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面臨史上最嚴重圈地運動和土地兼并,自古以來社會動亂都因此而起,開發商和貪官把億萬畝耕地變成了樓盤和別墅謀取暴利,幾億畝耕地白白流失,目前我國耕地早已在18億畝紅線之下,長此以往,饑荒將不可避免!幾萬人大代表竟對此視而不見,無一人提出“保護耕地”的提案,真是令人痛心!
天不塌,何以憂天?民以食為天,奚為不憂!
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大量農民涌入城市打工,帶動了房地產的蓬勃發展,城市化運動如火如荼,城市周邊的鄉村民居.菜地農田全被高樓大廈取代,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十多年里,北京面積擴大3倍.重慶擴大12倍.武漢擴大10倍.哈爾濱擴大5倍. 廈門擴大八倍.成都更是擴大近20倍...... 各地方領導對城市化運動十分熱衷,達到樂此不疲的程度。在他們看來,城市化運動是恩澤子孫造福萬代的大事業,他們還不時為自己桑田變樓盤的豐功偉績而得意洋洋。在宏偉壯觀的城市背后是1/9的耕地被蠶食,在樓盤和別墅的浮華中幾千年積淀的城市文化和風貌被蕩平,我們的后代可能淪為物質和文化上的雙重乞丐,而且這種砸子孫飯碗的行徑還在繼續......
一、齷齪的利益之鏈
2011年02月15日中國新聞網訊:武漢市委書記說:“大建設時期,也是出問題最大,是最困難的時期。我們很容易找到理由讓一些建設工地不開工。但是,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當我們回頭看,我們不這樣做,我們會對不住這座城市”。
城市化的目的真是那樣冠冕堂皇嗎?其實自古以來,人們總愛給卑鄙齷齪的行徑掛上一個崇高道義的幌子。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9中國城市發展報告》顯示,土地城市化已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2001年至2007年,縣級以上城市市轄區建成區面積增長70.1%,但人口增長只有30%。
那么城市化運動幕后的原動力是什么呢?當然是利益,自從九十年代開始,中國樓價飛漲,房地產成為中國最暴利的行業。開發舊城區需要巨額動遷費,為了取得最大利益,開發商把目標轉向郊區的耕地。由于中國有嚴格的土地政策,必須要地方領導幫忙,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地方領導和開發商形成了利益共同體,甚至某些領導就是幕后的開發商。占用耕地對于農民來講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他們用幾畝田換來了一套洋房和土地補償款,他們從貧苦農民搖身變成了生活殷實的城市人。開發商、地方領導和郊區農民之間形成了一個利益鏈條,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政策法規都變得蒼白無力,14年間風卷殘云地把兩億人的口糧蠶食,直接催生了中國房地產泡沫。地方領導為錢更是不惜舍身取利、以身試法,視國家人民之大義于不顧。
2011年02月12日中國經營報訊:四川掀造大城狂飆:欲建8大百萬人口特大城市
2010年5月18日新華網訊:呼和浩特貧困縣舉債建新城 耗資61億元建成爛尾樓
2010年08月23日人民網訊:撫順“土地奶奶” 撫順市國土資源局順城分局局長野蠻女貪官羅亞平,倒賣土地貪污贓款多達1.45億元。
2011年02月14日新華網訊:海南省東方市“土地腐敗”窩案“撂倒”25名干部
有些地方領導為掩蓋罪行、混淆視聽,對自己的齷齪行徑進行美化包裝,編織一個城市大發展、大繁榮的藍圖。還通過媒體大加報道,禍國殃民的卑劣行徑一下子就變成了名垂青史的豐功偉績,真是一個黑色幽默!
