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澤東活著,按照一般人的看法,我國肯定還會像朝鮮那樣,不會改革開放。但我認為,盡管私有化他不贊成,但必然也會改革開放。因為他的最大思維特點是理論聯系實際,從實際成效出發。
毛澤東晚年,與朝鮮領導人是不一樣的。他從我國國際戰略實際需要出發,甚至與最大宿敵美國和日本建立正常外交關系,足見其實事求是一慣作風。而國際關系封閉局面的打開,盡管他不可能接受資本主義,但必然要受到別國現代文明的影響。按照毛澤東的性格,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是完全可能的。事實上當時,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這些方面的交流已經有所展開。否則,我國后來的開放不會那么順利。而朝鮮由于美國和日本總在支援已經比自己強大的南朝鮮,而且不像對中國那樣買朝鮮的仗,所以始終處在緊張和閉國狀態。同時,朝鮮的領導人還有不及師傅毛澤東智慧和膽略的問題。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中,被親蘇的“左”派,一向認為是違背馬列主義,具有山溝游擊習氣的農民“草頭王”。他不拘泥于馬列主義的具體觀點,而是從國情出發,不主要依靠工人階級,而是依靠農民,不學蘇聯的城市起義,而是農村包圍城市;在打仗的時候,根據以小制大、以弱制強的實際處境,不按軍事常規用兵,使軍事素質并不差于共產黨部隊的蔣介石八百萬大軍亂了方寸、節節敗退;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不計前嫌,國共合作抗日。這一切都說明,毛澤東不是一個思想僵化的人,只要有利于國家和人民,他不唯書、不拘形式。所以,在面臨傳統治國模式國家發展慢的情況下,他一定會改革開放。
有人說,毛澤東晚年就是犯了極左錯誤。這是沒有歷史地看問題。因為,在毛澤東年代,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并沒有暴露太大的問題,蘇聯以資本主義沒有的速度,迅速成了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而黨內外又遇到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同樣的內部斗爭激烈問題。毛澤東能不堅持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和階級斗爭嗎?但后來社會主義國家的不利狀況,如果毛澤東活著,他必然要進行思索。事實上,到林彪事件后,他除了不準對“文革”作超出三七開評價的全盤否定外,實際已經轉到“安定團結為好”的“抓革命,促生產”上去,并任用不同政見的“文革”二號對手鄧小平抓“整頓,提高”,努力實現“四個現代化”。
世界是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也在不斷前進。按照毛澤東的風格,他必然會學習一切有利于強大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方法。據說,毛澤東在接見美國客人時就說過,要借鑒它們的管理經驗。當然,我估計大面積的私有化和取消福利等,他不會贊成,因為他最擔心兩極分化,擔心工農群眾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但市場經濟和國際先進管理方法和先進技術,他是要采用的。責任制估計要大面積采用。總之,國家絕對不會還是過去的樣子。基本可以肯定,大家普遍都是目前中等偏下那樣的生活水平,社會風氣比現在好,富人沒有現在多,犯罪和腐敗也不會那么嚴重。手機和互聯網,我們也會有的。
本博客更精彩http://blog.sina.com.cn/u/235415661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