,迷惑群眾,要求公布4千人討論記錄,以否定鄧小平關于起草<歷史決議>的談話,修正《歷史決議》。有的在紀念中國革命,紀念建國周年的講話和文章中,只字不提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有的人為了復辟資本主義,和階級敵人遙相呼應,全盤否定毛澤東,咒罵毛澤東。有的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和失敗,閹割《歷史決議》的核心和靈魂,把對改革持不同意見的人和事,說成是“復辟文革”、“文革遺孽”、“文革遺風”。有的公然把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從某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取掉,如此等等。這說明一些人在頑固推行資產階級自由化路線,通過否定《歷史決議》,進一步否定中國革和中國共產黨,在深化改革的旗號下,打倒共產黨,取消社會主義。關于這一點,必須頭腦清醒,提高警惕。(資料來源于《北京日報》、《北京黨史》、《中國新聞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