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fcgirl原創)
社會變革日新月異,教育改革亦不例外。為摒棄片面發展的應試追求,我國著名教育家楊叔子先生早年就提出了綠色教育理念,該理念實施應用至今已十年有余??v觀這十多年來國家實施綠色教育后的綜合發展變化,人們不難看出,我國經濟建設雖發展迅猛,但相比之下總體社會道德等人文素質的進步卻十分有限,有些方面或領域甚至還出現了明顯退步的趨勢和現象??梢姡G色教育理念及其實施的某些積極作用雖有目共睹,但其對社會道德等相關人文素質建設的貢獻并不十分理想,社會的這些新發展和新變化都對綠色教育理念提出了新問題和更高的要求。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社會里,綠色教育的核心理念應該也只有不斷與時俱進、除舊布新,才能使其在新陳代謝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本文擬通過對綠色教育原有核心理念不足之處的批評與分析,嘗試挖掘出更適合當今時代要求的新理念。由于作者知識和能力的局限,不妥之處請諒解?! ?/p>
一、綠色教育原有核心理念的缺陷與不足
楊叔子先生提出的綠色教育理念,其主要的思想是綠色教育重在以“綠”育人,綠色教育主戰場或主渠道重在教室或課堂。這里最核心的有三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育?何為“綠”?哪里才是育人的主戰場?
關于如何育的問題,楊叔子先生早年就已經提出了解決辦法,即育人主要就是開發人腦、化育靈魂,這是正確的指導思路,至今也是唯一適用的方法。楊叔子先生雖然還進一步指出了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和如何做人的重要性,但卻沒有點明在科學和人文教育領域里什么才是育人之本,對育人之本的具體內涵更是沒有任何解釋或交代?! ?/p>
針對何為“綠”的問題,楊叔子先生提出了“科學與人文,做事與做人交融生‘綠’”的理念,”強調了二者的交融才可以產生理想的效果。這里所指的科學,其內涵大家都能明白,但其對人文的具體內涵卻沒有明確說明或者說是刻意模糊,而其把做人與做事交融當成生“綠”的關鍵或許是有悖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做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育人的綠色之魂呢?
至于哪里才是綠色教育主戰場或主渠道的問題,雖未明確但眾所周知就是指學校課堂。其實當時提出綠色教育理念,基本上就是基于中國以教室或課堂作為知識教育平臺的實際情況而提出來的,所以學校的教室或課堂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綠色教育的主戰場。在這里許多人往往忽略或忽視了社會大課堂這一核心戰場或核心渠道對學子成長的影響,尤其是對學子人文素質成長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 ?/p>
綜上分析,育人之本、綠色之魂、綠色教育主戰場等因素的缺陷或模糊既是原有核心理念的不足所在,也是本文將要挖掘和評析的重點所在。
二、育人之本
本人認為,育人的關鍵是素質教育,而人文素質教育既是所有素質教育之始、也是所有素質教育之首。因此,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這才是國與民育人之本所在。
在人文素質教育上,國有國之任、民有民之責,可謂人文素質教育國民均有責任。國之任重在執政者通過信與仰內外統一與和諧的修養育人,民之責重在公民以誠與信言行一致的修養育人。如此方能官者有其象,庶民有其形,只有通過這樣的官民形象教出來的學子,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基本合格的社會人?! ?/p>
三、綠色之魂
