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說,現代人可否養成新的習俗
——愿侯逸凡開創的特殊成年禮洇散開來
馬望野
=====================================
下面,是一則刊登在體育版上的體育新聞。不過,它給人們的啟發,并不止于體育范疇。請您仔細一讀:
+++++++++++++++++++++++++++++++
無償獻血 捐獻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
侯逸凡完成特殊成年禮
作者:王君平
來源;《人民日報》2-12/02/28)
+++++++++++++++++++++++++++++++
本報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王君平)27日,最年輕的國際象棋“世界棋后”侯逸凡年滿18周歲。年輕的她在母親的陪同下,走進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用無償獻血、捐獻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的方式紀念人生這一特殊日子,完成了特殊的成年禮。完成捐獻后,侯逸凡說,盡自己所能踐行社會責任、奉獻愛心為幫助他人貢獻力量。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郝林娜向侯逸凡頒發了捐獻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的榮譽證書,中華骨髓庫管理中心主任向侯逸凡進一步講解了加入中華骨髓庫和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詳細流程。
中國紅十字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無償獻血和捐獻造血干細胞血樣要年滿18周歲,侯逸凡剛剛達到年齡要求就做出這樣的善舉,是“90后”青年的優秀代表。在國際賽場上,侯逸凡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祖國爭得榮譽,在社會生活中,她身體力行為新時代年輕人樹立了榜樣。
(《人民日報》2012/02/28 記者王君平:《侯逸凡完成特殊成年禮》)
以上的新聞,雖然篇幅不長,但是意味深長。它讓我不能不進入了另一個層次的思索。
我想,看到這條消息的讀者,人們大概都會認同中國紅十字會有關負責人說的話:在國際賽場上,侯逸凡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祖國爭得榮譽,在社會生活中,她身體力行為新時代年輕人樹立了榜樣。她的確是“90后”青年的優秀代表。這是毫無異議的吧?
同時,我還想到,成年禮意味著什么?那就是表明自己邁進了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長大了,成人了,該是個男子漢了,該是個女豪杰了,可以也必須對群眾對他人作出幫助和貢獻了,也就是像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通常所希望的那樣“為人民服務”了。要是用侯逸凡的話來講,就是“盡自己所能踐行社會責任、奉獻愛心為幫助他人貢獻力量。”沒到18周歲,侯逸凡已經為祖國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是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的。到了18周歲,她還要宣告繼續為社會為他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當然是很令人感慨、激動的,不論你年紀的大小,都會是這樣的吧?這不僅是一個特殊的成年禮,也是一個非凡的成年禮啊!那么,這值不值得我們的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模仿、效法呢?(可惜,像我這樣年紀大了的男男女女,已經錯過這個轉瞬即逝無可挽回的機會了。)機遇難得啊!如果上述答案是肯定的,我就要說了,咱們不妨從此開始,也在青年人中間推薦和提倡一下,到了年滿18周歲的那一天,除了參加別的成年禮的儀式以外,還可以像侯逸凡那樣,到紅十字血液中心,用無償獻血、捐獻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的方式,來紀念人生這一個特殊的日子,完成特殊的成年禮呢?到今年,恰恰是雷鋒同志因公殉職50個年頭過去了,我不知道侯逸凡在她的媽媽陪同下走進紅十字血液中心的那一剎那,是否也想到了這一點?但是,無論她想沒想到,我以為,她的實際行動就是和雷鋒同志的革命精神緊密地聯系和銜接在一起的。這是一個多么美好,多么有意義的成年禮啊!為了讓這個隆重的節日,在年輕人人生道路上有一個難忘的記憶,我在這里鄭重地向有關部門建議:我們法定的有權有責接受無償血液捐獻的紅十字血液中心,不妨為青年人在那一個有根有據的日子的那一個合情合理的行動,正式而莊重頒發一份榮譽證書,拍攝一張紀念照片,使之形成一個令人羨慕又無法替代的禮儀。如此這般,其實所費也并不多(獻血榮譽證書本來就早有設置,無非再添加上一點成年禮的標志而已;至于拍照,也可以提倡自愿自費嘛!)何樂而不為?在下的見聞有限,據說,在前蘇聯,就有年輕人在結婚的時候,到為國犧牲的烈士墓前去拍婚紗照的習俗,而且延續到現在的俄羅斯,依然頗為盛行。那么,在我們國家的新社會里,為什么就不能形成新習俗呢?衷心祝愿它能夠約定俗成,洇散開來,澤恩華夏,造福環球。。。。。。
人神共鑒,是所至盼!
(2012/02/2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