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革命-改革”與“改革-革命”
——兼談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
前之浮想
中國要的是什么樣的改革?通過改革把中國帶向何處?這是關系到中國和億萬人民群眾前途命運的大問題。圍繞這一問題,30多年來,一直存在著兩種改革觀、兩條改革路線的分歧和較量。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到來之際,這種較量幾乎到最后攤牌的程度了。
一、關于兩條根本對立的改革路線
以鞏固和發(fā)展革命成果,防止和平演變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權益為著眼點,以人民群眾為主力軍,以繼續(xù)革命精神推進改革,達到實現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目的,這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從革命到改革的路線。我們把這一路線稱之為“革命-改革”路線。以糾正毛澤東改革中某些失誤為突破口,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為號召,以西方新自由主義理論為指導,通過改革使中國逐步離開四項基本原則軌道,最后走上顏色革命道路,發(fā)生和平演變,革掉社會主義的命,實現資本主義復辟。我們把這一路線稱之為“改革-革命”路線。這里前后兩個“革命”和“改革”性質、方向是根本不同的。
十月革命以來,世界興起了兩股革命潮流,一是社會主義革命潮流,一是民族民主革命潮流。這兩股革命潮流打破了帝國主義的一統治天下,推動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就是在這兩股革命潮流推動下產生的偉大碩果。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革命后還有政權的鞏固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長期而艱苦的歷程。毛澤東把這個過程歸納為繼續(xù)革命。繼續(xù)革命實質上就是繼續(xù)解決急風暴雨式階級斗爭,特別是武裝斗爭條件下遺留下來的或新產生的矛盾和問題,以達到鞏固革命成果,掃清社會主義發(fā)展障礙,建設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強國的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溶革命、改革和建設于一體,正確認識和解決社會主義條件下各種矛盾。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發(fā)表的《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內部矛盾問題》等論著,和他在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系列防止和平演變的論述及措施,集中體現了他繼續(xù)革命的改革思想。
毛澤東不僅善于領導人民通過革命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領導人民通過改革完善一個新世界,他是我們黨在執(zhí)政條件下最徹底的改革家。是他,精辟地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是他,最系統地總結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經驗,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四項基本原則”;是他,首先看到了蘇聯社會主義體制的弊端,開創(chuàng)了中國式的工業(yè)化道路;是他,大力倡導了全民所有制企業(yè)改革的《鞍鋼憲法》,指出了企業(yè)改革的正確方向;是他,提出了國家機關的改革關鍵是聯系群眾的著名論斷,并一再提出精簡機構、防止官僚主義的主張;對于教育改革,他一貫強調教育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對于文藝改革,他主張文藝要面向工農兵,唱響社會主義主旋律;對于醫(yī)療衛(wèi)生改革和發(fā)展,他一再強調把重點放到農村去,為大多數人服務;對于用人制度的改革,他一貫強調五湖四海,德才兼?zhèn)洌卦诒憩F,公平透明。他所發(fā)動和領導的文化大革命,包含著斗、批、改三個階段,其中“斗”和“批”就是斗私批修,“斗私”強調的是自我革命,“批修”就是批判修正主義,革和平演變思想根源的命。“改”就是改革不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就是現在所說的體制改革。以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鞏固和發(fā)展革命成果,完善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清除資本主義得以重新產生的土壤和條件,確保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千秋萬代不改變顏色,這就是毛澤東改革觀的基本精神,這種精神也體現在他領導和發(fā)動的文化大革命動機措施之中。
