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容易產生的一個問題是循環論證。循環論證就是由一堆材料L引出結論A,然后又用A來論證材料中某一個L1。舉個例子,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中考證柳如是的原名,他通過分析當時文人詩作,得出一個結論,當時文人相互答贈的詩作中愛插入被答贈者的名字;接著用這個結論分析與柳如是來往答贈的詩作,然后考證出柳如是原名楊愛。陳先生的結論的材料來源應該包括了與柳如是來往答贈的詩作,雖然沒明說,但應該隱含了。如果不隱含,那結論就不周延。既然隱含,上述論證過程就是由L→A→L1,是個循環論證的過程。
高華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也是如此。高華說,因為毛澤東心理陰暗,所以,他做的很多事都是耍陰謀詭計。那么,毛澤東心理陰暗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就得總括毛澤東的一生為人行事。即要從毛澤東的一生事跡L得出心理陰暗這個結論A。然后,高華再用這個A來論證毛澤東一生的重大事件,即L1、L2、L3……邏輯上構成了一個循環閉環:L→A→L1、L2、L3……
即,高華的整本書明顯犯了循環論證的毛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