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世貿時代的美國霸權

世說舊語 · 2012-03-06 · 來源:烏有之鄉
美國新軍事戰略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世貿時代,處于產業鏈中下段國家發生經濟、社會甚至政治動亂是尊照美國最高國家利益的需要,人為安排的一種“宿命”。要想沖破中等發達國家音障,只有兩種可能,要么成為美國選定的次等公民,要么就必須針鋒相對的與這種安排斗爭,但到目前為止,后者還從來沒有成功的案例。— 

    隨著俄羅斯加入世貿,世界97%的經濟體和經濟生產力已經一統于世貿規則下的世界經濟體系,世界經濟一體化已經基本完成,世界歷史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時期。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我們有必要厘清時代浮華飄渺的表象,看看這個時代真實的本質。

 

    世貿時代的世界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呢?世貿規則可以用“無差別的自由貿易”原則來概括,其他所有原則皆是這個原則的臨時性妥協。與自由貿易規則下形成的世界統一市場的經濟原則相悖反,世界政治仍然是由國家界限分割的自主主體,各國分別為各國的政治關系承擔主體責任,于是就出現了經濟上在同一市場獲利或不利,而經濟帶來的政治后果必須由各國自行承擔的客觀現實。經濟上的統一市場和政治上的分割自主這樣的矛盾是當今世界政治軍事領域各種現象發生的本質原因。美國也正是依據這一規律制定當下主要的國內和國際政治籌劃。

 

    這一套體系的特點在于美國通過相對統一貨幣(美元)的貨幣稅、對各國資產者的暴利(大量被輸往美國的資本利潤)的管理稅等形式獲取最高層次的收益,處于食物鏈的頂端。他們將獲得的暴利的一部分用于豢養本國的勞動者來緩和國內矛盾,通過大量投資軍事工業和與軍事工業密切相關的高科技產業來成無以倫比的軍事力量,從而排除其他國家的威脅,進一步鞏固實現資本安全池效應,促進各國資本利潤流向美國。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其他各國,特別是那些在初級原材料、提供初級勞動力產品的國家,由于產業利潤被美國提成,勞動生產力較低,資產階級就會形成與本國勞動者尖銳的階級矛盾。美國通過國際界限將這些矛盾局限于這些國家的國界之內,要么支持統治者鎮壓反抗,要么發動動亂干掉該國統治者,使這些國家反復洗牌,誰上臺對美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迫使百姓在戰亂中消磨斗志,在國家的動亂中,在對鮮血的恐怖中,痛苦地放棄自身的發言權,最終屈服于“冥冥”中的最終的統治。國界在這里體現了分工、體現了人類的等級,破壞國界就等于破壞了這種類似于緩沖器的安排。而將別國人口并入美國無異于增加美國的贍養勞動者的維持成本,所以美國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不追求國土面積和人口,只追求實質利益的超級大國。美國的這一體系實際上來源于美國獨立戰爭之后,英國壟斷資產者扶植洛克菲勒、摩根們馴服美國的經驗。

 

    與這一制度相一致的世界圖景在中國的表現是這樣的,一方面中國大量消耗資源(包括,人力,物力和市場資源)為美國提供消費品,這導致了中國巨大的美元形式的貿易順差。但另外一方面在中國牟利的外資甚至中資私人資本出于對美國資本安全的信任,大量將利潤以各種形式寄往美國,于是就導致了中國的美國幫的出現。其實中國大量投資美國國債,不就是對美國資本安全的一種信賴嗎?這是參加世貿組織的必然產物,中國參與世貿談判的代表們實際上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們堅持了資本管制權利保留,而這一保留可以在短期內約束資本流動,不僅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使中國幾乎未受損害,也避免了在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更大的不利影響。但是,“隨著金融市場發展,金融產品創新,市場之間、國別之間的限制不再嚴格,繞開管制的渠道越來越多。”這就表明經濟國家正在淡化,中美國在當今世界實際上已經開始成為現實。但是中國真的是美國恐懼的噩夢,原因奧巴馬說的很清楚,要是中國人消費達到了美國的水平,世界將會枯竭。但是美國人現在的消費已經讓全世界枯竭了,已經讓全世界陷入了無休止的戰亂和不公,這一點奧巴馬看到了,但他不說。所以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是中國勞動者永遠的宿命,中國的休戚禍福直接相關的是中國的勞動者的生老病死、日常生活。

