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幣驅逐良幣之后
不離常德
·
2012-03-22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劣幣驅逐良幣之后
原創(chuàng):不離常德
劣幣驅逐良幣是法幣被普遍使用之前,金融史上一種常有的現(xiàn)象:面對多種互相通用的貨幣,民眾普遍傾向于首先脫手現(xiàn)有的劣等貨幣,如劣質銀幣、法幣等;而選擇保留、收藏優(yōu)質貴金屬貨幣,如黃金、珠寶等。這一現(xiàn)象往往造成主權國家的金融混亂,通貨膨脹,甚至政權顛覆、國家分裂、民不聊生!
19世紀60年代,美國因投機過度、金融危機而出現(xiàn)股市崩盤、美元泛濫,與之掛勾大量黃金外流歐洲,經(jīng)濟出現(xiàn)動蕩,嚴重威脅到國家政權的合法性。幾乎同一時期的大清帝國,也正處于風雨飄搖的重重危機之中,市面上同時存在著優(yōu)質的庫銀和劣等的銀兩和銀票,劣等的銀兩和銀票被大量流通,而優(yōu)質的官銀則被收藏和流出海外,從而造成了優(yōu)質銀(貨幣)短缺,清政府的貨幣發(fā)行和調控權被歐美諸國所掌控,清朝步入衰亡。
如果說劣幣驅逐良幣的原因在于貨幣的不統(tǒng)一,國家失去了掌控貨幣能力及手段,那么與之十分類似的是:小人當?shù)蓝t能隱沒的社會現(xiàn)象,它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所謂的“小”與“賢”并不僅僅是能力劃分的標準,而主要是指一種中華文化對于人的道德準則:是以德為先還是唯“能”是舉?是天下為公還是私利當頭?西方資本主義的制度設計,無疑是效率第一,強調的是權利和義務,據(jù)說確實存在一只看不見的“手”,會理所當然的通過個人對私利(個體權利)無休止的追求,而實現(xiàn)整個社會利益(個人義務)的最大化,所以說西方的社會是個真正崇尚小人當?shù)赖纳鐣敲此娴膶崿F(xiàn)了全社會整體利益了嗎?顯然沒有,西方嚴重的兩極分化的社會危機無可辯駁的證明了:最大化的私利追求只能造成最深刻的對立和危機的爆發(fā)與升級,受益最大的資本家們往往逃避了現(xiàn)實應該負有的義務!
在這種制度之下,我們所謂的“賢能”的選擇又是怎樣的呢?“小人”私利最大化和制度化之后,“賢能”就失去了生長的土壤,在沒有外力支撐的情況下只能選擇轉向或者隱沒,但不會消亡殆盡。這一點可以從美國當前“占領華爾街”運動得到啟示和證明,也正是由于這種始終不滅的對于“賢德”、公道思想的追求,才使得人們還能夠生活在希望之中。
通過上述兩種現(xiàn)象的類比,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劣幣驅逐良幣”和“小人排斥賢能”最根本的原因集中在對國家的信心,貨幣是對國家信心的體現(xiàn),人才關系到國家存亡興衰!
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成果不容否定,但也同時存在著私欲橫流、肖小當?shù)馈⒚裨苟Ψ械钠毡楝F(xiàn)象,而上層改革精英卻始終將“深入改革”的終極方向,“頂層設計”的戰(zhàn)略意圖,“深水障礙”的針對目標晦莫如深,就連唯一唱紅打黑,走民生路線的重慶模式也不能容許,真正改革發(fā)展的被斥為文革重來,致使全盤西化、顏色革命喧囂不已;當國家經(jīng)濟滯脹、政局飄搖之際,廟堂之上哪有賢能立足之地?何人能覺醒民眾、力挽狂瀾,實現(xiàn)民族復興,是私利當頭、巧取豪奪小人還是天下為公、惠及民生賢能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卻不是治國精英們所樂見的!
與清朝比較,美國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辦法不可謂不高明:美元是和黃金脫勾,幾乎實現(xiàn)了對良幣的“徹底驅逐”。但是良幣始終是不能被“徹底驅逐”的,因為良心不滅、公道長存乃是宇宙的法則,是一切人類的法則都必須服從的法則!歷史必將也正在證明,作為良幣的黃金最終會將美元埋葬。這當然也不是精英們所樂見的吧?!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