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國企私有化
[ 王瑞文 ]
把國企比作冰棍明顯不妥,因為兩者之間即使在溶化與消失方面也有天壤之別。國企如果不私有化,即使溶化,也是溶化在書記、廠長與國企職工的嘴里,而一旦私有化,則會完全溶化在變成老板的原書記、廠長的嘴里,國企職工只有在旁邊流口水的份兒。
在討論國企私有好還是公有好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確一個問題,就是社會穩定好還是動蕩好。筆者認為,社會穩定好。在這樣的前提下,筆者支持國企公有而反對私有化。
學過歷史的人大約都記得這樣的內容,即一個新王朝建立后,統治者吸取前代王朝滅亡的教訓,除了出臺優惠政策、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讓民眾得以休養生息之外,最顯眼的一條大約就是給民眾分配土地,什么成年男子給一百畝地,成年女子給八十畝,未成年男子給五十畝之類政策。這算不上是絕對平均主義大鍋飯,但也算相對平均。然而每到一個王朝滅亡之前,通常會出現土地兼并嚴重,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現象。土地集中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財富集中,財富集中達到一定程度,社會就會重新洗牌。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各代統治者,無一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君舟民水”、“不平則不穩”、“大不平則大亂”的道理,但為什么還是一代又一代的覆滅呢?比如蔣介石先生吧,他肯定也是明白這樣的道理的,但為什么還搞了“四大家族”瘋狂掠奪民眾,搞惡性通脹,物價10年上漲8萬多億倍,以致于《決戰南京》電視劇中的秦時關處長說他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吃一頓飯呢。道理很簡單,統治者管不住自己的欲望。再說當今美國,資本主義已經運行了二百多年,為什么多次出現大的社會動蕩呢?也是一樣的道理。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在私有制的經濟基礎上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已經使人對財富追求的欲望超過了自然人的正常的生理需求幾萬甚至上億倍而不知止,這種變態的貪婪不僅沒有被意識到并得到遏制,反而是被作為人生的成功來鼓吹的。正因為如此,私有制條件下,要么國內矛盾激化,要么國際矛盾激化。
如果把國企私有化,無論是讓書記變老板還是把國企股份分給每一個中國公民,其最終結果一定是產生難以控制財富集中及天壤之別的貧富差距,兩者不同之處僅在于到達“最終結果”的時間有長有短罷了。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請不要把歐美日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革命作為論據,雖然某些人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更有說服力的論據,但請別忘記了,化公為私后,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得到善終,比如南斯拉夫,比如前蘇聯,而且還要考慮到歐美現在的形勢怎樣?到目前沒有發生大規模革命的原因與他們歷史上的殖民掠奪積累的財富有沒有關系?如果前面幾個問題想不太清楚,那么請參照中國歷史,不要過于自信自己的聰明而把我們的祖宗都看成笨蛋。
國企從來沒有成為社會發展的阻力,而恰恰是為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首先,國企保護了社會穩定。就拿倍受爭議的高油價來說,其相對于住房、醫療、教育的漲價幅度,也是最低的。教育里面由國家統一控制的義務教育收費最低,私利學校的收費幾乎沒有任何控制。水、電就更不用說。鐵路票價雖然一直在漲,但相比于已經私有化公路,其價格依然低廉。現今的高速公路運營,已經不能說什么資本主義復辟了,簡直就一封建割據的復辟。如果說中國老百姓生活成本高昂,那么這里面幾乎沒有國企所做的“貢獻”。其次,國企保護了經濟安全。只要國企控制不好的行業,幾乎全部淪陷,這是不爭的事實吧?國家拿錢去國外投資,想搞國家資本主義,則又差不多算是到國外去主動淪陷。最后,國企還為應付突然的災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果國家為了生存或應對巨大的災難的需要,可以在特定時期壓低國企利潤,這在道理上與法律上沒有任何問題,但一旦私有化,還能這么做嗎?別忘記了,鼓吹私有化者還有一條“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鐵律跟在后面呢。所以所謂國企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最大阻力的說法完全是騙人,其實質是國企不搞私有化是少數人快速實現發財夢最大阻力,是把國家搞亂的最大阻力,是快速賣國的最大阻力,唯此而已。
說一千道一萬,國企的確讓許多人不痛快,這許多人包括野心家、陰謀家,也包括一部分短視的普通群眾。但是公有制有利于社會穩定不是通過讓每個人都感覺痛快這樣的途徑來實現的,恰恰是通過遏制人的私欲來實現社會公平或者相對公平,從而達到社會穩定。妄言國企必須私有之人,其知識水平令人唾棄,其人品更是令人鄙視,無知莫過于此,無恥更莫過于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