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給家鄉送一尊塑像:讓主席永佑農村
(無極尚書/文)
我自考上大學離開家鄉,至今20多年,鮮有回去。有人常問我,尚書大人,你是不是忘了家鄉了?或者,你老家是不是沒有親人了?我常常一笑而去。
我怎么會忘了家鄉。我是一位典型的“鳳凰男”,是村里第一個考上縣一中的學生,也是第一個考上大學的、是第一個考上研究生的,當然,也是第一個吃上國糧的干部、第一個在北京工作的人,第一個娶上城里媳婦的人。我是農村家的兒子,是魯西南平原的水土,養育了我。我深愛我的家鄉,愛我的父老鄉親,一如我的父母。現在雖然遠在千里之外,但家鄉的變化,我還十分關心。村里有什么大事,鄰里村有什么小情,鄰縣有什么變化,就連單縣出現了一個草根名星“大衣哥”朱之文,我都十分關心。但愛之深,情之怯。我害怕回到我深愛的土地,因為我知道,那是一塊曾經困苦磨難的土地,產業基礎的薄弱和人口的眾多,光靠農業生存的困苦,只有經過者才能知道。貧窮便我后怕,雖然這十幾年家鄉變化可以說大,但離北京等大城市,依然是天與地的區別。我不敢回去,正如明朝有一文人退休都不愿回家鄉的心情一樣。也可以這樣說,我無顡見家鄉父老,也是因為我沒給家鄉做過任何貢獻,它們變化的慢,也有我的離棄有關。
我在家鄉依然有近親屬和眾多親人。我家及我的父母家,在當地是人數相當的多,沒有錢但人頭多。我的父母兄弟至今還有村里最基層掙扎。我走出來了,但對我家庭卻無能為力。我是離開羊群的一只小羊,雖然依靠自己努力找到了“流著奶和蜜”的地方,但我不是猶太人摩西,我無力帶領家鄉人民走出受苦的“埃及”。有時,我做夢都想成為家鄉人的救世主、家鄉的投資者,但醒來后,總是虛無。我一直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士子之心,有報效家鄉、報效國家的鴻鵠,卻囿于環境,沒能如愿。
但既然如此摯愛,為何鮮有回去。這個問題我無法明確回答。你可以翻一下現代史,看看你能不能回答這樣幾個簡單問題:1.毛主席一生回過韶山沖老家幾次,都是什么時候?2.毛主席在延安奮斗了十三年,延安幾乎成了他的第二故鄉,為什么離開后,再也沒有回去過?3.周恩來為什么建國后再也沒有回過故鄉……當然,我一草芥之民,與偉人無法相比,但心情卻幾乎應當是一樣的。記得西楚霸主項羽說過這樣一個道理,衣錦不還鄉,如穿衣夜行。所以,他成功以后便衣錦還了鄉,光了宗耀了祖,可沒多久出現了“霸王別姬”的悲狀。離家鄉的物理距離遠近,并不能說明什么;離家鄉的心理距離,才是真正的愛。雖然我很少到家鄉看山山水水的表面,但內心,我依然是家鄉人,一個村里的孩子。
我很關心農村的建設。每當北京日報刊登有關農村改革的文章,我都認真研讀。北京新農村經驗,絕對是個好東西。每當我在博客或網站發表文章與一些無知無恥進行筆戰時,進行思想評論時,我都時刻不忘如何改善我的家鄉,包括家鄉的思想面貌。我知道,封閉,會便一個地方死掉;開放,會便荒原充滿生機。如果每個村莊都有幾個學成者回去工作,村莊肯定大變樣。如果村里有集體、民營、外資的現代公司,一切也會改變。如果村里有集體經濟,它就是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但這一切都沒有,它只能靠人均幾分地進行變化,這需要幾多年,是不是連恐龍都熬消失了?更可怕的是,在物質條件沒有明顯改善的同時,文化條件卻先它而變:電視、電腦的普及,村里頭腦的自私的、封建的、迷信的、愚昧的東西,一下與現實中不良的文化媾合一起,純樸被虛偽所代替,無聊與無知,與賭博、欺騙共存,現代農村的思想環境相當惡劣。我是無神論者,但村里人大多是沒有覺悟的農民,你不能用無產階段的世界觀、價值觀這樣的高調去引導,沒有人聽得懂,它們聽得懂的是現實,什么能使安居樂業,什么能使它們致富并使它們快樂,它們就相信誰。這使我想到了信仰。
家鄉需要信仰。人,需要有點信仰。我從小在村里長大,知道農村信什么。中國的農村,是文化的儲藏地。國學最真實的保留者,是農民。農民相信誰給過它好處多,它們就感恩于誰。我國農民的最大恩人是誰?是毛澤東。是毛主席給了它們土地,西方經濟學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沒有土地,農民永遠受別人支配,不管這個別人實行什么制度。有了土地,就等于農民有了永續年金,雖然每年不多,卻從不間斷。賣了土地的農民,可能是一夜暴富,但它斷了子孫后路。
我的家鄉感謝毛主席。但至今沒有感謝的形式。我的家鄉村民們感恩的方式,不是城里過外國感恩節的樣子,而是要到一個廟里,燒幾株香、做幾個揖,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感恩方式。村里人感謝毛主席,但沒有形式。
我想完成這個夙愿。作為一個毛澤東思想的信仰者,給主席建個廟,聽起來不合理,卻合情,符合村民感情。農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恩人的感謝。沒事去燒個香,許個愿。但這個夙愿,我卻無法獨自完成。我不知道建個毛主席塑像需要多少錢?有沒有地放?我遠在千里之外如何落實?我為了生存還必須每天八小時工作,有時還要加班。于是,我只能求助于網絡。希望網民們給我點建議,讓我的家鄉有一尊主席的塑像,保佑著我們。同時也讓毛主席的思想在村里永遠發揚。
(無極尚書,[email protecte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