讓人痛心的場面
二.耕地占補平衡是自欺欺人
所謂耕地占補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確定的一項耕地保護的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建設單位必須補充相應的耕地,以保證耕地不減少。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省出臺土地整理置換指標允許有償流動的政策,發達地區向山區等欠發達地區購買指標,山區通過毀林造地等方式獲得經濟利益的鏈條屢見不鮮,把良田變成建設用地,再到偏遠之處劃出一塊新的土地,不管能否耕種,只要在數字上反映的耕地總面積不變即可,成為某些官員的數字游戲而已,占好補差,占多補少,一田多補,蒙上騙下,自欺欺人。他們占的都是城市周邊的優良菜地,而補上去的卻是寸草不生的鹽堿地.隔壁.沙漠.爛石灘……
據報道,北京某機關在海淀區占了一塊地,地補在延慶一座小山溝里。
浙江省電力系統的一位官員有著親身經歷,手下的電工在鋪設電力管線時,為節約成本,常常選擇從山區穿過,但在溫州、麗水等地的高山上,卻一路遭遇按“耕地”標準索賠,發現山上新造的土地質量堪憂,很多都是拋荒、不能耕種的空架子。
三.我們還有多少耕地
2004年2月9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改革征地制度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中國人多地少,因此要實行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就中國土地問題和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發表談話說:“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是中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根本國策。”
眾所周知,我國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2%,我國耕地面積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35% ,排名世界第126位。《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中國糧食安全的生命線》一文寫道:“誰來養活中國人?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土地需求持續擴大。在相當時期內,中國都將面臨土地供需矛盾尖銳的現實挑戰。而堅持世界最嚴耕地制度,嚴守18億畝耕地糧食安全警戒線,成為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不二選擇。”
然而,改革開放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而此間耕地減少了10%,1997-2009年因為盲目擴大城市規模和非法占用耕地,又凈減少了近2億畝耕地。1996年中國耕地面積為19.5億畝,而2003年就降至18.5億畝,7年減少了1億畝。2003年至2010年7年間又減少了1億畝。現在全國耕地早已經在18億畝生存紅線以下。
看到這樣的圖政府還能盲目樂觀
九十年代以前多是農民非法占地,小打小鬧,影響很小。九十年代以后,隨著城市化的步伐,隨著地方領導和開發商利益鏈條的形成,占用耕地變成規模化、官方化、合理化。如洪水猛獸、生吞活剝,以每7年1億畝的速度蠶食耕地,照此發展,幾十年之后,我們的子孫后代只能喝西北風了。
四.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中國是饑荒之國,發生之頻繁、為害之大可謂世界之最。由古至今,在歷史上大饑荒餓死眾生的悲劇不知重演了多少次,而且每次死亡人數都是的千百萬之眾,慘絕人寰!人吃人的慘劇更是發生的幾百次,近一百年間:
1920-1921年華北四省區大饑荒:死1000多萬人,災民3000萬
1925年川黔湘鄂贛五省大饑荒,死人數不詳。
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饑荒:死1300多萬人
1931年饑荒:因饑餓、瘟疫而死亡的人數達300萬人;
1934年全國大旱災,導致饑荒,餓死過600萬人。
1936年至1937年四川饑荒中餓死的人數不可計數,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
1942年中原大饑荒:僅河南一省就餓死300萬人。
1946和1947南方大饑荒:兩年間僅粵桂湘三省就餓死了1750萬人。
如今,中國的耕地已經在18億畝紅線之下,還以每7年1億畝的速度減少。如果這種盲目城市化趨勢不加以遏制,如果我們遭遇大面積的自然災害,如果進口糧食受阻,饑荒將不可避免!
我不禁感嘆,人類的創造力真是太強大了,地球滄海變桑田,我們桑田變樓盤。如果耕地一旦變成鋼筋混凝土怪獸,復耕的可能性為零,我們已經走上了一條作繭自縛的單行路,到時候即使袁隆平教授也救不了我們了。可能多年后,那些開發商們早已腰包滿滿移民國外了,而我們自己這些如花似玉、錦衣玉食的獨生子們到時候吃什么呢?
民以食為天,系國之存亡,奚為不憂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