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狀態下才算共同富裕?有些用平均主義來理解,有些用掩蓋階級性來理解,有些用財富共有來理解,有些用靜態標準來理解,都是不正確的。這是當前引起共同富裕問題爭論和猶豫不決的重要原因。根據我國目前的社會形態及發展趨勢,我認為真正的共同富裕,應該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消除兩極分化,達到有勞動能力者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下限,而其他人員生活水平沒有上限,不斷往上向更高富裕狀態發展的過程形態。為什么下限僅放在達到有勞動能力者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呢?因為不能養懶漢。北歐國家的高福利現在遇到挑戰,一方面是遇到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許多年輕人由于高福利生活有保障不愿工作。所以共富下限只能如此。上限不封頂,鼓勵多勞多得,不斷創造財富。因此,共同富裕具體應該是這樣的。
一、共同富裕是逐步消滅剝削的勞動富裕。由于我國已經調整到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逐步發展的進程狀態,在目前的初級階段中,客觀上存在私有制成份產生的剝削現象,主要包括雇傭勞動剝削、惡性競爭剝削和官僚腐敗剝削。因此,逐步消滅剝削,是推進共同富裕重要途徑。這種途徑,并不否定多勞多得和績效優先。它對于社會成員因其素質、貢獻突出而帶來的收入突出是保護和不損害的。從先富者移向后富者的財富,除了公有制先富單位對窮困者的幫助外,主要是一定的剝削部分。因此,不影響獎勤罰懶。獎勤罰懶是完全必要的。只有允許獎勤罰懶形成的富裕差別,才能調動人民群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才能為高層次的富裕提供示范,才能使全體人民向高層次的普遍富裕發展。但是,剝削是必須消滅的,它從根本上來說,損害勞動者的積極性,破壞社會公平正義。
二、共同富裕是先富帶后富的逐步富裕。由于各地各行業條件和人的素質存在差異,必然是一部分先富,然后發揚社會主義互助精神,先富幫助落后者達到富裕。因此,這種普遍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大眾財富的平均分配來實現,不可能是同時、同步、同等富裕。作為一個社會公平的范疇,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全體社會成員在財富占有上的絕對平均,而是在生活普遍富裕基礎上的差別富裕。在個人收入分配方面,堅持按貢獻和按勞參與分配的原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即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 在區域經濟發展上,一方面鼓勵一切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得更快一些,爭取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加快全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作出更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大力幫助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加快發展。
三、共同富裕是幫助弱者的友愛富裕。對于客觀條件限制影響勞動致富的方面和人群,進一步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并發揚團結友愛的社會主義思想,由突出的富裕者適當幫助,國家強制設定最低工資標準,并通過國家稅收調節和集體基金,對社會全體成員實行福利保障,對喪失勞動者進行公養,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確保低收入者相對富裕的收入水平,確保底線的一定富裕層次。
四、共同富裕是社會成員的精神富裕。財富的富裕不一定是幸福,幸福包含財富的富裕。幸福包含財富和精神兩個方面,這才是人類的最高追求。按照需要層次理論,滿足生理需求的物質財富保障,是人類最低級的需要,當生理需求滿足后,便向自尊、安全、歸屬和自我價值實現等精神層面發展。也就是人類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結合,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也是共產主義能夠實現的人類屬性保障。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一定的邏輯關系。物質生活是人類生活的基礎,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內涵。物質生活富裕了,人的追求就會向精神生活發展。同時物質力量,又離不開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支撐,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僅僅有財富的富裕還不夠,還必須有精神的富裕,才能達到社會主義新人的需求狀態。
五、共同富裕是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過程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層次,而是不斷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向高層次富裕的發展過程。由少數人富裕向共同富裕,可以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促進人類精神面貌的改善。實現了一定的普遍富裕后,由于人類追求富裕生活的無止境性決定,最終要向共產主義階段的共同富裕發展。對未來的向往和憧憬,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所謂理想,在今天是實現低層次的共同富裕,在明天就是追求高層次的共同富裕。只要人類還在,理想就不會湮滅,對富裕的向往和追求就不會停止。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基本路徑,必定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不斷富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