可惜,毛澤東所推進的改革,由于他年事已高,還沒有來得及將一整套科學構想全面賦于實踐,就去向馬克思報到了??蓢@,毛澤東的改革思想和舉措恰恰打中了黨內外、國內外一切反社會主義勢力的要害,絕了他們的望,同時也觸及了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所面臨的最新最難的課題,因此,不可避免地遭到一切反對者的非難、抵制、攻擊、干擾和破壞,也不可避免地在實踐中發(fā)生這樣那樣的失誤,這就使反對派以這些失誤為依據,扭曲了毛澤東改革家的形象,全盤否定了他的改革思想。
要不要改革,這不是當今中國的主要問題。以這個問題為借口,掩蓋改革中的大是大非問題,強勢推行錯誤的改革,悄然放棄和背離四項基本原則,且不準爭論,這才是最嚴重、最危險的問題?!案母铮锩迸杉却蛑夥潘枷氲钠焯?,又不愿意聽取群眾呼聲,一意孤行,由“精英”關起門來秘密策劃,搞“頂層設計”,導演領導,愚弄民眾,使中國的改革一步步陷入了背離四項基本原則的泥潭。這種做派,以其說是改革的策略,倒不如說是推行“改革-革命”路線的一種陰謀!正是這些“改革精英”們才是中國正確改革方向的鐵桿反對派。他們動輒以“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嚇唬百姓,時不時立起一個“反對改革”的稻草人,號召人們起來“解放思想”,向稻草人進攻。當人們跟在他們后面攻擊前進的時候,卻慢慢發(fā)現這些“改革精英”們屁股上全是資本的螺紋,才知道他們原來是坐在資本板凳上打下的印記,他們是貨真價實的為資本吶喊的“改革精英”。于是人們對他們的改革吶喊逐步失去了信任,并慢慢從切身體會中領悟到了一個新的結論:跟著“死路一條”論走,才是真的死路一條呢!這就是騙子有術,其效有限。這是他們一再聲嘶力竭地用“死路一條”嚇唬人不起作用的原因。
“改革-革命”路線是對近百年來世界兩大革命潮流的反動。二戰(zhàn)結束后,西方政治家們應對兩大革命潮流的對策,開始是以遏制為主的守勢戰(zhàn)略,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又發(fā)展為攻防兼?zhèn)涞暮推窖葑儜?zhàn)略,再到上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又進一步以發(fā)動人權攻勢為手段,以“反恐”為借口,組織了一場波及全世界的顏色革命攻勢,企圖把上世紀在兩大革命潮流中擺脫了殖民統治和擺脫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主義國家前進的列車倒回去,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附庸。為此,他們曾經提出了“1999,不戰(zhàn)而勝”的口號。雖然這一如意算盤沒有如期實現,但其戰(zhàn)略鋒芒并沒有改變,如今顏色革命從中東、北非到遠東、到南亞、到拉美,正在猖獗地推進著,大有重建資本主義之一統天下之勢。這就是“改革-革命”派者們頑固地推行他們的改革路線的國際背景。
二、“革命-改革”與“改革-革命”的主要區(qū)別
一是起點不同。前者以已經取得的革命成果作為改革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是繼承革命、繼續(xù)革命的改革;后者以否定革命成果,以“揭露”共產黨以往的“錯誤”和“罪行”為改革的依據,是“告別革命、遠離崇高”的改革。
二是改革的性質不同。前者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改革,是在四項基本原則軌道上的改革;后者是不問姓資姓社的改革,是有意淡化甚至不講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
三是改革的依靠力量不同。前者是依靠群眾力量、以群眾為主體、走群眾路線的改革;后者是走精英路線,使群眾邊沿化、不看群眾臉色的改革。
四是改革的理論指導不同。前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改革;后者以排斥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認可或接受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為理論導向的改革。
五是價值取向不同。前者以發(fā)展大眾民主、縮小三大差別、實現共同富裕、公平正義、發(fā)展團結互助的同志式關系、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為價值取向的改革;后者以發(fā)展精英民主、突出GDP增長、少數人先富、擴大差別、效率優(yōu)先、市場導向、實現各種多元化等為主要價值取向的改革。
六是對外關系不同。前者是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不看西方勢力的臉色辦事的改革,并積極主動參與對舊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改革;后者熱衷于與國際“接軌”,看洋人的臉色辦事,以洋人的好惡為標準,主動迎合西化要求的改革。
七是檢驗標準不同。前者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相結合的全面標準的改革;后者是堅持以生產力,特別是唯GDP論的片面標準的改革。
八是發(fā)展前途不同。前者的前途是完善社會主義,發(fā)展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后者的目標是實現經濟私有化、市場化,建立多黨輪流執(zhí)政和三權分立政治制度,實現指導思想多元化,最后通過顏色革命實現資本主義復辟
總之,前者的革命,本質是在繼承革命成果、鞏固人民政權前提下的改革,改革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后者的改革,本質是在否定革命成果的前提下,實現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否定和終止,然后轉化為顏色革命。
