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李北方:《企業為什么而存在》及有關討論

李北方 · 2012-03-11 · 來源:作者博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本屆政府在任期進入最后一年之際,以“決不拖延”的勇氣向國有資產占主體的行業進軍。根據總理的指示,發改委牽頭45個相關部門落實“新36條”(《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

這里無意探討突擊貫徹“新36條”這件事本身,而是想談談支撐此類政策的認識論基礎。這些年來,私有化的進程之所以能夠順利展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建立起了一種判定所有制優劣的標準:公有制不好,因為國有企業效率低下,將國企轉讓給私人資本,可以防止“冰棍”白白化掉。

國企效率低,有著復雜的歷史原因,不是所有制的單一維度就可以解釋;更重要的是,把效率作為評判企業的終極標準的思維方式是需要挑戰的。追求效率是企業唯一的,或者說最高的目的嗎?重提這個問題,不僅有助于思考我們正在目睹的“運動式的私有化”,也有助于厘清發展與人的關系以及人的經濟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企業追求效率(即利潤最大化)是“資本的不斷積累”這一資本主義核心法則的邏輯延伸。在這個前提下,勞動者的位置無可避免地被貶低為生產過程的一個環節,人作為勞動力要素參與生產,服務于資本增值的目標。與此同時,人的經濟生活與其他生活層面被對立起來。

資本主義從來不乏批判者,資本主義正是在向批判者學習和與批判者斗爭的過程中完成自我修復的。最強有力的批判來自社會主義,按馬克思的構想,社會主義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在這一視野中,經濟生產的目的被定位為滿足人的需求。從尊重人的角度出發,勞動不僅是為了滿足生存需要,也可以帶給來尊嚴和社會認同。作為對人的多層面需求的回應,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意義在于,在扭轉了人與增長的關系的同時,也將經濟生活重新定位為人全部生活的有機組成。

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實踐中,處處體現著這樣的原則。企業生產的首要目的不是尋求利潤的增長,而是服務于人。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為了安置妓女群體,北京在建國初期建立了若干工廠,讓這些缺乏其他技能的人做糊火柴盒等簡單工作,通過自食其力重獲新生。當然,這種企業只能是公有制的。

公有制企業重新塑造了工人的生活空間。單位是社會主義的獨特產物,是為了對抗人在社會化大生產中被異化而存在的。單位是企業,又不僅是企業,工人不但在單位大院中勞動,也在其中享有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單位成了塑造完整人格的場所,如電影《鋼的琴》所表現的,一個退休的工程師加上幾個下崗工人,竟然能自己動手造出一架像模像樣的鋼琴。這種全面意義上的“人”是市場機制下無法想象的。

相對應的,在富士康一類的企業中打工的年輕人接連發生自殺的事件,就要從整個社會機制中尋找原因:一味追求效率的企業把勞動者變為機器的延伸,肢解了人應有的生活,消磨了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意義。

可嘆的是,這些有意義的嘗試在新的時代被刻意遺忘了,甚至被作為阻礙資本擴張的因素妖魔化了。在全球化浪潮下,是私有化進程的狂奔,相伴隨的是血汗工廠在欠發達國家的復蘇,在發達國家,普通勞動者的地位也江河日下。這一切,都假“效率”之名而行,被裝扮成增長的代價。

我們需要提出這樣的問題:推動私有化、追逐效率和利潤一定會促進人民的福祉提升嗎?如果不能,這樣的效率又有什么用呢?

與一位讀者的交流

李北方按:一個多星期前,我收到一位未署名的讀者來信,用了比原文篇幅還長的文字來批評我的《企業為什么而存在》這篇文章。

有這么好的讀者,是寫作者的榮耀。我寫了更長的回復,但涉及的問題太大,還是說得不清楚。

這位讀者的觀點非常有代表性,而且這個交流是非私人性的,就把往來貼在博客上,供有緣人批評指正吧。


讀者來信原文:

我是貴刊的算是比較忠實的讀者,其緣由也在于貴刊的宗旨是“傳播最有價值的信息和思想”,所以對貴刊的導向十分關注。正因為此,在看了貴刊2012年第五期主筆李北方《企業為什么而存在》之后,覺得作為主筆這樣極具影響力和表明刊物思想水準的文章,在一些重大問題的論述上,有悖于深化改革的大方向,特提出不同意見供討論。

