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進人民民主的門檻
文革和臺灣選舉的參考
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就是人民民主,就是人民真正的做國家的主人管理國家。楊尚昆日記中記錄,50年代那時候我們稱為民主國家,西方被稱為獨裁國家,而現在社會主義制度卻被西方丑化為不民主,他們自稱民主國家,反思社會主義制度被丑化的原因,不難發現,社會主義作為制度,也是由活的人去執行的,這些活的人卻是千差萬別的,他們的個性、他們的見識、他們的私利都影響了制度的好壞。為了保證制度的本質不變,就必須保證通過監督和人民民主選舉出能捍衛社會主義制度的人。
中國是一個千差萬別的、封建傳統影響深遠的大國,所以強力的中央集權制度是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發展人民民主的前提條件。怎樣處理和超越社會主義人民當家作主和人民民主選舉監督的關系是實現中央集權人民民主制度的核心和關鍵所在。我認為兩個偉大的社會實踐-文革和我國臺灣地區最近的選舉實踐值得研究。
文革是讓官僚、貪污腐敗分子們顏面掃地,完全的處在人民大眾監督中的人民民主的實踐,文革中國家各級政權機構中老中青結合、工農兵知識分子結合、基層民意代表普遍的參與國家各級政權,起到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群眾監督各級官員的偉大作用,真正的實現了人民群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民主權利,發揮了民主的力量,發揮了人民選舉的力量,所以那個時代稱我們是民主國家,而將西方金錢操縱的所謂選舉稱為獨裁社會就不足為奇了。文革讓官僚腐敗分子、讓那些曾經有過戰功就自以為是妄圖做人民老爺的人,受到了人民的監督和斥責,隨著毛澤東的逝世,他們中的一些人物再次得以粉墨登場,顛覆了文革中廣大人民人民當家作主的事實,將文革丑化以漂洗自己曾經反對人民民主的真相。文革雖然在后來被否定,但文革的影響在今天卻依然顯示著強大的生命力,在官僚腐敗、社會主義國家紛紛被顛覆的情況下,經過文革洗禮的人們成為了腐敗分子和顛覆分子最后不可逾越的障礙。文革的成功在于有毛澤東這樣前無古人的偉大的智慧的杰出領袖人物,毛澤東以其偉大的成就威望使那些戰功赫赫九死一生的元帥將軍們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完全沒有了過去舊社會那種爭權奪利居功自傲軍閥爭斗最后分崩離析的結局,而是國家真正的從舊中國封建世襲制中得到脫胎換骨朝向人民民主的社會進步,但這種進步不可否認的隨著毛澤東這位偉人的逝世而停滯不前甚至于封建思想逐漸沉渣再起了,而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是人民喪失了國家主人領導國家的權力的結果。
1月14日在我國臺灣地區選舉中,馬英九擊敗蔡英文繼續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這次選舉沒有像前幾次選舉時有那樣多的騙局(臺灣叫奧步)的新聞、更沒有節骨眼上一個子彈的槍聲,所以體現了臺灣選舉在目前的成熟度。臺灣過去爆發紅衫軍大游行示威占領臺北廣場時,有人說文革在大陸沒有了卻在臺灣繼續發揚光大。今次臺灣選舉就是人民民主的一個實踐,也許中途會有不斷地反反復復,但卻是實現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的一個有益的探索。人民民主的道路在1949年前那是用鮮血爭取來的,千百萬烈士們為了人民當家作主流盡了鮮血獻出了生命,在60年代是通過人民大眾民主的形式轟轟烈烈地展開的,今天臺灣省的探索也是一種新的形式,值得研究。
在有著濃厚地方主義并且今天又籠罩著封建做法的情況下,臺灣地區人民民主選舉的做法可能會導致國家發展中地方主義思想更加的濃厚,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尋找問題的根源。今天不可否認已經是一個流動的社會,全國可工作人口中2、3億生活工作在異地,實現憲法規定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向所在,所以通過人民民主選舉再次實現人民民主當家作主的權利,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成為真正的領導國家的力量,讓社會主義制度的人民民主制度再次綻放其優于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優越性。
實踐證明官僚權貴們是不甘于退出他們攫取的各項權利和歷史舞臺的,汲取文革的力量和臺灣地區選舉實踐的經驗教訓,讓人民自己把好官僚上臺這一關、讓官僚的行為時時處處處于人民監督的下,才能有機會實現社會主義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
毛主席在晚年冒著官僚權貴的炮火奮斗是為了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是官僚權貴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人民失去的將是官僚權貴們套上的枷鎖,得到的將是國家主人的權力,那也是千萬人曾經不惜犧牲而追求的崇高目標。2012-01-1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清遠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