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四億人口,吃飯是一個大問題。耕地只能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增加,絕不能減少,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現在耕種土地銳減,人口劇增,顯然是違背科學發展觀的。
國務院曾多次強調要確保18億畝耕地的紅線,那么不禁要問能否保得住?現在耕地究竟有多少?哪一位政要能給出國人一個準確的數字,也好讓國人吃一顆定心丸,消除后顧之憂。
我敢斗膽地說,農業部、國土資源部、發改委掌握和公布的數據絕對不實。這個假數據首先是由地方官忽悠這三個部門,而后再公布出來忽悠百姓的。此話若非無憑無據,那可是犯了自尋死路的大忌呀!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敝人也不例外,絕不想做一個短命鬼!是以務須擺出令人信服的事實,以示國人。
2012年2月26日 《焦點訪談》發表了“種糧補貼補了誰?”的文章。文章稱:
記者在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鎮野雞崗村的種糧補貼發放表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該村的明細表上,許多相同的名字多次重復地出現。
記者到野雞崗村進行實地調查,首先找到了一位名叫鄭承梅的村民。鄭承梅的小兒子名叫袁新喜,常年在外打工。在野雞崗村種糧補貼發放表上,袁新喜的名字出現了多次,在他的名下有兩塊耕地,面積有20多畝。
統計表上顯示,鄭承梅全家共有三十六畝承包地,2011年共領取種糧補貼3000多元。可鄭承梅一口咬定,她家只有三畝多地,而且,有土地承包證為證。從土地承包證上看,鄭承梅家耕種的土地的確只有3畝六分五,而不是36畝。
2011年,他們家按照三畝多的標準,一共領過500多塊錢種糧補貼。遠不是統計表上登記的3000多元。
看清了吧!這些狗膽包天的村官欺上瞞下、弄虛作假,虛報土地,3.6畝變成36畝,一下子就比實有耕地高出九倍。有關部門則按虛報的土地發放種糧補貼,其中十分之九被村官侵吞。這是誤國害民之一,固然是不可饒恕的罪惡,但在筆者看來尚在其次。更大的危害是:既然按此虛報土地數字發放種糧補貼,那么上報農業部、國土資源部和發改委的耕地面積亦必以此數字為據核定,否則國家財政部門焉能濫發種糧補貼?
由此看來,確保18億畝耕地,豈非自說自話、閉門造車乎!各地都這么干下去,權要部門又在那只看報表不看實際。活生生的事實擺在面前,18億畝耕地若有90%的水分,那真是太可怕了!給子孫后代留下的除了餓殍遍地之外,別無他焉!這即非杞人憂天,更非危言聳聽,而是必須正視的事實。
更驚人、更可恨、更可氣、更可笑的丑劇還在后面。《焦點訪談》記者在統計表上看到該村有個名叫袁立軍的村民,他的名下有12畝地。記者試圖找到袁立軍了解相關情況,村民告訴記者袁立軍是村里的五保戶,已經去世十幾年了,在村里根本沒有地。 一位已經去世十幾年的五保戶,登記表上居然顯示他一直耕種著12畝土地,還在去年領取了糧食補貼和柴油、化肥等各項綜合補貼。
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一位根本沒有土地的五保戶已經去世十幾年了,這些噬血成性的虎官狼吏也不放過,自2004年惠農政策實施以來,連續8年冒死者之名領取種糧綜合補貼,這也算是“化腐朽為神奇”的一大創舉吧!
問題絕非冒領種糧補貼那么簡單。尤為嚴重的是這子虛烏有的12畝耕地,經過層層上報已經納入確保18億畝耕地之內,那么這個空頭支票如何兌現?除了給子孫造成饑餓的災難之外,尚有其他的正確答案嗎?
另據記者報道,“種糧補貼,顧名思義,只有種了糧食的田地,才能享受補貼。而野雞崗村的幾百畝虛構的糧田,實際上卻是魚池和茶園。…… 按照相關規定,野雞崗村享受糧食補貼的糧田畝數是2500畝,可他們實際發放糧田補貼的畝數卻達到了3800畝。”
這就充分說明有1300畝是根本不存在的糧田。國家財政部既然按3800畝撥發種糧補貼,就意味著承認該村有3800畝糧田。如此一來,確保18億畝耕地中實際上少了1300畝,18億畝耕地能確保嗎?這不明明是自欺欺人忽悠百姓嗎?
