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鄧小平“南巡講話”20周年之際,“改革”呼聲陣陣,十分強烈,甚至喊出“寧要什么,不要什么”的口號。
是的,“改革”很有必要,“改革”勢在必行。
俗話說,戶樞不蠹,流水不腐。
常言道,小洞不補,大洞叫苦。
醫生講,小病不醫,終成大病。
其中的道理,人們都懂。因此,人們贊成“改革”。
問題是,“改革”應該怎么改?什么樣的“改革”才是人們歡迎的?什么樣的“改革”才能讓國家不斷走向繁榮昌盛?
更關鍵的是,總會有人打“改革”之旗號,行“搗蛋”之勾當,犧牲人民和國家的利益,實現不可告人的個人目的。結果,讓人們捶胸頓足。
“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做人做事要“吃一塹長一智”。否則,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痛”。
在不久的從前,外國的戈爾巴喬夫,從理論上到行動上極力推行所謂的“改革”。結果,把一個“蘇聯”改沒了,俄國人的地位從“老二”變成“老三”。
也是在不久的從前,我國的“文革”高舉“改革”旗幟,橫掃舊世界。
結果,落得個“十年噩夢”、“十年倒退”的罪名。
……
人們贊成“改革”,人們歡迎“改革”。但是,“改革”絕不能是“搗蛋”,決不能是“亂來”,人們反對“搗蛋”和“亂來”。
有一句民謠,即: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
都說“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假如連石頭都還沒有摸著,你過河試試。
“改革”,萬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