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不是雷鋒精神的土壤(修改稿)
作者:老蝸牛
今年3月5日,是偉大領袖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49周年記念日。當年,正是毛澤東主席的這一號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了學習雷鋒同志的高潮,全國人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熱情高漲,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涌現出了一大批雷鋒式的好干部、好工人、好學生、好戰士等,對國家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但隨著私有化的步步推進,當年社會主義公有制培養起來的道德情操被逐漸淡化,“人不為已、天殊地滅”成為當今社會的意識主流,金錢至上,物質享受,追名逐利,一夜暴富,成為了人們向往和奮斗的主要目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扭曲,精神文明大步衰退,社會道德嚴重滑坡,雷鋒精神已被極端利已主義所取代,以至彭宇案、小悅悅案等社會悲劇不斷上演。
今天,終于從主流媒體上又聽到了學習雷鋒同志的聲音,仿佛一婁春風吹進心田,令人產生了一種久違的親切感,說明我們的精神文明和道德品質在向私有化狂奔的道路上已經出現了嚴重危機,信仰缺失,道德淪喪,世風日下,已經到了刻不容緩需要雷鋒精神的回歸來予以拯救了。但欣慰的同時,又讓本蝸牛感到一絲苦澀與滑稽,在私有制的土壤中能生長出雷鋒精神來嗎?
什么是雷鋒精神?歸納起來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就是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就是心底無私、勇于奉獻的精神;就是遵紀守法、廉潔奉公的精神;就是寧可犧牲自己,也要顧全大局的精神;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就是不計名譽,助人為樂的精神……,而這些精神恰恰是與私字相對立的,兩者在理論上是完全相悖的。所以本蝸牛有理由懷疑,在私有制的土壤里根本就沒有雷鋒精神生長的空間。
雷鋒精神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私有化則“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雷鋒精神講究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私有化則強調“人不為己、天殊地滅”;雷鋒精神提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私有化則趁人之危,敲詐勒索;雷鋒精神要求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私有化則貪得無厭、前“腐”后繼;雷鋒精神提倡犧牲小我、顧全大局,私有化為了“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不惜“殺出一條血路”,“犧牲三千萬”等等。這就是為什么毛澤東時代雷鋒精神能夠遍地開花,而推行私有制以來難覽雷鋒蹤影的原因。
比如,在改革開放最知名的小崗村,雷鋒精神就難有生存的土壤。眾所周知,我國農村的“改革開放”始于小崗村“十八勇士”的血手印。當初為什么要按血手印,答案是明確的,那就是不愿意為集體干活,要求將集體的土地分到個人手里,即所謂分田到戶,據說只有這樣大家才會有勞動積極性。因此可以推斷,小崗人在“改革”前是缺乏奉獻精神的,所以在自然條件并不十分惡劣的情況下還要年年吃國家返銷糧。而分田到戶后干勁立馬就上來了,就能解決吃飯問題了,這就是私字作祟的原因,顯然,他們是不配談雷鋒精神的。
如果說,這是小崗村人狹隘落后的個人意識那還說得過去,但把這種狹隘落后的個人意識作為“改革開放”的標桿大樹特樹,并且在全國推廣,那么不是智商出了問題就是別有用心。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單打獨斗、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恰恰是最原始的經濟形態,只有組織起來實行社會化大生產才能真正提高勞動效率,所以分田到戶并不是歷史的進步,而是復辟倒退。分田到戶正是小崗村人思想落后,覺悟太低的表現,他們不懂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辯證法,不懂得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辯證關系,不懂得只有依靠集體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道理,說明小崗村人的自私自利行為是逆歷史潮流的倒退行為。
