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上午9時舉行“兩會”閉幕會后,國務院總理舉行記者會,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答了中央關于王立軍事件的處理進展,接著明確批評現任重慶市委市政府要對王立軍事件進行反思,并強調中國“文革”余孽有死灰復燃的可能。
“文革”到底是個什么政治事件?這對于我們這些重來沒有經歷過文革的人依然模糊,依然是個未解之謎。華國鋒同志打倒“四人幫”后,鄧小平同志指出要撥亂反正,并給“文革”定性為“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隨之而來的是文化領域的傷痕文學鋪天蓋地的宣傳,讓一些不明究竟的善良的人們也對“文革”深惡痛絕了。
但是,“文革”到底是個什么革命呢?其宗旨到底是什么呢?這些問題當今的許多群眾卻一無所知。名人的回憶錄中對文革的描述也是不明究竟。其實文革綱領就是中央政治局一九六六年八月八日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該決定有十六條,概括為以下幾條:
一、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斗垮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二、文革的參與主體是:群眾。
三、文革的手段是:擺事實,講道理;用文斗,不用武斗。
四、文革還應達到的目標:與過去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遺留下來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即在意識形態領域)做斗爭;改革舊的教育體制。
五、本次文革的最終目標是:使各項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抓革命,是為了促生產。
該決議明確提出在斗爭走資派時,必須分清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種矛盾的性質。敵我矛盾就是指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毛澤東同志帶領中國共產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建立了新中國,其目的就是要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的國家。這是共產黨立黨之本,也是全民的共識。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目的與共產黨的宗旨是相一致的。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對文化大革命進行撥亂反正,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立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明確提出“貓論”和“摸論”,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鼓勵大家大膽探索,謀求改革。從改革三十年的結果來看主要是進行了中小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馬上進行的國有大型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其實就是私有化。帶來的結果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日趨擴大。1997年之后,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進入改革開放之后的第2輪擴張期。2003年我國城鄉居民可統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到3.23:1,2006年為3.28:1,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種補貼和福利,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差距要更大。從社會各個階層的收入差距來看,據溫州的一項調查,在一般的私營企業中,企業主的年收入為一般職工的21倍,在具有百萬資產以上的私營企業中,業主的年收入為一般職工的79倍。薄熙來說,過去30多年,低成本勞動力為經濟快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這不僅在經濟上難以持續,也將帶來道義上的后果。過去中國人均GDP七八百美元,現在已是幾千美元了,還照一二十年前的作法是不行的,于情于理也說不通。企業長期依賴廉價勞力搞加工貿易,也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伴隨著國內外經濟的進步,這種落后的發展方式已經越來越行不通,走不動了。三個差距,特別是貧富差距拉大,會導致人心渙散,侵蝕黨的執政基礎。
毛澤東同志在1965年針對私有化有過一段精辟的論述:“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藝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可見,毛澤東同志發動文革可謂用心良苦,也是不得不為的辦法。
即使文革長達十年之久,但是仍然沒有打倒黨內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毛澤東同志尸骨未寒,就有人匆忙對他老人家進行三七開的評價,其目的就是為了否定毛澤東,否定中國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對于一個偉人的評價應當由歷史來評價,由人民大眾來評價,而不是由哪個政府官員所能評價的了的。我們對“文革”的反思,就會讓我們由衷地欽佩毛澤東同志的睿智和膽識,也會讓我們無限地懷念他老人家所做過的事和說過的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