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從馬克思到鄧小平
自馬克思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至今160多年過去了。這期間世界發生了太多太大的變化。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走向了壟斷走向了國家壟斷;社會主義從無到有,又從高潮趺到了低谷;世界一體化(其實絕大程度上就是資本主義一體化)迅猛發展,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和越來越多的民族主義國家投向了資本主義懷抱;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抗衡著資本主義的巨大侵襲,努力走出一條不同于資本主義的道路。資本主義自身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不斷強化,勞資關系更加融洽,人民福利發展迅速,等等。然而資本主義的實質絲毫沒有改變,依然是資本在奴役支配剝削勞動,依然是資本在控制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進程。
世界的變化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巨大挑戰。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就是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理論及在此基礎上做出的對未來社會的科學設想。為什么早在160多年前馬克思就宣稱資本主義的喪鐘已經敲響,可至今資本主義仍在迅猛發展,毫無即將滅亡的跡象?為什么按照馬克思的設想建立的社會主義全都以失敗告終?說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已經過時,那么為什么資本主義至今的發展仍未超出馬克思的設想(我們將在下面論及)?為什么一旦資本主義發生危機人們總還要到馬克思那里尋找答案?說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沒有過時,那么為什么按馬克思設想建立的社會主義卻根本行不通?這些問題至今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鄧小平同志用改革開放殺出一條發展社會主義的新路,挽救了社會主義倒向資本主義的命運。他用當代社會主義還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是向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過渡的社會主義,把我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同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聯系在一起。然而從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鄧小平理論之間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將通過怎樣的方式向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過渡?這些重大的理論問題至今沒有得到解決。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是在摸索中前進,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暗藏著眾多的問題。是資本還是勞動支配經濟社會發展,這一區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根本性問題至今沒有解決。而這一問題不解決,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發展為民,共同富裕,鏟除腐敗等等,就全都是空談。首先從理論上解決上述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一
馬克思在論述資本主義必然滅亡時,其實是提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設想。眾所周知,馬克思是在《共產黨宣言》中第一次對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做出完整系統論述的。他的這一理論概括的說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生產力提出用新的生產關系取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要求,這時資本主義的繼續發展,只能采取一方面不得不消滅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面奪取新的市場,更加徹底的利用舊的市場,這種使危機更全面更猛烈,使防止危機的手段愈來愈少的辦法,一旦再也沒有新的市場可以奪取,舊的市場可以利用,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無產階級,一旦無產階級奪取政權,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這也是馬克思在以后始終堅持的理論。只是至今人們也沒有認識到這一理論包含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設想,也隱藏著兩種完全不同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第一種設想,當資本主義爆發經濟危機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用新的生產關系取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把生產力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建立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就被提上歷史日程。這時,隨著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一旦無產階級在斗爭中獲勝奪取國家政權,就必然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需要強調的是,這時并不等于說資本主義再也沒有發展余地了,無產階級只是強行終止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開始了比資本主義更優越的社會主義的發展。
第二種設想,當資產階級用來克服危機的辦法只是在準備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機和使防止危機的辦法愈來愈少時,當資本主義的發展到了再也沒有新的市場可以奪取而舊的市場已經被徹底利用時,當資本主義已經在世界市場上由競爭形成壟斷,并且國際市場上的壟斷巨頭不斷減少時,資本主義的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種就要敲響了。這時,資本主義再也沒有發展的余地了,已經走到盡頭了,它將無條件的被社會主義所取代。
毫無疑問,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資本主義滅亡的情況,也必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指的是,在資本主義還有繼續發展的余地時,由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生產力已經提出了用新的更先進的生產關系取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要求,在無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后,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第二種情況指的是,即使無產階級革命沒有爆發,即使無產階級沒有奪取政權,當資本主義充分發展,資本擴張形成了世界統一市場,在世界市場上資本主義競爭形成了高度壟斷,資本主義再也沒有發展的余地,資本主義在其發展的盡頭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當代社會主義的產生從實踐上證明了馬克思第一種設想的科學性,證明了一旦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就能終止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始社會主義的進程。而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資本主義160多年的最新發展,一直在證明著馬克思第二種設想的科學性,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的擴張,世界市場上資本壟斷的不斷發展,只是在證明著資本主義愈來愈接近其發展的盡頭,接近其不可避免的滅亡。
從馬克思以來,人們就一直把這兩種設想等同看待。即一直是把資本主義發展過程遠未結束時的有條件的(以無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為條件)必然滅亡,與資本主義走到盡頭時的無條件的必然滅亡等同看待。
馬克思之所以會把這兩種完全不同的設想等同看待,并不是因為他沒有看到這是兩種在時間上和發展程度上完全不同的資本主義滅亡的情況,并不是他不了解發展中的資本主義與走到盡頭的資本主義有著多么巨大的差別,而是因為在他看來這種差別并不重要。之所以不重要又是因為,馬克思一直認為資本主義不管在哪種情況下滅亡,都將建立起他設想的“未來社會”。既然結果都是他設想的“未來社會”,那么資本主義是在走到盡頭前還是在走到盡頭后滅亡,就沒有重要的差別。也正是因此馬克思才事實上對資本主義的滅亡做了兩種設想,而只對“未來社會”做過一種設想。如果不是當代社會主義建立和發展的實踐證明了在馬克思的第一種設想實現后,還根本不可能直接建立起“未來社會”,如果馬克思的第一種設想沒有成為現實,我們根本沒有必要提到這種差別,也沒有理由說馬克思對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做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設想。但正是因為當代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遠未走到盡頭,無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后建立的社會主義,區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兩種設想,對我們來說就具有了極其重大的意義。
