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華建議中共中央居安思危
能源;中國2030年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到80%,天然氣達到42%,并成為煤炭凈進口國。
土地;2020~2030年,我國人口可能達到15億~16億,每年需要糧食5.6億到6億噸,但若無大的科技進步,每年我們僅能生產5億噸左右,而現在國際上每年商品貿易糧不過是2億噸。如果出現極端困難的情況,糧食就會成為比黃金還要珍貴的物品。
物質資源;今后,糧食、石油、水、礦產等各種戰略性資源都將受到很大制約。我國經濟主要是粗放型的增長。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多個城市有2/3供水不足,其中1/6的城市嚴重缺水。現在國內石油資源對需求的保證程度僅在40%左右,對外依存度將逐年提高。在已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資源中,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僅有21種。
環境資源;全國七大水系約有一半河段存在嚴重污染問題。全國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堿化的面積達1.35億公頃,占草原總面積的1/3,并仍以每年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大氣環境處于嚴重污染水平。
國際國內市場資源;目前,國外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市場,中國可以占領的已經基本占領,今后中國進出口再繼續高速增長的潛力有限。在多年30%以上投資率的推動下,國內市場中基礎設施投資已趨于飽和,未來高投資率很難維持。
勞動力資源;目前,我國已進入準老齡化社會。到2015年,勞動年齡(15~64歲)人員將明顯減少。已經或正在進入勞動年齡的“80后”、“90后”,有的可能要兩個人撫養兩個孩子、四個老人。此時,我國的廉價勞動力將不復存在。按照現有的經濟增長方式,屆時我國商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將明顯下降。
外資資源;過去30年,由于以上資源充裕,加上我國各項政策到位,外資進入我國后其利益能夠得到保證,中國吸引外資水平繼續提升,連續19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如果未來上述六個資源都有明顯萎縮或受到限制,賺錢難度增大,外資也可能逐漸乃至大量減少。因此,在近些年內,要高度重視防范和化解在特定的條件下外資大規模撤離時給我國帶來的金融及社會等風險。
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生態安全、減災防災既是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之一,也是中國長期發展的基本國策。
中美創新聯合國際疑難病研究院院長陳中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