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馬上人大又要召開了,當前最關注的問題就是改革的方向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眾說紛紜,有人說要擴大私有化,有的說要國進民進,有的說要保衛國有企業。那么究竟應該往哪里走才對呢?
在探討究竟應該往哪走的時候,我們先要確定一個標準,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哪一條路才是我們應該走的路,那么這個標準是什么呢?改革的設計師鄧公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共同富裕,而且是不能有貧富差距的共同富裕,這樣的改革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我們先看看世行的報告所提的東西,佐利克來華推銷的世行報告其根本就是支持私有化,大搞私有制的報告,那么私有化這條路走得通嗎?上世紀90年代曾經搞過一次國企改制,其結果如何呢?掀起了一次瓜分國企的狂潮,大批國企一夜之間被賤賣成為私人資產,大批工人下崗。是否能實現共同富裕這是事關改革性質和成敗的標志,如果不能真正實現共同富裕,那么改革又怎么能算是成功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政治建筑,正是國有制經濟為主體的這個基礎才確保了我們國家的性質是社會主義性質,現在因為國企存在一些弊端就全盤否定了國企,一分了之,這個公有制經濟的基礎變成了私有制經濟基礎,那么我們國家的性質還是社會主義性質嗎?我們的改革還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嗎?上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革的惡果至今沒有消除,你都讓人家下崗了,又怎么談得上共同富裕呢?這種私有制的改革只能讓大批人下崗,只能加速貧富差距的擴大,只能讓我們國家的經濟成為西方國家的附庸,這樣的改革是和我們的初衷南轅北轍的,是死路一條。
有人說應該國進民進,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是卻是不切實際的,國有企業職工福利待遇普遍要好于私營企業,這是事實,這是由于兩種經濟所有制所追求的目標不同所造成的,國企追求的并不是完全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唯一目的,還要兼顧社會利益,兼顧全民利益;私企則完全相反,私企的經營目的也是唯一目的就是不斷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這一點上馬克思有著非常著名的描述!如果按照這種形式發展的話,國企職工待遇福利得到保障,實現共同富裕,私企職工的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甚至不如國企,這就無形中對全民進行了經濟割裂,形成更大范圍的貧富差距,如果按照能否實現共同富裕的標準來看,這種改革顯然也是失敗的!
在開始我提到共同富裕是檢驗改革性質和成敗的標準,前面兩種觀點顯然都是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的,那么究竟怎么樣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呢?
公有制經濟有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個類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全民所有制,那么全民所有制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人說“就是生產資料歸大家共有”。這句話說得很對也很簡單,但是就是這句話道出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真諦!全民所有制強調生產資料歸全民共有,如果按照西方資本主義股份制的觀點,那么全體公民都是“全民所有制”這家大股份公司的股東,都有權力享受資本收益也就是剩余價值。我們再回頭看看政治經濟學里關于資本家是如何通過壓榨剩余價值致富的,很明顯在私有制經濟中打工者完全失去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根本無法享受到剩余價值,那么怎么可能實現共同富裕呢?
那么我們回到開始的問題,我們究竟應該往哪走?
結論是很簡單的,國進民退,也只有這條路符合我們的國情,符合我們國家的性質,只有這條路才能真正實現我們改革的初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