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兩會”開得是否成功的一個簡單標準
對于這些年來的“兩會”,人民群眾中頗的微詞。由于代表的構成成份,有人稱之為“官代會”;有人稱之為“資代會”。這些說法都有道理,我也很贊成。但是,有那么一條是明擺在那里的,無論是開人代會也好,還是開政協會也好,我們的黨的最高領導層都是會參加的。一個政府工作報告的討論或者通過,我們且不論起草時,是不是要經過中央政治局的集體討論?就按中央最高領導層的同志,以一個“人大代表”或者“政協委員”的個人身份,是不是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呢?-----同意,或者不同意。我看是應該可以,而且是非常的有必要。那么,就拿這一次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若干說法,特別是關于“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的鞏固和加強國有企業,毫不動搖地支持,引導,發展民營企業),還有關于“鼓勵民資多渠道地進入國企”等等的說法,我個人覺得是在非常時間的非常敏感的說法。因為,在開會前,資改派們已經掀起了一陣以“破壟斷”為名,以“去國企”為實的“私有化”與論狂潮,并且有了實際行動:佐利克們“指導性”改革行動,“國資委”們“倒計時的操作安排,,,等等,我相信這些與論或者行動,全國“人大代表”,或者“政協委員”們倒未必個個都看清楚,但是作為黨的領導高層的同志們,可能應該是非常的清楚的吧?如果連這一點也看不清楚,怎么可以擔當得起領導黨,政府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重任呢?那么,面對這樣的一個局面,通過網絡的言論,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對此是非常擔心的。因為,事情已經明顯表明:某些陰謀家,野心家,偽君子,賣國賊們十分迫切地想通過“深化改革”的手段把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的經濟基礎-----公有制,把涉及到國家安穩的國之重器----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的“改革”。而這種“改革”一旦變成現實,那么在一個沒有了公有制經濟成份為主體的國家內,共產黨的執政還有什么合法性?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這個道理,我們這些最底層的普通百姓都能知道的,相信高層的領導不會不明白不吧?如果是明白的,又為了免除全國絕大多數人民群眾對些問題上的擔憂,需要不需要對剛剛念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一定的修改?至少應該用非常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清楚:決不搞私有化!(無非就是重復上次人大會議上吳委員長對國人的承諾而已)。在報告中對于“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國有企業”,作出進一步的說明:比如明確地規定一個時限,出臺一部《國有企業保護發展法》,在報告中,還要明確的說明如何“引導民資進入國企”,是不是可以明確的說明:這種進入的方法,必須以公開的方法公布于眾,征求全國人民的意見,并以人大立法的形式進行。而并不是以發改委召集多少個部門,規定以倒計時的方式,迫不及待地象做賊似的“閃電式”進行。如果把這些內容通過人大代表,特別是代表中的黨的高層領導同志的意見,加于修改而形成最后通過的報告,豈不是更能體現民意?更體現了黨的領導?
所以,我對這次大會是不是開得成功的判斷標準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看看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最后稿進行了我指出的上述修改?如果修改了,我就認為是開得成功的,如果一字不改,我就覺得不成功,甚至是非常的不成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