 

    與這一制度相一致的石油產地國家的表象圖景是這樣的,“忍看朋輩成新鬼,城頭變幻大王旗”。實際上中東由誰在臺上表演對美國無損大雅,卡扎菲早就屈服了,表面上對美國不屑一顧的伊朗那一天又逃得了對世界市場石油出口的需求呢?反復的磋磨這些國家可以有效的降低他們對物質生活的期望,可以從根本上消滅他們自主發展的愿望,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資源擺脫美國控制的嘗試。至于說政治上的動亂帶來了巨大的流血和犧牲,這不是美國要考慮的事,美國只要這些國家在走向安定的過程中不小心趔趄一下時,推他一把讓他摔一跟頭就行了。

 

    這一制度在環太平洋東海岸的島鏈國家,和環俄羅斯各小國出現的表象圖景是這樣的,把他們選為次于美國的二等公民,在經濟上扶植他們,美國充分提示這些小國和地區要警惕自己身邊的龐然大物的威脅,實際上在政治上把他們捆在自己的戰車上,在政治上綁架他們。他們可以獲得一定時期的發展,但是當他們在金融和高科技領域威脅美國的地位時,美國就會祭出最高資本信用這一法寶,在金融上一舉將他們的成果收入囊中。這些二等公民心中實際上對美國恨得牙癢癢,但是表面上卻要擁護大哥的無比正確,真是神經錯亂得無以倫比。

 

    這一制度在拉美和南亞次大陸這樣的與國際政治核心斗爭相對較遠的區域的圖景就是百年孤獨所描寫的狀態:反復的動亂、反復的革命、反復的發展,反復的破壞,反復的回到原點,最后反復的不被美國這個大佬考慮。相比于前面幾種狀態這種狀態是最悲哀的,這是后殖民時代最悲催的國際遭遇。目前有可能沖破這種遭遇的此類國家是印度和巴西,這兩個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塊頭比較大,不管讓他更好還是更壞需要的的動量都比較大,所以美國不太愿意搭理他們。這類國家的貧困和戰亂是美國需要和力圖實現的,這樣的人類越多,美國獲得廉價勞動力的數量就越大,獲得有效資源的總量就越大。所以拉美化的本質就是“國際政治上的棄兒化,經濟上的附庸化,國內政治的動亂化,老百姓的無可奈何化,國家政治的符合美國利益化”。

 

    總結美國的戰略需要就是通過國界將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生活分出層次來,一等、二等、三等和末等世界公民的差異必須有效醒目地體現在一等、二等、三等和末等國家的分野中。

 

    中國,俄羅斯是美國國際戰略的異類,正是這兩個國家的出現才彰顯了二等公民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意義,正是這兩個國家的出現才使混亂的地球上出現了呈弧形發散狀的國際政治分野。

 

    中國和俄羅斯具有的共同特點是:

 

    一、這兩個國家的塊頭大得讓美國無法扶植和利用,對他們除了肢解,別無選擇。在他們的體內分解出不同等級的由國界劃分的世界公民,這樣才可以實現有效的控制。

 

    二、這兩國家曾經出現過迥異于美國的價值觀的,尤其在資本主義統一世界市場形成后對其極具顛覆性的新人類信仰。

 

    三、這兩個國家的文化心理都十分堅毅,能夠發展出與美國長期對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體系。最有可能形成新的文化心理邊疆,形成對美國統治的實際的抵制。

 

    這兩個國家的不同點在于:

 

    一、俄羅斯是傳統上一個東正教信仰濃烈的歐洲國家,他有傳統上親西方的傾向。而中國是一個東方的、泛信仰的,種族,國家意識強烈的國家,傳統上與西方不存在依存和效仿的關系。

 

    二、中國的共產主義信仰保留了其形式上的載體中國共產黨,俄羅斯雖然執政者實際上就是當年的蘇共那些人,但他們畢竟已經分道揚鑣,矛盾重重。

 

    正是這種區別導致了兩國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世界大環境下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

 