楊叔子院士的綠色教育理念雖然也涉及到一些科學與人文交融生綠、綠色環境的營造或選擇等問題,也提到過要營造天人合一的綠色教育氛圍等等,但關于綠色之魂其并未提及,甚至某些方面對綠色之魂還有意回避或模糊化處理。其實,綠色教育以“綠”育人,重在綠色之魂的選擇和定位上,綠色之魂是國與民都無法回避的關鍵核心。但在關于綠色之魂這一點上,我國目前的許多權威解釋往往難于令人信服或臣服。參考我國相關權威典籍,其解釋一般都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要么是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理論,要么是指保證教育的方向性、健康性、民族性,或者干脆就是指突出中國社會主義的特色等政治說教上?! ?/p>
其實,綠色之魂作為綠色教育的生命,它不僅不能回避,更不容許模糊化,也不宜政治說教化。一個人、一個家、一個企業、一個國家要想健康發展,無不以“信” 來教育 “仰”,無不用“誠” 來教育 “信”。誠信與信仰都是一個人或國家在利益或財富面前言與行的綜合體現,在一個以利己為自然屬性的人類王國,天下之國或民無不皆因利益或財富在你我他之間的得失而沉浮于信仰與背叛、誠信與欺詐的變化之中,正所謂利益面前辨信仰、財富面前見誠信。所以,人類常常把信仰與誠信看成一個國家或一個人最重要的生命“語言”,而這一生命“語言”的教育才是綠色教育的綠色之魂?! ?/p>
育人之本有國與民之分,人文素質教育也有國與民的不同責與任,綠色之魂一樣也相應有國與民之分。國家的綠色之魂在于執政者用其信仰中外在行為所體現的“仰”,來教育公民誠信中的“誠”,簡稱國以己之仰而育民之誠。公民的綠色之魂在于公民用其誠信中外在行為所體現的“信”,來教育或鞏固執政者信仰中的“信”,簡稱民以己之信而固國之信。即國家首先要用信仰的“語言”教育民,而民則用誠信的“語言”鞏固國家的信仰?! ?/p>
四、綠色教育的主戰場
1、育人之本決定綠色主戰場
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教會學子如何做人作為國與民育人之本,由此還進一步細化出國之任重在執政者通過信與仰內外統一與和諧的修養育人、民之責重在公民以誠與信言行一致的修養育人,這些育人之本的實施細則更充分體現了其國與民相依相存、相依相附的特征,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課堂重點在社會而不是學校的教室,人文素質教育的重點教師不再是學校教師,而是國與民中的每一分子?! ?/p>
可見,主戰場只有選擇在國與民共同生活的大社會里,綠色教育才會有生命、也才有可能實現。
2、綠色之魂強化綠色主戰場
以信仰和誠信的 “語言”作為國與民綠色教育的綠色之魂,充分強調了執政者用其信仰中外在行為所體現的“仰”,來教育公民誠信中的“誠”;公民用其誠信中外在行為所體現的“信”,來教育或鞏固執政者信仰中的“信”。這里國與民綠色之魂的交互作用、共同促進、相生相依的功能充分體現了綠的生命之魂來源于國與民共同生活的大社會里。而主戰場是否有綠可依,是決定綠色教育成敗的關鍵。
五、結語
一個國家要想持續發展就要儲備棟梁之才,一個企業要想健康發展就要儲備商業誠信,一個人要想建功立業首先就要儲備做人的原則或素質,而實現所有這些美好愿望都離不開社會這個主戰場的綠色教育?! ?/p>
而綠色教育光有社會這個主戰場還不行,關鍵是社會這個主戰場還要有綠可依。真正的綠色教育踐行者實際上由兩部分構成,即國家與公民。國與民都必須要學會把握和領會綠色教育之本和綠色教育之魂所在:即國要使“信”與“仰”內外統一和諧,并堅持以己之“仰”而教育民之“誠”;民則要使“誠”與“信”言行一致,并必須堅持以己之“信”而固國之“信”。唯有國與民圍繞綠色教育上下齊心、彼此呼應、相生相成,中國的綠色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實現,一個真正物質與精神文明相映生輝的美好中國才有可能早日到來?! ?/p>
參考文獻:
1、《論誠信與信仰》,dpfcgirl, 2012,02
2、《本性與道德》,dpfcgirl, 2012,02
3、《素質教育全民有責》,dpfcgirl, 2011,04
4、《龍種與中國龍》,dpfcgirl, 2012,0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