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國在佐利克的記者會上發難,給了世界銀行當頭一痛擊。杜建國,真漢子!
2012年,有人已經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借著“壟斷行業改革”的名義,要強制瓜分最后123家大型國有企業50萬億經營性資產以及金融業100萬億金融資產。杜建國作為中國青年知識分子,勇敢地在世界銀行行長面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雖然這個聲音被聯袂包抄阻擊,但杜建國還是在重重包圍和野蠻暴力的多重圍困中,掙扎著喊出來自己的聲音:“……中國的國有企業不能私有化!……它們禍害了中國,我們也不能讓它們禍害世界!”這不禁令人想到國歌: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 發出最后的吼聲!
是的,不能再混沌下去了,任人宰割,我們每個人再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我們必須起來發出自己的聲音,堅決反對國企私有化。盡管現在的國企,已經不是當初的全民所有制,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但是國企的命運實際上于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杜建國沒有分析評論到的,本文以下補充:
首先從現狀看,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 21 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有哪一個發達國家的經濟命脈呈現這種狀態,一個個行業被外資控制的國家還能夠永遠保持強盛嗎?而這些行業無不是所謂的競爭行業,你可以說自己沒有競爭力“愿賭服輸”,但要知道現在大叫“自由競爭”的外國資本它們自身的實力是遠高于我國企業的,在此時它們會用壟斷優勢去與中國企業去“自由競爭”,而在我國最后123家大型國有企業所在行業沒有競爭優勢,它們就大叫“壟斷”,其“壟斷行業改革”的用意不是再清楚不過了嗎?在食用油、自來水等行業,外資取得控制權后,無不采用漲價的方式來獲取高額利潤。如果國企私有化后,在涉及國計民生的123家大型國有企業所在行業,外資會怎么做,那還用想嗎?
其次從歷史看,基于憲法的基本要求,改革開放的最初始終強調了公有制占主體地位,如今變成什么樣子了呢?是不是有悖初衷?最初積極發展私有企業,操作的理由是私有企業會給社會主義經濟增添活力,安慰人們的理由是公有制在總量上占主體地位就能保證社會主義性質;在90年代瓜分上百萬中小型國有企業的理由,操作的理由是所謂國有企業經營虧損,安慰人們的理由是“公有制經濟只占國內生產總值35%,但“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如今又找了“壟斷行業改革”, 要把最后123家大型國有企業也要私有化。那么把最后123家大型國有企業也要私有化之后,又如何體現“公有制占主體地位”呢?為什么那些“改革家們”不說了呢?給我一個安慰的理由!如此出爾反爾的說辭,讓人能信服嗎?這些人值得人民信服嗎?
再次從利益關系看,90年代上百萬中小型國有企業被MBO,他們用調整資產評估價格等手段化公為私,讓3000萬工人下崗,才造成了極度的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安定因素,這一次又將帶來多少人下崗并陷入極度貧困呢?國內漢奸賣國者及既得利益集團與國外資本一唱一和,積極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對于這50萬億經營性資產以及金融業100萬億金融資產,國內私有資本是不可能吃下來的,那么只有國外資本試圖鯨吞和掠奪這筆資產并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國內漢奸賣國者及既得利益集團在其主子大餐之后好取得一點殘羹冷炙,并且通過推翻社會主義制度、推翻共產黨乃至分裂中華民族來保其安全。
最后從國際上看,金融危機和華爾街占領運動已經表明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致命缺陷,1%對99%的殘酷剝削、嚴重的貧富差距已經使資本主義制度難以為繼。為什么我們還要走他們那樣一條路呢?外國大財團急于轉嫁危機,用軍事、經濟等手段圍剿中國,如果我們失去對經濟命脈行業的控制,后果是什么,不言而喻。
國企的命運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已經沒有退路。我們不能再沉默。讓我們每個人發出自己的聲音,堅決反對國企私有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