作者批判血汗工廠現象并給予道德上的譴責,我是完全贊同的,但作者批判的方式和延伸出來的觀點,我以為既不符合事實,也缺乏內在的邏輯。作者的本意是要批判企業片面追求利潤而不顧勞動者作為人的需要的傾向,但卻把對血汗工廠的譴責上升到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對立、國有與民有差別的政治高度,并且將效率與企業的發展對立起來,反對將效率高低作為衡量企業優劣的標準。全篇充滿道德義憤,但缺乏基本的理論邏輯,也違背了一些經濟學的常識。

首先,無論國有還是民有,都與姓社姓資無關,就如同市場經濟一樣,“資本主義有市場,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用主義的標簽替代問題的討論,就不是應該提倡的方式。第二,作者認為“企業追求效率(即利潤最大化)是‘資本的不斷積累’這一資本主義核心法則的邏輯延伸”。把企業追求效率認定為資本主義的核心法則,難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企業(無論國有還是民有好像都不能說是社會主義的企業,這種標簽毫無意義)不需要追求效率,或者說民有企業是資本主義的利潤最大化企業,國有企業就不是?國有企業不是利潤最大化,那靠什么在市場中競爭呢?第三,效率雖然不是評價企業唯一的標準,但卻是市場競爭中的最重要的手段。沒有效率或效率低下的企業肯定是沒有競爭力的。但市場對企業的評價也是發展的,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生產的文明程度是不一樣的。比如原始資本主義階段,血汗工廠普遍存 在,而現在卻主要存在于欠發達國家。不是說欠發達國家就理應存在血汗工廠,而是說血汗工廠的存在取決于發展的成熟程度,作為現代文明國家,不管處于何種階段,都理應消除血汗工廠,但消除的方式是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和企業行為規則,而不是偏離效率。另一方面,市場競爭的成熟也越來越要求企業不僅要有效率,還必須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這與姓社姓資和國有還是民營都沒有直接關系。第四,在市場競爭中,企業為什么而存在其實并不重要,企業家和投資人最關心的是怎樣才能存在。因為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如果一個企業不講效率也能生存,那也是優勝劣汰的結果,不是任何人主觀標準可以決定的,犯不上我們告訴企業效率究竟是不是最重要,也不需要在到底怎樣評價企業的優劣上爭論不休。市場就如體育競技場,劉翔能不能得第一是評價出來的嗎?第五,資本也好,民營企業也好,國有企業也好,只要在一個統一的市場上,按統一的規則參與競爭,就不應另立標準評價好壞,即使資本的本性是不顧人的價值片面追求利潤,那也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之下的行為,為何血汗工廠在欠發達國家存在,根源也在于制度的約束不力。第六,文章的結尾處的結論性總結把效率與人民福祉對立起來的說法? 彩嗆艽直┑摹>沒疃紫染褪且殘剩宰钚〉耐度牖竦米畬蟮牟觶饈薔沒疃幕竟媛傘V揮行侍岣吡耍龐鋅贍艽俳嗣竦母l恚揮行適裁匆蔡覆簧稀N頤親懿荒茉倩氐健澳緇嶂饕宓牟藎灰時局饕宓拿紜鋇穆嘸先グ桑?SPAN lang=EN-US>

發表意見討論問題應該體現社會的成熟和人的理性,盡量避免情緒化,才能使刊物發揮開啟民智的作用。該文作者在文章中的一些煽動性情緒化的表達方式,就可能將問題討論引向非理性:“在全球化浪潮下,私人資本的狂奔,相伴隨的是血汗工廠在欠發達國家的復蘇,在發達國家,普通勞動者的地位也江河日下。這一切,都假‘效率’之名而行,被裝扮成增長的代價”。全球化的負面作用盡可以批判,包括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確實暴露出了當前世界經濟秩序中的深刻矛盾和危機,但也應對全球化做出全盤否定的結論,如果要全盤否定至少需要必須的論證吧?其中作者特別提到發達國家普通勞動者的地位江河日下? ?/SPAN>好像是一個不需證明的公理,這種大批判式的觀點也缺乏事實的支撐。——一位讀者


我的回復:

讀者朋友:

你好。非常抱歉這么晚才回復你的來信,我要首先表達我收到你的來信時的感動,一位讀者,能用比原文還要長的篇幅來批評我的文章,這是我作為一個寫作者的榮耀,也是我為《南風窗》工作最大的快慰之一。這本雜志有最好的讀者。

你認真地來信,我也認真地回復,不可避免的要有反批評之處,如果言辭顯得強烈了,還請你別介意。另外,你的來信有亂碼,有一部分看不到,但應該不影響對你本意的理解。

準備好了嗎?