“民以食為天,人一日不再食則饑。”中央一再強調要確保18億畝耕地的紅線,我堅信是經過精確計算后提出來的,也就是說,唯有確保18億畝耕地方能保證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反之,保不住這個耕地面積,導致饑餓則是不可避免的。
從《焦點訪談》記者的實地調查報道觀之,僅僅一個野雞崗就虛報了1300畝耕地,此外又有數百畝魚池、茶園充數為糧田,該村實際產糧耕地所剩無幾矣!全國有多少野雞崗村?村村如此,18億畝耕地除去他們虛報的總和及充數的魚池、茶園等非產糧面積,尚余幾何?有朝一日,不喝西北風才怪呢!
也許官方會說,此乃個例,無須大驚小怪。
斯言差矣!這絕非個例,比之野雞崗村尤有甚者。
國人皆知,改革開放以來,讓少數人先富起來,致使多數人窮下去的兩極分化是如何形成的?盡管當局的本意并非如此,但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是世界上兩極分化最為嚴重的國家!
所謂的開發和經濟發展,歸根到底都在出賣土地上大做文章。在地方官那里,已經形成一種不賣土地則不能發展經濟的痼疾。于是只顧一時之利不看百世之害,官商之間沆瀣一氣,以發展經濟搞開發之名行坐地分贓之實。
為達目的,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有各的損招,最常見的也是最普遍的一招則是:將肥沃的良田,用卑鄙的手段弄虛作假說成是非耕地出賣了;將零七碎八的非耕地填補上去,再加上如野雞崗村虛報的土地,如此一來,我國實際的產糧耕地也就寥寥無幾了,未來的災難是可想而知的。
發展經濟、豐富人民的物資生活,愚想不會有人反對,筆者亦然,但絕不能以破壞國土資源損害人民的長遠利益為代價。言及開發,果能以精衛填海和愚公移山的精神開辟出一片新天地,造福人民和子孫后代,國人歡迎擁護唯恐不及,焉有怨恨與痛罵之聲?然而多年來的事實表明,所謂的開發區,都是靠瓜分祖宗留下的良田建成的。恕筆者直言,這不叫開發,不是為子孫后代謀福祉,而是制造災難。
值得注意的是:官僚資本家仍舊在千方百計地加劇這種災難,否則利益集團則無利可圖。國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更不是一小撮利益集團的天下。
土地,是與每個人生死攸關的大事。故《大學》曰:“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有了土地就會產生財富,有了財富國家就會財用充足,人民的生存生活就有保障,否則將會枯竭,人民就會遭殃!
糧食是寶中之寶,它源于土地,失去土地就失去了人民活命的根本。一代偉人毛澤東高瞻遠矚,為解決我國人口劇增的吃飯問題,將一望無際的北大荒開墾成了良田,將不毛之地變為糧倉,它是一座造福人類的豐碑;繼此之后,大寨又將荒山變成產糧的梯田,斯乃名副其實的開發。
而今所謂的開發,說穿了不過是坐享其成罷了,將祖宗的土地幾乎變賣一空,肥了官商瘦了百姓,這是一條斷絕子孫生路的罪惡之路。當局和權貴們,若要不服氣的話,不妨學學毛澤東,移山填海,再開發出一個“北大倉”,方顯英雄本色。量你們絕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本身就與你們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圖謀相悖。但必須指出:該罷手時且罷手,正所謂“得已而不已皆亂”。
人民要生存,其它短缺猶可,唯獨一日不可缺糧。“確保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能跨越”,然而,現在已經跨越而且繼續在跨越,若要不信,按照《焦點訪談》報道的事實,首先查一查野雞崗村到底有多少產糧耕地。而后推而廣之,在全國認真普查一次,肯定大大縮水。
土地是天下人的土地,絕非某些利益集團的土地,它是人民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是以,捍衛土地,人人有責!為此呼吁并強烈要求農業部、國土資源部、發改委組成聯合調查組,認真細致的做一次土地普查,看看全國究竟尚有多少糧田,而后公布于眾,以求解除后顧之憂。不然的話,后患無窮啊!不過,在沒有查實之前,筆者建議,當局務必明令禁止任何人任何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審批占用耕地,否則他就是屠殺人民和子孫后代的劊子手,人人得而誅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