三、關于“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
這是一個偽命題。第一,不符合原來一些社會主義國家走上死路的事實。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劇變,執(zhí)政的共產黨喪失了政權,應該說是走上了一條死路。是不改革嗎?不是,它們正是死在改革加快速發(fā)展的進程中,死在改革的“手術臺”上。第二,不符合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上面我們提到過毛澤東的改革路線。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在執(zhí)政后的有生之年,對于通過改革完善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防止和平演變作出了許多艱苦的探索,他晚年主要精力都用在“革命-改革”路線的實踐中。第三,不符合“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年代的事實。30多年來,改革開放事業(yè)波瀾壯闊地展開,誰反對了?是廣大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嗎?顯然不是,如果都起來反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可能走不到今天這個田地。那么為什么時不時有人發(fā)出“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的警告呢?道理很簡單,那是對他們離開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頗有微詞”的人的一種警告!潛臺詞就是,改革是非嘛,不爭論,跟我走就是,否則“死路一條”!也就是說,誰對“改革-革命”路線有懷疑,有異議,誰就是反對改革!這就是責難毛澤東不講民主的人的“民主風格”。這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轉移視線的把戲。
至于這一命題有沒有一點合理性呢?有,只要作適當修改,就是真理。即改為:“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只有死路一條”!
社會主義是在改革中走向完善的社會,不改革行嗎?中國改革的航船已經渡到中流,回頭沒有出路,不改革怎么到達彼岸?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正在改革的“手術臺”上,傷口已經切開,而且正在流血,不改革嗎?只能等死!出路只有一條,就是沿著毛澤東的改革路線走下去,在四項基本原則軌道上把改革航船開向完善的社會主義彼岸。
改革的任務是掃除社會主義前進中的體制性障礙,有什么問題就改革什么問題,只要走在四項基本原則軌道上,沒有什么條條框框?,F在擺在改革者面前有兩類問題:一是按照轉變發(fā)展方式和優(yōu)化結構的要求,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與生產力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某些部位和環(huán)節(jié);二是把過去違背四項基本原則、被實踐檢驗改錯了的地方再改過來。特別是把群眾意見大、危害大的問題改過來。比如說私有化問題、分配不公問題、小農經濟與大市場的矛盾問題、過度市場化問題、司法公正問題、弱勢群體維權問題、房改醫(yī)改教改問題、機構改革問題、“三公消費”問題、政府公信下降問題、官僚主義問題、腐敗問題、社會治安問題、黃賭毒等社會公害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群眾意見很大,對改革形象危害很大。產生這些問題,有的是因為改革不配套,有的是因為改革方向不對,有的則是出于“精英”們的惡意策劃。對這些問題不正視,不下決心解決,改革就會失去群眾支持,沒有群眾支持的改革必然死路一條。改革是有阻力的。近些年來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有些部位和環(huán)節(jié)久攻不下,已經處于“膠著”狀態(tài)。阻力來自何方?不是來自弱勢群體,而是來自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團,其中有的就是經常用“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嚇唬百姓的人。這些人借改革以營私,既有權,又有錢,或實行權錢結合,如果改革沿著健康的軌道發(fā)展,他們的利益就會受到限制。大量事實證明,他們已經由當初改革的激進派,墮落為扭曲、干擾、破壞健康改革的干將。對他們來說,如果不堅持背離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真的是“只有死路一條”!但是,他們的死路,卻是社會主義的生路,人民的生路,勞動者的生路。因此,在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廣大人民群眾應該形成新的共識:不堅持“革命-改革”路線,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只有死路一條!在此我們也友善地奉勸那些自命為堅定的改革派者們:告別革命的改革,走向顏色革命的改革,是一條死路!回到四項基本原則軌道上來吧,浪子回頭金不換,社會主義歡迎你們,人民歡迎你們!
2012年3月1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