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三重門》1-18節中的原句:
1、 “語文課立馬像閃電戰時的波蘭城市,守也守不住”
——可見韓寒了解二戰歷史,起碼是這段德國攻入波蘭的歷史。
2、 林父才疏,只識其一不識其二,把老舍《四世同堂》里的“屌”錯放了過去
——韓寒讀過《四世同堂》,并且熟悉。
3、 堂堂《史記》,應該夠正經了,可司馬遷著它時受過宮刑,對自己所缺少的充滿向往,公然在《史記》里記載“大陰人(大生殖器的人)”,這書該禁。《戰國策》也厄運難逃,有“以其髀加妾之身”的描寫,也遭了禁。
——讀過《史記》《戰國策》,并且熟悉。
4、 小雨翔只知道亂背“畏首畏尾,身其余幾”,編輯聽見連小孩子都用《左傳》里的話來激勵他
——讀過《左傳》
5、 由于林雨翔的處女作走的是象征主義的路,林父照書大段解釋象征主義,但沒有實人,只好委身布萊克,由唯美主義搖身變成象征主義
——了解象征主義
6、 亟來用荀子勸他,說什么“君子務修其內而讓之于外”,見未果,便用莊子嚇他“不能容人者,無親;無親者,盡人”,依舊沒有效果,只好用老子罵他,說雨翔這人“正復為奇,善復為妖”,預言“此人胸襟不廣,傲而無才,學而不精,懦弱卻善表現,必不守氣節,不成大器”
——熟悉荀子、莊子,老子。
7、 每篇都像是玻璃從高處跌下來粉碎后再掃掃攏造就的,怕是連詹克明所說的“整合專家”都拼不起來。
—— 讀過詹克明的作品,這句是出自裸猿《道德篇》。
8、 他問得很仔細,他問到狄德羅的’美在關系說’的內容時,我舉了狄德羅對高乃依悲劇《賀拉斯》分析的例子,說到老賀拉斯的一句關鍵性臺詞’讓他去死吧‘時,我的先生輕聲糾正說’是讓他死吧’,這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自《復旦逸事》
——讀過《復旦逸事》
9、 余秋雨曾說去周莊的最好辦法就是租船走水路
——讀過余秋雨作品
10、 街上竟多是白人,疑是到了《鏡花緣》里的白民國。
——熟悉《鏡花緣》
11、 杜甫的《佳人》第一個被喚醒,腦子里幽幽念著“絕代有佳人,絕代有佳人”。第二個蘇醒的是曹植的《美女賦》,“美女妖且閑”,這個念頭只是閃過。馬上又變成《西廂記》里張生初見崔鶯鶯的情景,“只叫人眼花繚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然后變性,油然而生《紅樓夢》里林黛玉第一次見賈寶玉的感受
——讀過杜甫、曹植、《紅樓夢》
12、 比店里的饅頭要白白胖胖多了,乃是“四書”里君子必備的“心寬體胖”型
——讀過《四書》
13、 仿佛紅軍長征時被排除在“軍事最高三人團”外的毛澤東
——知道開國前歷史
14、 就算把自己的話掐頭去尾如馬拉美的詩歌也未必能放得進去
——熟悉馬美拉詩歌,馬美拉是法國象征主義詩人
15、 我用《史記?平原君列傳》里毛先生的三寸不爛之舌說得他像《戰國策?燕策三》那樣的痛入骨髓。”
——熟悉《史記》
16、 寫文章有羅素的風采,別人要學都學不像
——熟悉羅素文章
17、 文人里,除同性戀如魏爾倫,異性戀如李煜者,還有自戀如這位才女的
——了解魏爾倫這位法國詩人
18、 《孫子兵法?謀攻篇》里說要包圍敵人就要有十倍的兵力,“十則圍之”,林母反其道而行,以一圍十,推翻了這理論;《孫子兵法?火攻篇》還說將領不能因自己動怒而打仗,又被林母打破。
——讀過《孫子兵法》,并且熟悉
只引用了《三重門》1-18節,便已發現韓寒對中外文學作品極其熟悉,并非他在后來訪談中所說,對《紅樓夢》都不熟悉,不看外國作品。
《三重門》1-18節中就已經出現了《史記》《戰國策》《孫子兵法》《四書》《鏡花緣》《紅樓夢》《左傳》,荀子莊子老子、余秋雨、詹克明等古今作家作品,并出現馬美拉、羅素、魏爾倫三位法國作家、詩人。如果不熟悉這些作家作品,又怎能做到在書中化用無痕、恰到好處?
請看韓寒訪談——
A在鳳凰網“非常道”專訪中(節目1:28分時),主持人何東問韓寒:“儒學作為國學在今天被推崇,是功還是過?”
韓寒的回答是:“其實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我從來不知道什么是儒學,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停頓)《紅樓夢》我都沒有看過,以前《紅樓夢》選秀的時候他們問我,說你對這些選出來的女演員怎么看,我說我不發表看法,到后來他實在是逼著我要說,把我逼急了,我說我跟你說真話吧,我連《紅樓夢》都沒看過,你跟我說的那些名字我根本都不知道誰是誰,你讓我怎么發表看法,我是真沒看過《紅樓夢》,我也是真的不知道中國以前那些學說里面的所謂的儒學,所謂的什么學什么家的,他們具體是個什么內容,我真的是不知道。”
B網友:喜歡的外國作家有哪些?
韓寒:我不看外國作家的東西,我很少看文學作品。
總而言之,韓寒恰如《三重門》中的林雨翔一樣,對文學并不見得有多大的熱忱,也確實沒有多少才華,而韓寒之父,也正如《三重門》中的林父一樣,對兒子恨鐵不成鋼,但想盡辦法也要讓兒子成功,只是可能他自己也沒想到會把兒子捧到天上去。
——————————————————————————————————
另外,韓寒要自證清白也相當容易,只要找本他曾經讀過的如《管錐編》《老子》《莊子》等,翻出其中幾頁,讀一讀,譯一譯,就能證明《三重門》確實出自他之手,而非韓父之手,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與方舟子的官司哪怕贏了,眾多網友也是不信的。關注樓主收藏轉發至天涯微博添加到專輯
2012-2-1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