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型國有企業改革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怎么改?眾說紛紜:佐利克送來藥方;張維迎等精英們要直接私有化;周小川:銀行業改革需打破壟斷;國務院出臺“新36條”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等等-------------------------。下面我將分別闡述:
一、大型國有企業改革的必要性:目前大型國企存在很多弊端,1、決策上缺乏民主容易滋生腐敗,2、主輔業不分制約了企業的發展,3、政企不分干部的任用缺乏透明度。所以必須改革。
二、大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種聲音,1、直接私有化;2、逐步私有化;3、主業國有化、輔業集體化和私有化。
1、直接私有化:張維迎、吳敬璉等精英們認為:“大量國有企業,尤其中央的國有企業都已經上市,他們的股票都有價格,可以通過市場轉讓這些股份到非國有部門和個人,也可以通過像英國那樣半轉讓、半贈送的辦法分給普通的老百姓。”這是亡黨亡國的做法,是別有用心!
試想如果分掉央企,這些巨型企業將落入原高管家族與官僚權貴手中,朱镕基時代的中小國企改制就是活例子。疾風暴雨式的改革,結果是:少數人得利而多數人承擔成本,在私有化的過程中,確實出現了權貴利益集團肆無忌憚剝奪民眾權益的現象,這將引起比上一次中小國有企業改制更大的災難,一定要引以為戒啊!
例如:某企業被公司高管收購,這些既得利益者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企業,卻不思進取尸位素餐,員工權益根本無法得到保障,這樣的私有化過程當然會激起社會的強烈反彈。張維迎先生所提出的分股方式,前蘇聯已經實行,結果卻是權貴以低價收購股票,在極短的時間內在重要行業形成寡頭壟斷,導致社會民粹思潮橫行。所以,直接私有化是一劑烈性毒藥!
2、逐步私有化:葉檀等人提出:向公平的市場經濟改革,也就是逐步私有化。主張:國企私有化的過程,需要兩大左右護法,一是建立信托責任社會,每個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二是建立基本的法律救濟底線,當弱勢階層受到侵害后,可以通過底線救濟獲得公平。中國國企應該退出競爭性行業,大多數企業有必要私有化,但私有化穩妥推進,為了達到健康良性市場的目標,從現在開始培育信托責任機制,建立相對公平的法制社會,是當務之急。
葉檀等人的方法咋一看很有道理,但經不起仔細推敲。逐步私有化雖然減少了社會動蕩,暫時緩和了矛盾,但最終還是將大型國有企業私有化,最終是私營企業(主要是外資集團)控制中國經濟。
這首先,違法了中國憲法,憲法規定:“第七條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第十一條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將改變共產黨的性質,試想如果中國都私有化了,共產黨豈不變成了私產黨?國有企業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服務。要把發揮私營企業微觀活力,和國有大企業在經濟命脈和戰略產業的支柱穩定作用結合起來。國有經濟不可隨便被人為整垮,不可被外國資本控制,不可重蹈蘇聯東歐的覆轍。所以,逐步私有化是一劑慢性毒藥!
3、主業國有化、輔業集體化和私有化。軍工國防科技、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金融、文化等行業必須國有化。但可以主輔業分離,輔業部分可以集體化和私有化。
以中石化為例:石油勘探、開采、煉制等主業必須國有化,而鉆井、作業、油建、運輸、銷售可以集體化、私有化。
三、大型國有企業改革的布局:根據我國工業結構特點和戰略目標,國有企業必須在戰略性、高技術競爭性領域占優勢和主導地位。主要包括:
1、涉及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領域:國防科技工業;國家基礎設施(如通訊/廣播網、電力網、鐵路網及重要交通設施);城市重點基礎設施(供排水、供電、供氣、干道);金融;大宗農產品及大型商品物流;對外貿易主渠道;戰略物資儲備等。這些領域的產品和服務擔負著國家政治社會安全職能,是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必要前提。
2、重要基礎產業:如電力、電信、重要能源基地、重點石化、冶金行業。此類行業具有公益性質,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原料能源,且需要巨額投資,應由國有經濟保持優勢地位。
3、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領域:重點礦山、油氣資源等。隨著不可再生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日趨嚴峻,國家必須保有對此類戰略資源的控制權或壟斷權(如稀土采礦權等)。
4、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由本國資本與機構控制的各類支柱工業(采礦、冶金、石油化工、裝備和交通運輸工具制造、特種建筑),以及高技術工業(新材料、新能源、電子通信、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屬于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其中的大型企業,是各行業的主導力量和科技研發平臺,是國家工業與科技進步能力的核心(國有經濟部門占有70%以上的科技資源)。
在以上4類產業中,第4類既是“競爭性”產業,又具有戰略性質。作為競爭性行業,它們要面對國內外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的考驗;其中的骨干(及配套)企業承擔著武器裝備配套、與社會公益有關的重要裝備設施的研制生產任務。在充分開放情況下,這些行業面臨著與跨國公司的生死競爭,競爭的成敗關系國家安全與產業升級主導權。在各分行業保持國有骨干企業并支持其做強做大(同時也支持本國民營企業做強),是國家保持對這些行業控制力與主導作用所必須的。而簡單化地要求“國有經濟退出競爭領域”是行不通的。
所以將大型國有企業私有化將會導致亡黨亡國的嚴重后果!
http://qgnahan.blog.163.com/blog/static/204839141201222610522630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