在第一種設想實現后還不可能直接建立馬克思設想的“未來社會”,即使通過一個馬克思所說的“過渡時期”,甚至通過一個列寧,斯大林或毛澤東所說的“過渡時期”,也不可能建立馬克思設想的“未來社會”,這是已經被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失敗和教訓證明了的事實。這也是馬克思沒有料到的。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馬克思一直是把商品貨幣關系的滅亡與資本主義的滅亡等同看待的。他從商品的一般性質出發,分析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基本矛盾和發展趨勢,并由此得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科學結論。他把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看做機器大工業基礎上商品經濟(也就是市場經濟)的唯一形式,因而也把資本主義的滅亡與市場經濟的滅亡等同看待。正是因為他把資本主義的滅亡與市場經濟的滅亡等同看待,才使得他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理論成為一個科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還根本不可能把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區別看待,市場經濟還只有資本主義一種發展形式。因此馬克思沒有看到市場經濟是能夠獨立于資本主義的人類社會不可愈越的發展階段。他科學的設想了資本主義走到盡頭前(實質是市場經濟走到盡頭前)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有條件的必然性,但是卻沒有看到,這時,在資本主義滅亡后,市場經濟還將繼續走完其必經的發展道路。這就是馬克思為什么會誤認為,不管在哪種情況下,資本主義的滅亡都將同時是市場經濟的滅亡,都將要建立起他所設想的消滅了商品貨幣關系的“未來社會”的根本原因。馬克思沒有想到他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兩種設想之所以完全不同,就在于將建立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主義。第一種設想實現后,將建立的是還必須繼續發展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第二種設想實現后將建立的是在消滅資本主義的同時消滅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
馬克思科學地做出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兩種設想,但由于沒有把市場經濟看做獨立于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誤認為資本主義的滅亡同時就是市場經濟的滅亡,因此把兩種完全不同的設想等同看待了,所以他只對資本主義走到盡頭,也是市場經濟走到盡頭后的“未來社會”做出了基本設想,包括消滅商品貨幣關系,消滅私有制,建立社會所有制(首先是國家所有制),實行全社會范圍內的計劃生產和按勞分配,等等,都毫無例外地適應于資本主義走到盡頭,因此能夠消滅市場經濟的“未來社會”,即適應于他的第二種設想實現后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但是他的這些設想,又同樣毫無例外,都不適應他的第一種設想實現后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原因很簡單,消滅了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完全不同于還必須發展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用消滅了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原則來指導還必須發展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建設,是不能不失敗的。這已經為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證實。
在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存在一個空白,當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第一種設想實現后,將要建立的是怎樣的社會主義?這是從馬克思以來就沒人做出系統回答的問題。我們是在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發現這一問題,并在實踐中不斷填補著這一空白。
二
沒有認識到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種完全不同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設想,進而沒有認識到在第一種設想實現后還根本不可能建立馬克思設想的“未來社會”,是當代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各種失誤直至走向失敗的根本原因。
俄國十月革命前,列寧曾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進行了一場大論戰,論戰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在較為落后的國家能不能首先建立社會主義。列寧以他領導的十月革命的勝利,用事實證明在落后國家首先建立社會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應有之意。盡管馬克思一直預言社會主義革命將同時在所有資本主義國家或將同時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盡管馬克思從未設想社會主義革命會首先在一個資本主義發展較為落后的國家爆發,但是,馬克思的第一種設想,即當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發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已經充分暴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后,只要無產階級奪取了國家政權就能夠建立社會主義的設想,就已經包含了在較為落后的國家首先建立社會主義的可能性。馬克思第一種設想的意義就在于,當具備上述條件時,社會主義革命是同時在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爆發,是首先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爆發,還是首先在資本主義發展較為落后的國家爆發,都是這一設想的應有之意。列寧是第一個把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第一種設想變為現實的人。但是,在十月革命勝利前和勝利后的一個時期,列寧一直誤認為將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就是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他曾提出一旦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就將立即著手消滅商品貸幣關系,他曾試圖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向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過渡。實踐很快證明這是行不通的。列寧在后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例如,我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還是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還必須利用商品貸幣關系;利用資本主義的方式和成果;等等。列寧是第一個在實踐中填補在馬克思第一種設想實現后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空白的人。后來,斯大林,毛澤東等也都曾為填補這一空白做出了貢獻。但是從列寧到毛澤東都不曾認識到我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是還必須發展商品經濟的社會主義,只有走完商品經濟發展的道路,才能開始向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過渡。
全面系統的回答在馬克思第一種設想實現后,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理論;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不可愈越的發展階段的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等,為我們勾畫出在馬克思第一種設想實現后將要建立的社會主義的基本輪廓,全面系統的填補了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存在的空白。
然而這并不是說,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已經全部解決了。當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也能搞市場經濟后,我們一直是在摸索著進行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問題至今仍沒有得到解決。既然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它就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公有制基礎之上的市場經濟。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有制基礎?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哪些區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怎樣運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就比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更優越?等等,這些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問題遲遲不能解決,我們才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倒向資本主義的危險,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貧富差距拉大,腐敗叢生,共產主義信仰削弱,等等,重大的現實問題。
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