第一,你批評我的文章“用主義的標簽替代問題的討論”,你的來信中稱我的立意“有悖于深化改革的大方向”,這就不僅是使用主義的標簽了,而且像是在扣大帽子。好在我一點不在乎這個帽子。

請問,改革的大方向是什么?應該是什么?改革就是改變一下的意思,可能改得好了,也可能改壞了,改壞了就得再改過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現在有一種趨勢,把改革玄幻化,只提改革,卻不提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實是要挾改革之名行茍且之事。改革改得奴隸制都回來了,難道還不能反思一下嗎?還不能反對一下嗎?難得還要不顧一切地“殺開一條血路”直到尸橫遍野嗎?

改革這個詞不允許被挾持,改革不能變成“改革邪教”。其實,《南風窗》早就對此刊發過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是個老讀者,請找2006年年終特刊,當時我就曾以《改革是個中性詞》為題梳理了上一次改革反思,對改革的邪教化傾向做出了批評。當然,雜志上發表的文章言辭沒有這么激烈,我們私下交流就無所謂了。

我很遺憾《南風窗》的讀者會持如此偏狹的立場,對改革等基礎概念的理解如此僵化。這種教條化的傾向正是我要批評的。

另外,你也提到我的觀點“違背了一些經濟學的常識”。你這個觀點犯了同樣的錯誤,現代經濟學不是什么真理,而是一種文化建構,如果你的閱讀范圍更廣一些,就會知道挑戰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學者不在少數。在這里,我不想說得太過肯定,但我要說,經濟學的知識體系很可能是錯的,是違背常識和人性的。市場是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市場同樣是個文化建構,市場不是經濟學家說的那樣的,更不應該是經濟學家說的那樣的。

你后邊還提到了全球化的大趨勢,一樣的問題,留待下面再談。

第二,談談效率。效率這個詞可以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利潤最大化,二是資源使用效率,即投入產出比。如果是第二層意思,那么無論什么所有制的企業,都應該追求,至少我們都知道節約是美德、環保是美德。

在《企業為什么而存在》這篇小文里,我說的效率是指利潤最大化。這就跟本文的意旨直接相關了。事實上,本文與上一期的《為什么要增長》是一貫的,本意是要討論人類社會經濟生產的目的,人與生產的關系,經濟生活在人的生活中的位置,乃至整個社會生活應該如何組織這些宏大話題。因為文章容留小,不能展開。你概括的“作者的本意是要批判企業片面追求利潤而不顧勞動者作為人的需要的傾向”,也對,但過于片面了。

不可否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經在競爭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不要忘了,社會主義仍然是一種選項。社會主義是在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中成長起來的,資本主義也在與社會主義的競爭中有過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歷史。正是由于社會主義的式微,資本主義失去了自我修補的動力和能力,弊端越來越顯露出來,在這樣的歷史情境下,更應該認真反思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總結得失,以便為將來提供鏡鑒。

兩種制度代表兩種取向,爭論的核心在人的位置,資本主義的邏輯是資本的不斷累積,人就不可避免異化(alienation);社會主義承認人是目的,一切生產圍繞為人服務這一目的組織。于是在社會主義下,會出現“單位”這種共同體式的組織,單位是一種不服從于利潤最大化和資本無限積累法則的企業。

對人而言,尊嚴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理想的社會是人人有飯吃人人有事做的社會,故而,單純的社會救濟是不夠的,企業還要承擔安置人的功能。這就是我文章中提到的為舊社會留下的妓女特地建長安置的歷史經驗。

總之,毛澤東時代的企業和人的經濟生活完全顛覆了資本主義的那一套,是更具有人性化色彩的,符合人類文明的進步方向。過去的30多年,我們看到了進步,更看到了倒退,從人的社會向叢林的倒退。社會主義的企業需要民主化的管理才能實現他的正常運轉,這個因素的生長與消亡直接導致了后來國有企業的命運。這是另外一個問題,這里不多談了。