小崗村人分田到戶雖然暫時解決了吃飯問題,但卻解決不了自身發展前進的難題。嚴重的私心使他們選不出一位能夠帶領大家奔向共同富裕之路的村支書。省財政廳干部沈浩臨危受命并且嘔心瀝血地倒在了小崗的土地上,仍然沒能給小崗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因就是它的干部和村民(包括當初“按血手印”的那幫人在內)面對沈浩的一腔熱血,依舊我行我素,抱著個人小利益不放,誰也不愿為小崗村發展做一點奉獻。從沈浩同志的日記中可以看到,為了節省修路的開支,沈浩決定組織小崗村人自己動手,但開動員會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參加。為了召集大家,沈浩只得自掏腰包請大家吃飯,一聽說有便宜可占,村民們呼啦一下子全來了,有的甚至攜家帶口全家出席,其自私自利行為可見一斑。所以即便分田到戶三十多年了,至今仍然走不上富裕之路,只能勉強解決其溫飽,搞得“總設計師”及其追隨者們臉上都掛不住。可以斷言,若仍然我行我素,照此“堅定不移”地“改革”下去,小崗村不但出不了雷鋒精神,而且永遠也過不上富裕的日子,除非上帝大腦也短了路,每天從天上給他們扔餡餅。
與此相反,河南南街村在班長王宏彬的帶領下,堅持走集體化道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精神指南,不怕吃虧,勇于奉獻,甘當群眾的二百五(每月只領二百五十元的工資),最終帶領全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成為了全國聞名的紅色億元村,這就是最生動、最鮮明的對比。
又如,國有企業“改革”也是與雷鋒精神背道而馳的。本蝸牛懷疑當初為國企改革把脈的“精英”大腦里面是不是長了腫瘤,開出的偏方居然用私字作為藥引子。開始搞廠長經理負責制,結果事不諧也,然后再改藥方,搞承包制、租賃制,仍然事與愿違,最后干脆動大手術,將國企私有化,搞MBO(即所謂管理層收購)。
其實這就是庸醫害人的例子,不但害人,而且誤國。這幾種形式盡管叫法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過分夸大了管理者的作用,不相信廣大群眾,不相信企業職工,不承認人民才是財富的創造者,其理論基礎是企業產權不明析(其實這只是借口,產權本來就是明析的,那就是全民的財產),認為只要將產權明析了,廠長或經理們只要有利可圖,企業就一定會搞好,并振振有詞地拋出了“冰棍論”、“吐痰論”、“爛蘋果論”、“靚女先嫁論”等。
嗚呼,如此弱智的理論如果成立的話,那么以此類推,就會產生以下結論:一是說明廠長或經理們私字非常嚴重,自己無利可圖的時候就沒有責任心,這與小崗村按血手印分田到戶的落后意識是何其的相似。二是說明企業搞不好不是職工的責任,而是廠長或經理們的責任,將板子打在企業職工的身上顯然是錯誤的;三是為什么要用這樣的人來擔任企業領導,既然他們私心如此嚴重,沒有大公無私、勇于奉獻的精神,沒有犧牲自我、顧全大局的精神,沒有遵紀守法、廉潔奉公的精神,為何還要讓他們占據領導崗位,改革就應當首先革掉他們的飯碗,讓具有奉獻精神的雷鋒式的干部來擔任企業領導,而不是首先革掉廣大職工的飯碗,把國企廉價奉送給這些家伙,只有這樣才說得過去,才合情合理。
再如,下崗政策也是與雷鋒精神格格不入的。“改革開放”最為悲壯的舉措就是“殺開一條血路”,而“改革”的成本就是讓幾千萬職工下崗失業,淪為弱勢群體,這是一種極不人道的行為。雷鋒日記中有一句名言:“對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溫暖”。下崗政策不但沒有“春天般的溫暖”,對下崗職工而言簡直就是“冬天般的嚴寒”。就算是企業“產權不明析”,要化公為私,要MBO,要搞“管理層收購”,也不至于如此喪盡天良吧。那些在企業幾十年與官老爺們朝夕相處的職工不說是企業的主人,至少也應該算是兄弟姐妹吧,不要說“春天般的溫暖”,只要給他們一個工作的機會,讓大家都有一碗飯吃,而不是掃地出門,這應該不算是過分的要求吧。將幾千萬國企職工用“陣痛”的謊言,欺哄嚇詐地趕出企業,讓其自生自滅,這顯然與雷鋒精神是相違背的。如果說這是“改革開放”的需要,是“陣痛”的需要,那么在讓他們“下海”之前,至少也應先讓他們學會游泳再下水吧,不會游泳之前就強行將幾千萬人推下水去,那不是謀財害命是啥?因此下崗政策與雷鋒精神是水火不相容的。
私有化則更是與雷鋒精神背道而馳。雷鋒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無私奉獻,體現在“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則社會安定,人心祥和,家庭幸福,鄰里和睦,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一方有難,八方相助,人人都是活雷鋒,好人好事不留名,個人既是奉獻者,又是受益者,那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共同富裕才是必然的,實現它只是時間早遲的事情。
而私有制則不然。私有制不講奉獻精神,講的是利潤,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為了自己過得比別人更美好,不惜一切卑鄙手段,無視法律,鋌而走險,勾心斗角,投機鉆營,爾虞我詐,制假販假,坑人整人,“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論好人壞人,搞到票子就是能人,這樣的環境下雷鋒精神從何而來?
