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文的立論是:西方國家依然是封建國家,只是從原來的土地封建,演化為金融封建。那么,何謂金融封建?就是把國家的金融權利,世襲的傳承下去(傳統意義上的封建,是指土地所有權可以世襲的傳承下去)。
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觀點,就是“物價上漲或貨幣貶值,是因為印發了過多的貨幣引起的”。這是對金融體系的誤解,假如我們有權利自己開私人銀行,想要弄出一億資金,不需要印刷一億貨幣,我們只需要開一個新賬戶,并在賬戶上寫上一億,就可以得到一億資金了。我們可以拿著賬戶到銀行兌現,而不需要用實物或實際勞動來換取一億的貨幣(貨幣只管流通,貨幣量和資本量是無法相提并論的,相差很多很多——這也是為什么會存在銀行擠兌現象的原因)。
貨幣上的數字和賬本上的數字是脫節的,貨幣上的數字是「死數」,而賬本上的數字是「活數」。我們在銀行確實可以把賬戶的數字和現金的數字〈等價交換(等數交換)〉,進而會產生貨幣數字=賬本數字的錯覺。然而事實上,等價并不等于等權,因為擁有貨幣之人不能自己改動貨幣上的數字,而賬本上的數字是可以隨意改動的。如果我們把一萬元人民幣放在自家抽屜里,過了一年之后這一萬元會依然是一萬元,不過,我們把一萬元人民幣存在銀行里,一萬元人民幣會些許變多一點。假如變成了11000元,那么,是一萬元人民幣生出了一千元人民幣了嗎?銀行的保險柜有特殊的“孵化”功能,進而可以錢生錢嗎?當然不是,銀行的保險柜不過是結實一點的,有荷槍實彈的軍警把守的大一點的抽屜而已。事實是,是賬本上的數字變多了,而不是貨幣本身變多了(因此,比如利息,是通過賬本產生的,是通過賬本上的記錄產生變化而產生了貨幣量的變化,而不是真的“錢生錢”了)。
這種金融權,絲毫不亞于傳統的皇權,這里不存在量變而質變的可能,再多的貨幣量,只不過是猶太金融貴族賬本上的數字,而賬本上的數字,可以隨意套現和注銷實際貨幣。而這種實際貨幣和資本賬目之間的本質差異,決定了世襲的猶太金融貴族與從事實業的中下層資本家,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金融猶太貴族的金融權利是無法用具體貨幣來衡量的,并且對進行實際貨幣操作的資本家的有著至高無上的操控權,因為猶太金融貴族隨時都可以對某些資本家進行金融限制(去年西方人侵占利比亞時,凍結了利比亞的國際資產,既然都可以凍結一個國家的資產,普通的中下層資本家們,在這種權利面前還能做什么呢?)。而且,它對普通人亦有“生殺大權”。比如,可以定期的關閉幾個銀行來注銷掉你的勞動所得,然后做出金融危機假象,讓你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勞動價值化為烏有。風波過了之后,再重新開辦銀行,屆時還會有很多人過來存款,因為有利息這樣的蠅頭小利(給你利息,然后又給各種企業發放利息貸款,結果貸款利息又加在商品的成本上,貌似拿到了“存款利息利潤”,實際上,“存款利息利潤”抵不上因貸款利息而引發的通貨膨脹,還是自己吃虧)。你需要實際勞動來換取貨幣,但它可以通過在賬本上寫數字的方式隨意套現,隨時都可以稀釋你的勞動成果。這種金融權利是“隱形”的。因為,猶太金融貴族不會擔任任何公開的“政府”或企業職務,他們只是幕后操控者。
比爾蓋茨,喬布斯等看得見的富豪,實際上只是一種平民資本家中的佼佼者而已,他們的財產不可世襲(猶太貴族會要求這些平民資本家以捐款的名義把自己的財產捐獻出來,不得世襲——這是“程序后臺”的操作過程,站在前臺的我們就會聽到這樣的話了:比爾蓋茨說:我告訴他們不會從我這兒得到財富。早在生兒育女前我就信奉大多數財富都應該回饋社會——其實不是不想留給兒女,而是這種制度不允許平民資本家世襲其財富,而如果不遵守這種制度的安排,就會失去他已有的一切名譽和財富)
總之,西方的金融權利,全部掌握在猶太人手里,而且是世襲的,不允許其他人掌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