    首先是俄羅斯是在西方平等、自由和博愛的政治宣傳的誘導下開始走向世界一體化市場的。在蓋達爾休克療法的強制下,強大的蘇聯軍事工業和重化工工業倒下了,蘇聯人放棄了象美國“槍桿子里面出利潤”學習的機會,他們在渴望著美國的幾百億美元的承諾,他們甚至做派行為都美國化了,但最后他們贏來的是“拉美化”的前景,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加盟共和國獨立了,辛苦建立的產業分工體系崩潰了,美國的所有承諾提前退出了,國家除了俄羅斯人自己站起來吶喊什么都沒有了。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恰恰是執行靠向世界經濟一體化最徹底的俄羅斯居然比始終對這一體系有保留的中國還晚加入這一體系。美國在俄羅斯最危急的時刻體現出的對俄羅斯的苛刻和出賣,遲早會自食其果。美國對俄羅斯的政策是典型的欺騙得手,幸災樂禍型,他的這一歷史性的錯誤必將讓俄羅斯人民永遠記得他們的恩賜。這一事實殘酷地證明了,國際政治和經濟領域,利用價值是首先考慮的因素。

 

    中國的情況略為復雜一些,原因是中國開始進入世界市場實際上是美國極力推動的,這是中美聯合抗蘇時代的產物。當中國與世貿組織談判加入世貿的具體內容時,實際上許多條款是已經成為事實的背書。中國巨大的經濟規模早在開放之前已經形成,這種規模表現在巨大的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具有勞動意識的勞動力群體,巨大的重工業和資源工業基礎,全國一體化的政治環境和市場環境,全國一體化的交通環境。這是資本主義夢寐以求的發展環境因素,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主要是輕、化工和消費品工業迅速發展。我可以肯定在美國支持中國進入世界市場的之初,甚至是其后每一次決策時,他們對中國的潛力都存在著估計上的失誤,這種失誤就包括對美元衡量的GDP和平價人民幣體系的實際生產規模的差異的判斷。

 

    世貿的規則是由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主導制定的,但也是包括中國、俄羅斯在內的各國極力希望參與的,這里的“主導制定”和“極力參與”都是各國根據自身的利益出發作出的決策和妥協。

 

    最后這一制度對他的創立國美國帶來了什么效果呢?

 

    從美國國內的發展上看,我們會發現美國實質性工業的空心化,美國普通階級人口日益龐大,但勞動生產力在急劇下降,甚至教育中的實用知識都在退化,這與美國勞動者的成本被人為提升有本質的聯系。資本為了牟利,在金融和高科技產業中反復的重復投資,導致美國出現了這類產業畸形發展以至于反復出現泡沫的狀態,由此帶來的經濟災難從兩千年早期一直持續到了現在。早年反蘇抑中時期發展起來的日本和四小龍在美國的利用金融手段強制性的產業調整中敗下陣來,這一點只要從美國肆意在貨幣金融領域遏制和制約他們的發展就可以看出來,美國的堅定跟班中已經出現了裂紋。另外一方面,為美國提供最大的商品供給的中國在世界各方面都變成了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這證明了一味的“被給予”不是美國的最終目標,直接控制和直接支配才是他們的目標。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美國獲得的絕不僅是利潤,還有其明知自身不斷矮化但又無可奈何的悲哀,對這種沒落貴族尤其要小心他歇斯底里。

 

    總結起來,最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應該象印度那樣“主動地選擇了貧困”,或者象狂躁的拉美失去的兩百年那樣,反復被“百年孤獨”似的洗牌,最終使人民在動亂的苦痛中迷失未來。但他們會不會象俄羅斯那樣猛然間覺醒呢?

 

    面對從建國時就已經立志要對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中國人民,美國已經不止一次做著中國的二十一世紀就是拉美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美夢。奧巴馬用“中國過上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是人類的噩夢”教導我們,除了為美國提供最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之外,如果我們想進一步向著高科技、控制性金融業發展,一定會遇上狙擊。但是既然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人力資源和市場稟賦,又為什么要害怕這樣的狙擊呢?讓我們在學習美國的生活中逐漸成熟強大起來,我們要對美國說:你們采用的每一項措施將來都是我們可以或應該學習采納的。但這是否應該包括“拿著槍恨著別人要錢”呢?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東林氣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5.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6.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 | 亚洲最新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特黄在线免费视频播放 | 日本最新免费观看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