“改革開放”以來,大搞私有化目的很明顯,就是要“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而“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結果,產生了嚴重的兩極分化, 0.4%的人掌握了70%以上的社會財富,恒量社會穩定狀態的基尼系數達0.45以上,群體性事件頻發,社會越來越不和諧,“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劇又在人間重演,不知雷鋒在世會作何感想。大量的社會現實證明,其實最不誠信,最不講雷鋒精神的恰恰就是擁護和提倡私有化最積極、最起勁的人,都是些私心極其嚴重的人,這種人根本就沒有資格號召別人學習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說穿了也就是現在被人譏諷的“傻子精神”。在私有制的土壤中,在“人不為已、天殊地滅”的意識形態下,在提倡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下,在高房價、高通漲的生存壓力下,在兩極分化嚴重的體制下,在“一切向錢看”、“不管白貓還是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輿論導向下,誰愿意為別人犧牲自己?誰愿意讓自己吃虧讓他人獲利?資本家愿意當傻子少剝削一點工人(不拖欠工資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或是打工仔愿意當傻子自愿為資本家作奉獻?
當貪官污吏進行權錢交易時想到過雷鋒精神嗎?當“精英”們讓幾千萬企業職工下崗失業淪為弱勢群體時想到過雷鋒精神嗎?當官員們出賣國企、化公為私的時候想到過雷鋒精神嗎?當無良奸商在摻雜使假、坑人害人時想到過雷鋒精神嗎?當開發商的房價一路飚升、賺得缽滿盆滿時想到過雷鋒精神嗎?當資本家在克扣和拖欠打工仔血汗錢時想到過雷鋒精神嗎?……,如果私有制的土壤能培養出雷鋒精神,還不如相信母豬會上樹。
可能有網友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那些為慈善事業捐款的富人應該屬于雷鋒精神了吧。烏呼,本蝸牛只能說閣下大腦可能短了路也。在私有化體制下,富人通過剝削積累的財富,拿出一點少量的銀子來用于慈善,不管他們是真心實意還是為了沽名勺譽,當然都值得贊賞,但這種行為卻不能稱為雷鋒精神,只能解釋為有良心的施舍行為。如果富人的施舍行為也能叫做雷鋒精神,豈不是證明雷鋒精神只能是富人的專利,與窮人無緣,將大多數老百姓排除在學雷鋒之外,這說得過去嗎?
可能還有網友不服氣,拿2008年汶川地震來舉例,汶川抗震救災難道不是雷鋒精神的體現嗎?本蝸牛承認,汶川抗震救災中,的確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也的確可以稱為雷鋒精神的發揚光大,但這些感人事跡卻不是私有制市場經濟運作的結果,而正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現。如果不是中央統一號令,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一馬當先奔赴災區開展抗震救災,而是采取市場經濟的辦法,救一個人給多少錢,那后果簡直令人不敢想象。
有朋友問,《感動中國》人物中,白芳禮老人的行為應該稱作雷鋒精神吧。這一點老夫當然承認,但要說明的是,以白芳禮老人的年齡推斷,其行為也不是私有制市場經濟培養的結果,而是毛澤東時代培養和造就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現代社會的延伸,是良心尚未被私字所污染的結果。
總而言之,只有社會主義公有制才是產生雷鋒精神的土壤,只有社會主義公制才能產生雷鋒,產生王杰,產生歐陽海,產生焦裕綠,產生陳永貴,產生王進喜……,產生千千萬萬個雷鋒式的感人故事。而資本主義私有制只能產生人心冷漠,產生見死不救,產生官商勾結,產生假冒偽劣,產生投機取巧,產生爾虞我詐,產生營私舞弊,產生嫖娼賣淫,產生“惡意討薪”,產生黑社會,產生黃賭毒,產生“我爸是李剛”,產生“藥八刀”,產生“彭宇案”,產生“小悅悅悲劇案”,甚至產生漢奸賣國賊,人民只能“被統計”、“被幸福”、“被代表”。
遺憾的是,有人明知私有制是一劑毒藥,卻居心叵測,硬要一條道走到黑,還要繼續“攻堅”,甘當內奸,勾引外賊參與籌謀,妄圖將僅存的一百多家國企全部私分,將革命先烈流血犧牲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徹底摧毀,用“寧要××,不要××”來威脅和欺騙人民,將人民的抗議與呼聲當作微詞,真是恬不知恥也。但他們沒料到的是中國人民已經從噩夢中覺醒,認清了修正主義分子的卑鄙伎倆,認清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無惡不作的丑陋面目,中國人民不需要這樣的社會,讓資本主義私有制帶著它的一身銅臭見鬼去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