注意,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的試驗,從未在現實中完整地實現過其設想。但部分的實現足以表明,這是一種選擇。在資本主義遭遇重大危機的時侯,更需要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的指引。

從建國到現在,中國的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的發展,文革期間也不例外(所謂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是一個無恥的謊言)。看看中國今天的生產能力,如果我們不加入所謂的全球化體系或以更有尊嚴的方式加入,那么就會有海量的被白送給西方的產品留在國內。事實上,中國應該已經具有了初步實現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為什么中國人還要像牛馬一樣活得這么苦(我相信你也是這樣的中國人之一)?為什么還要為了所謂的利潤最大化犧牲一代代人犧牲青山綠水呢?難道這種狀態而不是馬克思說的人的全面發展才是更值得追求的目的?

第三,閣下認為血汗工廠是不好的,但堅持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你的理由是“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生產的文明程度是不一樣的”。這是謬論,不客氣地說,是被所謂主流自由派洗腦的結果。不知道你多大年紀,如果年輕的話,找老工人問問,毛澤東時代的煤礦企業有一切該有的設施,工人下井挖煤,上來洗澡,回家吃飯抱娃,休息好了晚上可以去看電影。改革以來的煤礦呢?你懂的,我不多說了。

你的這種認識,是誰提供給你的呢?這種意識形態工具從來是不缺乏的。在經濟學領域,后殖民時代就有現代化理論、發展學、全球化理論,講什么雁型結構、后發優勢、國際分工;相應地,你也可以去看作為批判性回應的依附理論、世界體系理論。在文化領域,從無恥的“白人的負擔”說,到東方主義,再到歷史的終結和所謂的普世價值等等層出不窮。一切不過是馴服發展中國家,讓發展中國家供養西方。可惜的是,你還真就信了,不光是你,很多人都信了。個中原因,我探究過,還不系統,這里也就不講了。

你突出地提到了全球化。我告訴你,Globalization這個概念,是1980年代才有的,全球化改名之前叫帝國主義。全球化的歷史就是帝國主義的歷史。有了全球化概念后,便開始重寫歷史,也重新設計未來。這是新自由主義浪潮的一部分,是意識形態戰爭的一部分。

全球化的結果,表面上看就是我說的,血汗工廠在發展中國家復蘇(發達國家其實也有這個現象),同時發達國家的工人地位江河日下。我很驚訝你對這個描述還有疑問,難道你沒有在媒體上看到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報道嗎?沒注意到99%與1%的戰爭這個戰斗性的口號嗎?

一個小細節,你以劉翔為例,將企業競爭和競技體育相比較。但你是否記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個偉大的理念?建議你讀一下不久前我的同事采訪姚明的文章,姚明說,我們誤解了體育,體育不光是競技,還是教育的一部分。請重視這個大塊頭的大智慧。

最后,通讀你的來信,感動之余,更覺憂慮和緊迫。你的表述通篇充滿了以理性為掩飾的偏狹,我更感到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所擔負的“開啟民智”的責任。我應該多說多寫,多做一份自己的貢獻。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有無數個你這樣的人持這樣一種偏激但自以為是理性和包容的世界觀,這是市場市儈主義泛濫的惡果,是黑貓白貓邪論肆虐的惡果。這是至少要花一代人的時間來重建的文化重任。

也希望你認真對待這些你所不了解的知識領域和對社會的觀察認識,如果能對你有所幫助,我不勝榮幸。對了,建議了解一下霸權(Hegemony)這個概念,會幫助你想明白為何你作為一個這個社會的被壓迫者(我猜的,我主觀地認為當官的或者做生意的沒心思寫這么長的信來跟我討論一篇小文章)會滿腦子裝著為壓迫剝奪你的人辯護的道道。

因為你沒有留下名字,所以我既是給你回信,也是給諸多和你類似的人寫這封信。我會將這個交流貼到博客上,希望更多有緣人看到。

祝好。

李北方


《企業為什么而存在》:http://linan2048.blog.sohu.com/206971250.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東林氣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5.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6.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网 | 日韩精品动漫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